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在身边,为何去不了?
母亲早早购买新房,想让女儿入读离新房最近的名校。谁知到了女儿上学的年纪,却被安排到了别的学校。原来,就近入学并不是入读离家最近的学校。
案例:
为了让女儿甜甜能到条件较好的学校读书,阮瑀在女儿三岁的时候,就开始留心上海浦东新区一些名校附近的房子。她注意到一个新建楼盘,销售人员说,离楼盘最近的是福山外国语小学,按照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就近入学原则,楼盘建成后一定属于该校的学区。
阮瑀知道学校分区以教育部门划分为准,但她觉得销售人员说的很有道理,不想错失让女儿进入名校的机会,最终还是买下了一套房子。一年后,房子交付使用,她就把一家人的户口迁入新房。
转眼间,甜甜到了上学的年龄。2015年4月,阮瑀查询教育部门的招生公示,发现她所在的新建楼盘还没有划分学区。于是,她向浦东新区教育局反映了这个情况,并提出应该让女儿进入福山外国语小学读书。
教育局查询后发现,阮瑀的住房属于商业房改住宅,在规划时并没有配备相应的学校。教育局回复阮瑀说,为了解决学龄儿童的入学问题,开发商正在和教育局进行协商,让她耐心等待。
一个多月过去了,阮瑀多次催促,教育局都没有明确的答复。于是,她把浦东新区教育局告到了法院。她认为,教育局严重失职,导致女儿无法顺利上学,要求教育局按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女儿到离楼盘最近的福山外国语小学读书。
案件审理期间,教育局提出由于学校资源有限,福山外国语小学已经没有招生名额。为了解决甜甜的入学问题,教育局提供了楼盘附近的另外几所学校让阮瑀选择。迫于无奈,阮瑀选择了其中一所,让女儿先办理了入学手续。
女儿入读的不是阮瑀理想的学校,她依然坚持自己的要求,希望法院做出判决,让教育局进行调整。遗憾的是,法院最终驳回了她的要求。在法官看来,她对就近入学的理解存在误区,教育局为甜甜安排的学校符合法律规定。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就近入学≠最近入学
女儿无法入读距离楼盘最近的名校,成为阮瑀的遗憾。她想不明白,教育局安排的学校比福山外国语小学离楼盘远,为什么也算就近入学?法官解释说,就近入学里的“近”不是指具体的距离远近,而是指相对比较近的一定范围之内。
阮瑀要求教育局安排女儿进入离楼盘最近的名校读书,是因为她把就近入学理解成了“最近入学”。学区的划分不仅仅和距离有关,还取决于教育资源分布、区域内人口密度、道路交通等因素。
比如说,有的区域学校比较多,有的区域学校比较少,这就需要教育局统筹规划。在本案中,福山外国语小学是上海市唯一一所公办外国语小学,是很多家长眼中最理想的学校,但学校能力有限,不可能为附近所有适龄儿童提供教育。
按照相关规定,一般距离住址5公里以内属于就近的范围。阮瑀新房附近5公里范围内有很多所小学,教育局在此范围内提供了几所学校供她选择,是符合就近入学原则的。
阮瑀为了让女儿进入名校,才决定购买新房。虽然开发商在销售楼盘时宣传能让孩子入读名校,但学校分区以教育部门划分为准,并不是开发商所能决定的。因此,购房时不能听信开发商的口头宣传,最好去教育部门了解情况后再做决定。
影响学区划分的因素经常变动,比如学校搬迁、人口流动、新建道路等,教育局也经常调整学区和招生政策,尽可能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保障儿童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遇到学区调整,让孩子进入名校的想法,很可能会落空。
在法官看来,父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会迫切地想让孩子进入名校。其实,孩子成长的路很长,不必在起跑线上过于追求名校,给自己带来太多的焦虑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