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人去世,如何留住QQ里的美好回忆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白俊霞
法律帮助 2012-04-05 14:37:00

腾讯QQ是很多人在网上交流的工具,有些人还会在QQ空间里用日记、照片等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用QQ邮箱和亲友通信。有人感慨,QQ已经可以记录人的一生。那么,当QQ的主人去世后,亲人能像继承遗产一样获得他留下的QQ吗?

 

丈夫突然离世,留下QQ难继承

2012年2月,结婚没几年的王艳收到噩耗:在外地出差的丈夫徐卫遇到车祸,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悲恸欲绝之余,王艳想到了丈夫的QQ。从他们相识开始,丈夫就把QQ邮箱当成了“保管箱”,保存了两人从恋爱到结婚期间的信件、照片。她想打开丈夫的邮箱,把这些信件、照片都整理出来,留下一份可以纪念。此外,她觉得既然这个QQ是属于丈夫的,她也应该像继承其他遗产一样获得QQ。

王艳隐约记得丈夫的QQ密码,但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她就拨通了腾讯QQ的客服电话,想要在遗忘密码的情况下重新获得QQ。客服很客气地回复,如果遗忘了密码,只能按照“找回号码”的方式操作。申请人需要提供号码的注册信息,号码近期的使用情况等基本资料,还需要该号码内的六位QQ好友作证,腾讯才会把这个号码交给申请人。

“人都不在了,让我去哪里找这些资料?”于是,王艳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提出想继承属于丈夫的QQ,但她的要求遭到了客服的拒绝。更让她吃惊的是,这个QQ号码竟然不属于他的丈夫。原来,根据申请QQ时的协议,腾讯公司拥有号码的所有权,个人只是拥有号码的使用权。因此,QQ号码不属于个人的财产,不能当做遗产进行继承。

客服还说,按照行业惯例,为了避免浪费网络资源,普通号码在连续三个月的时间里无人使用,腾讯公司会酌情回收号码。王艳突然意识到,丈夫去世后,如果无法登陆他的QQ,一旦腾讯公司回收号码,丈夫留在QQ信箱里的信件、照片也会烟消云散。

这是王艳万万不想发生的事。为此,她多次联系腾讯客服,并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情况。然而,她得到的答复让继承QQ难上加难。客服解释说,王艳认为丈夫留在QQ里的是属于夫妻俩的回忆,但在法律上来说是属于徐卫的个人隐私,腾讯公司负有保护其个人隐私不被他人知晓的义务。王艳虽然是徐卫的妻子,但腾讯也不能向她泄露徐卫的隐私。

目前,只有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等部门,出于侦查案件、公共安全等需要,有权要求腾讯提供指定QQ里的相关信息。也就是说,王艳要想继承丈夫的QQ,可以通过公安机关核实QQ的情况,并出具相关法律文件。但在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只能为王艳出具她丈夫的死亡证明书,不可能专门核实QQ的情况。

尽管困难重重,这个建议还是让王艳看到了一丝希望。如果这条路走不通,她打算走上法庭,通过法律手段继承丈夫的QQ。她想知道QQ算不算丈夫的“遗产”,法庭会不会支持她的要求,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能够留下QQ里的美好回忆呢?

 

法律规范待完善,期待网络人性化

越来越多的人用QQ等网络工具记录自己的生活,也许其他人也会遇到王艳的问题。就算QQ号码属于腾讯公司,可留在里面的文字、图片却是个人创作的,亲人能继承这些“遗产”吗?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文化创意产业部主任钱钧律师。他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处理这种“遗产”,但还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实现人们怀念亲友的愿望。

保存在QQ上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被称为数字遗产,也称网络遗产,指的是个人留在网络上的权益和信息,具有财产价值和精神价值。QQ等网络工具产生的历史时间并不长,目前的纠纷也不多,很多人要求继承“遗产”是和王艳一样,看重QQ的精神价值。精神价值是一种民事权利,法院一般会受理这样的纠纷,但具体怎么判决,还要取决于“遗产”中哪些属于个人隐私,哪些属于夫妻、家庭信息。

王艳想要获得丈夫的QQ号,自行整理其中的信件、照片很难实现。这是因为,徐卫的QQ里,除了保留夫妻俩的回忆,也可能留存了徐卫不想让妻子知道的信息,甚至涉及第三人的隐私。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把QQ号交给王艳,就会侵犯徐卫的个人隐私,但涉及夫妻、家庭生活的内容,王艳还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获得“遗产”。

例如发生在美国的数字遗产第一案,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2004年11月,在伊拉克执行任务的海军陆战队队员贾斯汀告诉父亲约翰,他把很多个人照片存放在雅虎信箱里,准备回国后整理成影集。贾斯汀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幸遇难,约翰就向雅虎公司索要儿子的邮箱密码,遭到了雅虎公司的拒绝。约翰把雅虎公司告上了法院。经过漫长的审理,法院判决雅虎公司把贾斯汀邮箱中的照片和相关邮件复制在光盘上交给约翰。

钱律师希望有专门的法律处理数字遗产纠纷,但因为数字遗产本身的复杂性和快速变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制定和出台。他建议网络科技公司可以基于人性化考虑,制定相应的规则处理“遗产”情况,达到保护个人隐私和满足亲人愿望的平衡。不过,公司是无法精确区分用户留在网络上的信息,哪些属于个人隐私需要保护,哪些属于夫妻、家庭信息可以当做“遗产”处理,最终还是需要个人提出主张和证据。

要想获得数字遗产,不管是上法院打官司,还是和网络公司协商,对个人来说都是耗时耗力的事情。其实,如果想给亲人留下这份“遗产”,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留下密码,在虚拟的网络上,对亲人有什么好隐瞒的呢?

相关知识链接:

要继承数字遗产,还是要依靠技术手段来实现。实际上,目前也有一些技术方法,帮人们实现数字遗产的继承。

方法1:数字遗产托管

申请人把QQ号、电子邮箱等网络工具的密码交给网络公司,指定“继承人”,并留下一个常用邮箱保持联系。网络公司会定期发邮件给申请人,申请人必须回复这些邮件,表明仍然健在。如果网络公司没有收到回复,就会推定申请人已经死亡。随后,网络公司就会把申请人的QQ号、电子邮箱等网络工具的密码交给“继承人”。

方法2:网络公墓

申请人和网络公司签订协议,在自己的电脑中植入一个程序,由程序监控其QQ等网络工具的使用情况。以QQ为例,如果连续30天无人登录,网络公司会推定申请人死亡,然后代替申请人定期登陆QQ,防止QQ号被腾讯回收。人们可以像去墓地缅怀亲人一样,随时查看其QQ上的公开信息。

QQ 亲人 去世 美好回忆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