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还借条欠小心,赔钱都因太大意
提前还借条,好心惹麻烦 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刻,齐芬后悔不已。一场官司打下来,她损失的除了金钱,恐怕还有朋友。
齐芬前半生都生活在北京老城区的胡同,人到中年还像年轻时一样直率豪爽。
她和丈夫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以前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如果有需要,不管出钱还是出力,她能帮一定会尽力。
前些年老房子拆迁,一家人从二环边搬到了五环外,拿到了不少补偿款,生活水平一下子提高了。
可过去的老街坊老朋友不常走动了,新小区的邻里关系也冷淡疏远,齐芬虽然住进了宽敞的大房子,却总觉得不是很习惯。
2011年,齐芬提前退休。丈夫和女儿白天都上班,她一个人寂寞,每天做完家务就在小区旁边的公园里闲逛,主动找人聊天。
渐渐地,齐芬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有打太极拳的伙伴,有跳广场舞的姐妹,还有打麻将的牌搭子。
2012年初的一个下午,住在附近小区的杨娟约了齐芬和另外两个朋友到家里打牌。
牌局结束后,杨娟把齐芬留下来,说自己女婿做生意遇到一些资金问题,女儿哭哭啼啼回娘家借钱,但她能力有限,还差几十万没着落,希望齐芬能帮忙,还说女婿会多给一些利息,一定不让齐芬吃亏。
齐芬热心又爱面子,以前家里条件不好,她都曾经借钱给别人应急,如今朋友开口,自然不好推辞。
不过因为数额不小,齐芬没有马上答应。她考虑了一个晚上,觉得杨娟为人不错,加上又有丰厚的利息,就同意了。
没过多久,齐芬和杨娟的女婿胡宇见了面,借给他50万元。而胡宇写了一张60万元的借条,说另外10万元算利息,一年后一并归还。
借款到期时胡宇碰巧去了外地,在齐芬的催促下,他托岳母还了50万元本金,同时让岳母带话,说自己生意上的难关尚未完全渡过,希望能缓几个月给利息,又提出既然本金已经还了,齐芬再拿着60万元的借条不合适,所以让她先归还借条。
齐芬到现在还纳闷,自己当时为什么答应了胡宇的要求。或许是因为抹不开面子,杨娟说了几句好听的,她就同意了。
打那以后,齐芬再也没联系上胡宇。后来连杨娟都想方设法躲着她。
2013年秋天,齐芬把胡宇告上法庭,要求他还钱。
10万元不是小数目,远远高出了银行贷款利率,胡宇借钱时心急没想太多,可仔细一算账就后悔了。为了不支付高额利息,他先是避而不见,上了法庭又说之前约定的利息不合理,他和齐芬商量后已经取消,所以齐芬才把借条还给了他。
此时的齐芬简直有口难辩。没有借条,也没有证据,这场官司她想赢实在太难。
2014年初,齐芬拿到了败诉判决。有人劝她往好处想,50万元本金没有损失已是万幸。她也只能这样自我安慰,当是花钱伤神买个教训。
借条有学问,借贷要谨慎
事情如此收场,齐芬满腹委屈,一直怪自己太大意,当初就不该提前归还借条,又或者根本不该借钱给胡宇。
提前归还借条,风险究竟有多大?如果没有提前归还借条,齐芬就一定能要回10万元吗?
人们都知道,借钱给别人时一定要让对方写借条,留下字据,作为日后拿回钱的保障。
借条是一种债权凭证,代表着一种权利。持有借条就可以向欠债的人讨债,这是常识。而归还借条一般分两种情况:
第一,债务已还清,债权人实现了权利。
第二,债务尚未还清,债权人放弃了全部或者部分权利。
齐芬应该不知道提前归还借条的法律后果如此严重。虽然这样的规定看上去有些严厉,但作为成年人,在归还借条的同时,齐芬也应该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所以除非她能证明自己受到了胁迫或欺诈,否则就会被视为放弃了剩余的债权。
不难看出,保护好借条非常关键。面子和人情,都不如实实在在的字据重要。这是齐芬的第一个疏忽。
但话说回来,齐芬的情况比较特殊,即使没有提前归还借条,恐怕也很难要回利息。
她借给胡宇50万元,而胡宇写了60万元的借条,说另外10万元算利息,看似没什么问题。然而,法律不允许把利息计入本金。
写借条时,本金就是本金,利息就是利息,应该分开计算,分开约定。即使双方都同意将利息和本金算在一起,法庭也不会认可。这是齐芬的第二个疏忽。
也许有人会问,就算提前归还借条不合适,把利息和本金混为一谈也不对,但齐芬的50万元白白让胡宇用了一年,他总该付点利息吧。这就是齐芬的第三个疏忽了。
民间借贷的利息完全靠约定,齐芬和胡宇在借条里根本没有提利息这回事,就是没有约定利息,如今想要也难了。可见,写借条学问多多,借钱时应该谨慎。
保护好借条非常关键。面子和人情,都不如实实在在的字据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