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微爱妈妈陪伴成长”儿童关爱行动回眸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1-07-27 14:21:26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歌曲《爱的奉献》,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感动大江南北的亿万听众。时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被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微爱妈妈”志愿服务团队作为队歌,再次响彻泗水的角角落落。歌声飘荡在乡间小路上,歌声回荡在山村上空,歌声流淌到孩子们的心田里。120名“微爱妈妈”,用春天般的温暖,让236个失母女孩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倾听爱的呼唤,泛舟启航

泗水是鲁西南的一个山区县,共有6至14岁的单亲女孩、母亲精神智障女孩、孤女236名,这个群体因长期缺失母爱而造成情感缺失,若没有外力推进,很难成长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俱全的健康女孩。为此,泗水县妇联联合泗水县微公益协会,于2018年底启动开展了“微爱妈妈陪伴成长”儿童关爱行动,为全县失母女孩找到“微爱妈妈”。

"这是一件费心又开心的事情。”泗水县妇联主席索清华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她坚定地说:“妇联干部必须担起持续推进微爱妈妈工作的责任。”县妇联副主席闫承丽、尹训玲等8位女性全部是“微爱妈妈”的角色。

当问起为什么要组建“微爱妈妈”团队时?尹训玲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2018年夏,济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任尚苗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了“带你看世界”活动。她负责四个孩子的生活与安全,其中有个叫小格格的5岁女孩,长的瘦瘦弱弱的样子。这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在她8个月的时候就失去了母爱,与爸爸相依为命。她没有姑姑,也没有奶奶,在她成长的岁月里,几乎没有与女性有过近距离地接触。

那日白天,小格格粘着任尚苗,形影不离。眼睛总是盯着任尚苗看,两只眼里充满了希冀。晚饭后,任尚苗帮小格格洗头、洗脚,又修剪了手指甲、脚趾甲。小格格一副极其享受的样子,引起了任尚苗的注意。10点多钟,忙活了一天的任尚苗感觉有些疲累,便上床休息,小格格也熄灯上床了。深夜,侧卧在床的任尚苗恍惚间,感觉有人用手轻轻地摸她的胳膊,任尚苗马上意识到这是小格格的手,她在寻找妈妈的感觉,任尚苗继续装睡。一会儿,小格格慢慢地抱住任尚苗的腰,把脸贴在她的后背上,轻轻地喊:“妈—妈,妈—妈。”一股暖流涌上任尚苗的心头,作为一位妈妈,任尚苗被小格格对母爱的渴望深深地打动,任尚苗的眼泪止不住的流,却不敢用手去擦,生怕惊动了小格格。她想让小格格尽可能多的感受一下有妈妈的感觉。

正是这个令人动情的故事,引起了泗水县有关职能部门的关注,也成为志愿者们加入“微爱妈妈”团队的动力。

在2018年腊月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泗水县妇联作出了一个令全县失母女孩惊喜的决定:启动“微爱妈妈陪伴成长”儿童关爱行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纳入“微爱妈妈陪伴成长”项目的女孩,她们的背后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若没有‘外力’干预,她们的童年也许会更加苦涩!”泗水县税务局第一分局局长孔祥红加入“微爱妈妈”团队不久,便 对微爱妈妈陪伴成长活动有了较深的感悟,她信心百倍地说:“孩子们,别怕,孔妈妈来了!”这是孔祥红发自心底的一句话,也是“微爱妈妈”们对孩子的庄严承诺。

“妈妈,让我喊您一声妈妈吧!”

“我喊您一声妈妈,可以吗?”

“我真的可以喊您一声,妈妈吗?”

一个个失母女孩,是多么渴望有个妈妈呀。在这里,答案是肯定的。全县236个失母女孩牵手120名“微爱妈妈”。在这里,她们得到了应有的关心和温暖。在这里,她们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

从此,孩子们的生活里充满了阳光和雨露。

“没有别人的时候,我可以叫你一声妈妈吗?”每当想起“女儿”小梦想的这句问话,“微爱妈妈”王衍凤总是心酸抹泪。小梦想是泗水县龙城中学语文教师王衍凤结对的第一个孩子。2019年12月,小同香又走进了王衍凤的生活。现在,小同香、小梦想已融入到王衍凤的家生活当中。

一脸慈祥的卓红,是“微爱妈妈”团队中较为活跃的一个。她“旗下”已结对小诺诺、小萱萱、小娇娇等11个女孩。在陪伴活动期间,“红妈妈”成为一个高频词。

在一次“微爱妈妈”陪伴分享会上,当卓红深情地说:“你给孩子一束阳光,她就会给你整个春天”时,会场里响起一片掌声,在场的妈妈感同身受,无不动容。

2021年5月22日至23日,是“微爱妈妈”陪伴活动日。23日上午,团队“总导演”杨玉丽秘密策划了一个“迟到的母亲节”环节,让孩子们手捧康乃馨献给妈妈。当摄影师用手中的相机咔咔地拍摄孩子们给妈妈献花的场景时,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被永久地定格。现场成“泪场”,妈妈和孩子脸上都挂满了泪水。这时的卓红,手捧康乃馨,被11个女孩团团围住,妈妈之声不绝于耳。每当回味那个场景时,卓红热血沸腾,“当时,我感觉时间好像一下子凝住了,那种幸福感令我终生难忘。”

在卓红看来,加入“微爱妈妈”团队是一种偶然,更是一种缘分。

“加入微爱妈妈团队是需要勇气的。”卓红坦言,她的加入是获得丈夫和女儿支持的。当她迟疑时,父女俩异口同声地说:“你,肯定行。”在每月微爱妈妈集中陪伴的两天,所有的家务全由丈夫独揽,女儿需独自在家。这时的卓红,并不那么的硬气,心里略有困惑与纠结。女儿早已看透妈妈的心思,对卓红说:“妈妈,你快去吧,她们更需要你。”

小诺诺是卓红结对的第一个孩子。2020年7月18日,卓红到小诺诺家见面。初见小诺诺,11岁的孩子比同龄人矮了一截,一副瘦弱的样子。小诺诺5岁时,妈妈离家出走,父亲去世,与奶奶相依为命,日子过的可想而知。卓红的到来,为小诺诺升起了无限的希望。卓红不仅每两周将小诺诺接回家小住两天,还十分关注她的学习情况。以“妈妈”的身份去参加家长会,加班主任的微信,定期与老师沟通交流,小诺诺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现在稳居班级前五名。

有一天,卓红在手机上翻看与小诺诺相识后的照片时,惊喜地发现,小诺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性格开朗了许多。

“微爱妈妈”孟玉林结对的小琳琳,因妈妈患精神障碍,严重自我封闭。第一次家访时,无论问什么都是摇头或者点头,一句话也没说。随后,孟妈妈经常不断地看望孩子,与她深入沟通交流,试着打开她的心扉。半年后的一个周末,当孟妈妈再次踏入她家大门时,小琳琳给孟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就是这一个简单的拥抱,孟妈妈激动地泪流满面。

渐渐地,小诺诺变了,小琳琳变了,变得阳光,笑的灿烂。200多个孩子都在变,从树立“三观”到习惯养成,向善向好。从冷漠、自卑、偏执甚至暴躁,变得热情、自信、开朗,好学上进。孩子们一点一滴的变化,成为“微爱妈妈”前行的底气。“微爱妈妈陪伴成长”项目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荣获济宁市“浙商杯”公益创投二等奖、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银奖。“微爱妈妈陪伴成长”团队被评为济宁市“十佳巾帼志愿服务团队”。

从爱的起点发出,牵手成长

泗水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儿童工作,由县妇联等8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开展“微爱陪伴成长”行动的实施方案》,宣传发动全县党员干部参与“微爱妈妈”活动,形成“政府引领,妇联牵头,公益组织实施”的模式。

“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实行闭环管理,分为三个重点环节,即:陪伴孩子的确定,由各镇街妇联上报筛查出单亲、母亲智障、孤儿等缺失母爱,性格内向、没有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想要改变愿意改变自己的6-14岁女孩;微爱妈妈的招募、培训、结对,采取制定招募标准、进行心理测试、集中培训等方式严格筛选,建档立卡后上岗,陪伴结对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开展;陪伴质量的回访、监督、评估。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闭环管理,通过孩子成长变化档案、微爱妈妈工作实绩档案、评估反馈档案“三本档案”,展示微爱陪伴成效。

为确保陪伴成长的精准化实效化,“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从学习、思想、生活、情感、身心安全健康等5个方面设置陪伴内容。在学习辅导环节,由名师“微爱妈妈”传授学习方法技巧,树立乐学好学的自信心。在思想环节,设置三字经等传统国学,饭前诵感恩词,学习习近平对青少年寄语,观看红色电影。在生活环节上,陪伴孩子清理个人卫生、洗衣服,一起做饭,掌握生存技能。在情感环节,举办亲子诵读,每月给孩子们过生日,通过缝书包、扎灯笼、剪纸等手工制作,增进母子感情,培养孩子团结、友爱、友好的性格。在身心安全环节,开设心理咨询课,设置防性侵、防溺水、防触电等儿童安全教育。在集中陪伴活动中,每月结合实际确立一个主题,目前已开展“让孩子们干干净净迎新春、共度元宵节、励志乐学、亲子阅读红色教育、圆梦微心愿、庆祝建党百年”等活动主题。

“从今年1月起,我们将原来的‘一对一’陪伴升级为‘一对多’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陪伴,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心、塑造健全的人格,让孩子们体验到大家庭的温暖。”索清华说:“把关注孩子分为成人成才两个阶段。对纳入陪伴成长项目的6至14岁的孩子,重点培养习惯养成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对15岁至18岁的孩子,重点帮助打通职业教育渠道,助力学习一技之长。”

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泗水县“微爱妈妈陪伴成长”儿童关爱行动,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