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玉环市妇联:打造“家门口”的共富工坊,助力共富新引擎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玉环市妇联在家门口创业示范圈建设中,注重示范圈内共富工坊建设,以“圈坊融合 共富共美”为特色,突出“一镇一品” ,形成示范引领、梯次开花的生动局面,采取以强带弱、村企共建、区域统筹等方式,实现“1+1>2”的聚变效应,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注入共富新动力。 品牌培育,让“巾帼共富工坊”响起来 玉环市坎门街道“渔家女”共富工坊,吸纳10余名渔家女群体就业,主打敲鱼面、手工粽、鱼皮馄饨等非遗特色小吃。 走进“渔家女”共富工坊,几名渔家女正忙着敲鱼肉馄饨皮、包馅料、捏馄饨,手上忙活个不停,言语间有说有笑,满是生活的幸福感。为破解坎门渔嫂“家坊式自产自销”和非遗特色小吃“市场小、收入少、无保障”的难题,市妇联将车间搬进共富工坊,通过标准化改造提升工作环境,通过技能培训,规范制作工艺,统一制式流程,提升渔嫂的技能水平。 目前,通过各类渠道与本地渔业合作社、上海、南京等省内外酒店、商超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全面构建“渔业合作社供应渔货、共富工坊经营生产、商超酒店采购销售”产业链,全方位提升产业附加值、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每位渔嫂人均月增收3000元。 平台搭建,让“巾帼共富工坊”建起来 坐在家门口的丝攻机前,把脚链放在机子上,摇一下,一个螺纹孔就摇好了。摇脚链螺纹孔、修剪脚套毛刺、组装眼镜配件……各式各样的场景,在玉环市大麦屿街道福山村随处可见。 福山村辖区内原本有许多眼镜企业,家家户户都从事着与眼镜生产有关的工作,随着眼镜企业的陆续搬迁,接单的距离也变得越来越远。有的村民上下山不方便,有的村民需要照顾家里老人、小孩,有的村民要看店,福山村共富工坊聚焦打通村民接单最后一公里,主动对接眼镜企业,协助村民做好接单、加工培训、运送物资等工作,成为村民和眼镜企业之间的联络员,让村民们实现在家利用闲散时间做工赚钱,帮助村民迈上共富道路。 目前,福山村大约有20来户人家在家从事眼镜配件制作,年均增收约2万元。 数字赋能,让“巾帼共富工坊”强起来 一张小方桌、一部手机、一个毛毡、一个梦想,这是玉环市沙门镇“忘忧风”巾帼共富工坊主理人在直播带货的现场。一个小小的毛毡,搭上数字快车,走上“互联网+文创”的共富路。工坊聚焦“线上销售、线下培训”模式,借力数字化平台,打造“共享直播间”“手工培训班”等“数字工坊”。组建工坊带头人、本土网红为主力的工坊推介官,面对面为线上受众推介文创产品,手把手为线上学员开展网络教学。 目前,已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几十余次,培训受众超两百人。工坊启动以来,已直接带动农民创业就业90余人,其中低收入群体53人,低收入户年均能增收2万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