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巾帼共治:志愿红聚“她”力 书写基层治理“她答卷”
近年来,凉州区妇联始终将乡镇妇联巾帼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在全区“全域无垃圾·凉州更美丽”专项行动与民生服务实践中,清水镇妇联以巾帼志愿服务队为重要力量,将女性的细腻与坚韧融入民生关怀、环境整治、文明倡导的每一个环节,用“志愿红”点亮乡村发展之路。
民生关怀有温度
环境整治见实效
清水镇妇联紧扣群众需求与专项行动要求,推动巾帼志愿服务实现“民生”与“环境”双精准发力。在民生关怀领域,始终以“节点为媒、关爱为核”,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为辖区妇女开展健康体检与权益宣讲,“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关爱儿童提供学业辅导与心理疏导,“九九”重阳节陪伴孤寡老人清扫庭院、闲话家常,端午佳节更带着亲手制作的油饼子卷糕,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重阳节那天,志愿者们帮我擦了窗户、理了院子,还陪我聊了一下午家里事,热闹得跟过年一样。”辖区赵奶奶提及志愿服务时,言语间满是感动。
在“全域无垃圾·凉州更美丽”专项行动中,清水镇妇联引导巾帼志愿服务队化身“环境攻坚队”,以“不留死角、不漏盲区”为标准精准发力。队员们手持扫帚、铁锹深入村头巷尾,清理堆积多年的杂物;走进农户房前屋后,协助规整农具、摆放生活用品;沿沟渠河道巡查,打捞漂浮垃圾与杂草;穿梭社区楼院,细致清扫公共区域灰尘。“之前清理村西头的老沟渠,里面全是淤泥和枯枝,我们戴着手套一点点挖、一桶桶运,虽然累得满身汗,但看着沟渠通了、水变清了,就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巾帼志愿服务者说。如今,清水镇的巷道从“杂乱堵”变为“洁净畅”,庭院从“随意堆”变为“整齐美”,民生服务的温度与环境整治的实效,让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
从“单打独斗”
到“全民参与”
清水镇妇联深知,志愿服务的生命力在于“带动”,唯有打破“志愿者干、群众看”的局面,才能让文明新风扎根乡村。为此,该镇妇联引导巾帼志愿服务队既当“行动队”,更当“宣传队”——志愿者们走家串户发放《环境整治倡议书》,用村头大喇叭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在村民微信群分享“美丽庭院”实景照片,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让环保理念、文明意识深入人心。
起初,部分村民对环境整治持“观望态度”,认为“这是村里和志愿者的事”。但看着队员们顶着烈日扫巷道、不怕脏累清垃圾,越来越多村民主动转变角色:有的村民拿出自家工具,加入门前卫生清理;有的农户自觉规整庭院,还在院内栽种果蔬花卉;甚至有年轻村民主动报名,成为志愿服务队的新成员。“以前总觉得扫街清垃圾是‘公家活’,后来看志愿者们天天忙前忙后,我也不好意思当‘旁观者’了。现在每天早上先把门前扫干净,还帮邻居收拾院子,大家一起住得舒服。”辖区王先生说。此外,服务队还主动参与交通劝导、政策宣讲、邻里调解等基层治理工作,用“事事关心”的担当,让“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乡村“颜值”
“内涵”双提升
如今漫步清水镇,干净整洁的乡村巷道、规范摆放的分类垃圾桶、庭院内外相映成趣的果蔬花卉,构成了一幅“村美、人和、景悦”的田园画卷。这份“高颜值”的背后,是清水镇妇联引领巾帼志愿服务队用汗水浇灌的成果,更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催生的文明“内涵”。
自服务队组建以来,队员们始终以平凡行动诠释担当:有人放下自家农活,先帮孤寡老人收割庄稼;有人牺牲休息时间,反复上门调解邻里矛盾;有人坚持每月看望留守儿童,送去书籍与学习用品。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不仅让乡村环境变美,更让“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爱护环境”的文明新风在清水镇落地生根。“现在村里吵架拌嘴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清扫的多了。志愿服务就像一粒种子,长出了文明的‘小苗’。”清水镇妇联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从民生服务的“暖心细节”到环境整治的“扎实成效”,从示范引领的“聚合力”到文明新风的“深扎根”,清水镇妇联以巾帼志愿服务为纽带,让“她力量”成为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未来,凉州区妇联将进一步引导全区各乡镇妇联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持续激活“她动能”、释放“她价值”,让“巾帼红”在基层治理的沃土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为建设和美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
相关新闻

“小”暑有“大”爱 情暖困境儿童 共绘温馨画卷

石榴花开 异地有家 | 宁夏青铜峡市瞿靖镇妇联开展“异地有家·离乡有爱”关爱行动

“巾帼云品”耀申城 沪滇协作谱新篇—— “巾帼云品”入沪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甘肃酒泉:一抹巾帼红 绽放“她”力量

儿童友好 和合台州 | 从空心村到研学顶流:临海江南·溪望谷儿童友好共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