分享

“姑妈篮球赛” 看见中国乡村幸福模样

聚焦 2024-05-22 17:57:23

千户苗寨、万家烟火,一场“她”是主角的“姑妈篮球赛”火热来袭,整个贵州省黔东南州沸腾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image.png

夜晚的西江千户苗寨是灯火里的中国最美的乡村模样

暮春时节,去黔东南看一场 “姑妈篮球赛”。

清晨氤氲薄雾,夜晚万千灯火,欢快的芦笙舞曲,绚烂的民族服饰,这里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被称为“苗族文化露天博物馆”。

一群苗家姑妈,一块芦笙场改建而来的篮球场,一切都在静静蓄势,等待一个信号的燃爆。

“开球!”4月28日-5月1日,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2024年贵州省第一届“姑妈”篮球邀请赛,于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篮球场隆重举行。来自九个市州的“姑妈”篮球代表队带着当地的民族非遗文化、旅游文创、地方特产等欢聚西江。

“以快乐为唯一规则”的“姑妈篮球”和“以美丽回答一切”的西江苗寨正在融合成一个文体旅大IP,以“她体育彰显她自信,以她旅游带动她经济”。

夜晚的西江千户苗寨是灯火里的中国最美的乡村模样,赛场上的“姑妈”球员是新时代乡村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幸福模样。

image.png

老照片里的排里村,飞奔的“姑妈”打着“快乐篮球”(摄影/向泽忠)

image.png

云海深处神秘的“海葩苗”也来为“姑妈篮球赛”助兴

为什么是“姑妈”?

“姑妈篮球”出圈出彩,蕴藏背后的“姑妈文化”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什么是“姑妈”?为什么在雷山?本刊记者向“黔”一步,走进“姑妈篮球”的诞生地。

东道主黔东南州队“姑妈”们输球后依然载歌载舞

image.png

吴真丽玩转篮球,也掌握生活

雷山县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公山麓,四面环山,重峦叠嶂,苗族农耕、节日、银饰、歌舞在这里世代相传。“姑妈”是当地对外嫁女儿的一种称谓,娘家人的一声“姑妈”,像当地酿的糯米酒,深深发酵,浅浅甘甜。

“姑妈文化”的基底是家文化、乡愁文化。姑妈篮球赛的最初参与者就是外嫁回娘家的妇女,现在已经演变成所有女性。平日里,“姑妈”们在梯田里务农,在厂里打工,在家里带娃。在返回娘家的短暂时光里,她们放下手中的活计,相约打起篮球,以球会友,以歌抒情。

据雷山县影像资料记载,较为成型的贵州“姑妈篮球赛”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那年的三八妇女节,雷山县大塘镇排里村为回娘家的姑妈们举办了一场“姑妈篮球”趣味赛事活动。一位摄影师在雷山县排里村拍到了几位正在打“姑妈篮球”的苗族妇女。

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曾参加那场比赛的排里村姑妈白乃久脸上立刻浮现笑容:“当时我们虽然在乱打,但大家确实开心。” 她说:“现在,我们的房子大栋大栋的,生活也不愁了,打篮球的女人越来越多了。”

自那次比赛之后,雷山县的咱刀村、莲花村、乌尧村、白碧村、杨柳村、脚猛村等87个村陆续组建起自己的篮球队,“姑妈篮球”赛事成为三八妇女节、牯藏节、吃新节、爬坡节和春节等节庆活动中独具特色的欢乐大戏。

“我们县有154个行政村,举办‘姑妈篮球’的村超过了一半,这得益于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阶段加强村寨篮球场建设,每个村至少有一个篮球场,这也是‘姑妈篮球’兴起的客观原因。”雷山县体育管理中心主任石芳说。

如果要说这项运动的起源,时间更早。在贵州首届“姑妈”篮球邀请赛期间,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举办了贵州姑妈文化西江研讨会,从黔东南走出的贵州大学教授刘锋说:“‘姑妈篮球’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这些山区虽然很穷,但和谐安定,大家相处得其乐融融,雷公山片区的姑妈回娘家,大家就会聚在一起打篮球,没有正规篮球,就用一种自制篮球(苗语叫‘啵棒’)来替代,每次打‘啵棒’都是满场欢声笑语。”

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姑妈篮球”的兴起筑牢了物质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数字乡村建设更给“姑妈篮球”的出圈提供了无限可能。“姑妈篮球”不仅是当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从女性角度讲好新时代贵州故事的鲜活案例。

image.png

雷山县队队员周俊珍拥有最萌啦啦队

image.png

“姑妈篮球赛”上的女裁判

一场有爱的赛事

这样一场赛事的举办,是水到渠成,也是众人拾柴。

雷山县的主力队员,西江镇乌尧村姑妈周俊珍的啦啦队是全场最壮观的,一条长凳坐不下。她的妈妈抱着她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在一旁静静观战,“她爱唱歌,我就陪她唱歌,她打球,我就陪她打球。”能看得出,妈妈是紧张的,担心女儿受伤,眼睛一直盯着她的一举一动。但还是会说:“孩子交给我,你只管去打球。”

周俊珍两岁多的儿子,端着一个小小的芦笙,在场边一边玩耍一边为妈妈加油,紧跟在男孩后面的是周俊珍的婆婆,中场休息时,周俊珍幸福地“夹”在妈妈和婆婆之间,此时此刻,她只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打篮球。

周俊珍的婆婆年轻时也爱打篮球,听说儿媳要代表雷山县上场比赛,举双手表示支持。孙子正是调皮的时候,但还是跑不赢身体健硕的奶奶。儿媳打一天篮球比赛,她就带着孙子在赛场边上转悠一整天,什么时候脸上都堆满笑容。丈夫的支持更不在话下,他和周俊珍的哥哥紧挨着,两个壮汉用嘹亮的嗓门不停高喊“加油”。

周俊珍的啦啦队,几乎集齐了中国大家庭中的所有关系称谓。“回到娘家,特别轻松自在、开心快乐,我永远是父母的‘宝贝’,哥哥的妹妹,妹妹的姐姐。大家毫无拘束地聚在一起,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就像‘姑妈篮球’一样,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就是一个开心快乐。”她说。

本次省赛的大奖之一是冠军队12位球员每人一个银项圈,亚军队每人一个银手镯,这些奖品的设计制作者是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负责人李林书。

当记者问及支持“姑妈篮球赛”的原因,李林书笑说这算是他给老婆“办”的比赛。“我老婆一直陪我创业,一起同甘共苦,如今我们物质上富裕了,我想找回她曾经在篮球场上散发出来的美丽和自信,所以就用自己的方式来支持举办姑妈篮球赛。”

“我老婆参加了今年春节期间雷山县的姑妈篮球赛,我们全家全程陪伴,获奖后她非常高兴。老婆高兴,我们全家人都高兴。”李林书的话让一旁的“姑爹”们拍手赞同,“我们这里都是这样的!”

一直致力于推动姑妈篮球赛的贵州作家杨应光看着场上自由欢乐的“姑妈”们,想到一辈子都没走出大山的母亲,动容地说:“如果母亲还在,看到这样的篮球赛,她一定会笑出眼泪。因为贫穷,也因为重男轻女,她没有上过学,也没有打过篮球,如果她生活在这个时代,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image.png

新生代“姑妈”毛鹃(中)赋予了银球茶新的内涵

image.png

苗寨独特的敬酒礼仪“高山流水”用的米酒也由“姑妈”们酿造

image.png

铜仁“姑妈”牵着百米长裙巡游

原来你是这样的“姑妈”

“只要不把篮球抱回家,就不算犯规”,“姑妈篮球赛”这条出圈的规则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有一套独有的规则。比如,没有走步违例,球员可以抱着球跑,只要不是故意犯规,原则上都不会吹罚。此外,当常规比赛时间结束,双方比分相同时,不会进行加时赛,而是通过罚球决出胜负。总之就是更注重体验与快乐,而不是谁赢谁输。

赛场上,“姑妈”们活力满满,竞相角逐,展现着打破规则,活出自我的魅力。她们让“姑妈篮球”不只是一场比赛,更是姑妈们勇于突破传统、追求自由精神的体现,是独一份的精气神。

文小花,一个粉丝破百万的自媒体博主,也是“姑妈篮球”赛场上的实力球员。她代表东道主雷山县参赛,在县赛和州赛中,场上打篮球,场下搞文旅宣传,成为网友心中很有影响力的最美“姑妈”。省赛开幕式上,文小花向全国女性同胞发出邀请:“我代表贵州姑妈邀请全国的女性同胞来西江千户苗寨,与我们一起打‘姑妈篮球’,分享这里的美好与幸福,体验这里的开心和快乐。”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个球,背对篮筐,手起球落,正中篮筐……这是“斗鸡”姑妈吴真丽定格在人们记忆中的画面。第一个比赛日,捧着斗鸡的吴真丽就上了央视新闻。

“这只斗鸡是我的宠物”,吴真丽向好奇的游客们介绍。她的斗鸡有一个久经沙场的习惯,常在球场上随着主人的闪转腾挪而来回踱步。

和篮球赛一样,斗鸡在雷山当地也十分盛行,吴真丽从小围观,久而久之就爱上了斗鸡,并“收养”了自己的宠物斗鸡,家人并没有因为她是女孩而反对。

吴真丽从小释放天性地成长,出落得格外英气,脚蹬一双复古的军绿色胶鞋,用大红色的线袜子裹住裤腿,潇洒地在场上奔跑和跳跃。赛场外,她和娘家的伙伴们守着家门口做旅拍生意,一起过上了富裕日子。

“这些年,我们县妇女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好多了,生活有保障,心里也放松,像姑妈篮球赛这样的乡风文明项目也纷纷涌现。今年春节,我们举办县级‘姑妈篮球’赛,得到了全县姑妈的广泛参与,共有75个村寨的姑妈们组队参赛。今年三八妇女节,我们又举办了州级‘姑妈篮球’赛,更是受到各方关注,这次我们又相约省赛,希望马上就能迎来国赛!” 雷山县妇联主席唐文英说。

“姑妈”回娘家不止打篮球

“姑妈”回娘家的故事不仅演绎在篮球场上,更体现在乡村振兴中。

“姑妈”回娘家之所以成为苗族热闹的大节日,是因为在雷山等苗族地区有这样的风俗:姑娘出嫁后,娘家还是“家”,姑妈们在娘家仍然有一席之地。单在称呼上,苗语中女性词总是放在男性词前面,如“夫妻”要说成“妻夫”,“父母”要说成“母父”,“男男女女”要说成“女女男男”等。

即便如此,当毛鹃被家族选中作为银球茶非遗传承人时,她仍感意外。那时的她不仅已嫁做人妻,还在当地文旅局捧着“铁饭碗”,而银球茶从爷爷手里传到爸爸,好像理应再传到弟弟。

毛鹃将一颗雷山银球茶投入杯中,随着沸水冲泡,茶球如花绽开,茶香氤氲,她“继承”的故事也随之散开……

刚刚生完孩子的毛鹃回娘家接手银球茶产业,和篮球场上“能拼、敢拼”的姑妈们一样,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奔跑”“上篮”“扣球”。

在爷爷的病榻前,毛鹃应下传承银球茶的嘱托,虽然那时她并没有特别明白银球茶的来龙去脉。“20世纪80年代爷爷发明银球茶时受当时‘乒乓外交’的启发,茶球形状还和我们苗家姑娘身上的银铃铛如出一辙……”

接手公司以来,毛鹃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600多户茶农签订茶青收购协议,同时带动周边3000多户发展茶叶种植。

上年秋冬形成的越冬芽,在清明节采摘。家住附近的年长“姑妈”,清早上山采茶,中午便下山来到茶厂称重,换得几十元的零花钱,心满意足地回家做饭。收来的茶叶,经女工们“杀青”“揉捻”“回炒”后,在特制的红豆杉木板上手工揉捏成球,一颗一颗的银球茶在一双双女性的巧手中,传递着这项非遗手艺的温度,缔造着指尖经济的另一种传奇。

银球茶因为此次姑妈篮球赛扬名,是偶然,更是必然。银球茶与姑妈篮球赛背后是一脉相承的女性力量。

银球茶产业链上处处都是“姑妈”们的身影,从采茶、炒茶到制茶,银球茶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多由女性来完成。毛鹃说,女性的勤劳、细致、爱干净,令茶厂到处干净整洁,产品质量也非常有保障。

除了生产,销售队伍也以女性为主力。毛鹃在银球茶的包装设计上也用了巧思,银球茶的IP就是一位苗族女性。“既好看又好喝”的银球茶,乘着电商的东风叫得越来越响,荣获贵州省首届春茶斗茶大赛的“茶王”称号。2023年,公司销售额达到2200多万元,带动农民实现增收980余万元。

“要好好地把茶产业传承下去,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这是爷爷生前经常对毛鹃说的话。她说,近年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呈现出立体多彩惊艳的“贵州现象”,“村超”“村BA”“姑妈篮球赛”更是火爆出圈、惊艳全国。“用一个小球撬动一个大市场”,在祖辈发明银球茶的初衷上,新生代“姑妈”毛鹃又为其增添了一层含义。

姑妈篮球赛上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苗寨特殊的敬酒仪式——高山流水。从高到低配合客人喝酒的快慢速度将米酒一叠一叠接连倒入客人的酒碗中,似“酒瀑”一般,高度可达一米。“高山流水”用的酒是苗家精酿的米酒,这款酒在当地小有名气,由雷山县连城村48位“姑妈”和“舅妈”组建的“姑嫂”连城实业公司出品。

创始人李龙英说,她和娘家嫂子关系特别亲,平常被贴心惦记,回娘家被热情接待。她们相约打篮球只是第一步,后来一合计,干脆带着寨子里嫁进来的“舅妈”和回娘家的“姑妈”一起创业做米酒,“酿”起了甜蜜事业。她们还组建了连城姑嫂篮球队,打篮球的同时,又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

“咱们下一次多会儿打篮球啊?”

“我们正在插小秧,二十多天后开始插大秧,然后就开始过吃新节喽,那时候就又开始打篮球了,我们的篮球队这一次还要去挑战别的寨子!”

李龙英忍不住开怀大笑,仿佛自己已经在姑妈篮球赛的赛场上。

站在姑妈篮球赛的场地上,抬眼就能看到半山间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仿佛向来人述说着家家户户苗族“姑妈”的故事。她们是勤劳、聪慧、美丽的“绣娘”“染娘”“织女”,她们“管着家背着娃,美了自己富了家” 。

她们的指尖曾织就锦绣计划,创下脱贫奇迹,如今,拈针刺绣点染刻描的指尖支起旋转的姑妈篮球。从茶田间转身奔跑在球场,绣针撂下又三步上篮,黎明即起穿着雷锋鞋起跳,球场上把胭脂粉变成红泥巴。“姑妈”的生活热辣滚烫,“姑妈”的篮球一期一会,都要努力地向前奔跑,全速奔向美好生活。

姑妈篮球赛暂时落下帷幕,“姑妈”们的传奇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