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牵着“妹妹”跑起来
——天台县首创“第一妇代会主任”制度,51位妇代会主任进村入企施才干
“丁主任好!”“丁主任,你来啦!”……像往常一样,丁彩霞一到张思村,就被村民热情的招呼包围。“我第一次来,跟村民们说你们就当是半个张思人,什么都可以跟我说。他们村书记就直接说,什么半个,我们就当你是张思人!现在他们看到我就各种亲切地打招呼,真的是很感动!”
丁彩霞的到来,张思村的妇代会工作一下子“鲜活”起来:村民代表大会上女代表踊跃发言了;花海节、非遗现场会等节庆活动中,巾帼志愿者们行动有序了;开办农家乐、开设巾帼农场,妇女居家致富有路了……
从“可有可无”,到“非有不可”,天台县村级妇代会重塑了自身在村级组织和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这得益于今年该县妇联推行的“第一妇女主任”制度。
田头送技术
为何派?
——部分基层妇女组织缺“钙”,亟需“强筋壮骨”
为改变基层妇女工作被弱化、边缘化的局面,凸显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半边天”作用,从去年下半年起,天台县县妇联探索社会治理新途径,建立“第一妇代会主任”制度,以强扶弱,帮助“掉队”的妇女组织“跑起来”。
第一批向全县51个村、社区、两新组织选派的“第一妇代会主任”,来自全县各行各业,涵盖了精通法律、水利、农业、文艺以及擅长家庭教育等的优秀女干部和杰出女性。
县妇联主席杨优媛表示,将以“第一妇代会主任”为抓手,实现基层妇女组织从“挂在墙上无实效”向“做进妇女群众心坎里”的转变,使之成为基层党组织的有力帮手,成为妇女群众信赖的“温暖之家”。
开展志愿服务
如何当?
——到位不缺位,补台不拆台
半年前,街头镇金满坑村还是个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如今,线上线下,金满坑“涂鸦村”红得发紫。这一巨变,让村民们重新认识了村妇代会,也让他们记住了县商务局妇委会主任、村“第一妇代会主任”陈晓奕。
第一次开车到村里去,陈晓奕就遇到两车交会的难题。她决定从道路扩建入手,为村民送上一份“见面礼”。
回去后,陈晓奕利用“集德社”公益组织负责人的身份,不到半个月就筹集了10多万元资金,将村口不足3米的山路拓宽到5米。村支书蔡文照动情地说:“这号召力和影响力连我们村主要干部都做不到。”。
村里“涂鸦”活动启动后,近5万平方米的墙面、岩壁被用作“画布”,游客纷至沓来。当村民在为人气爆棚而欣喜时,陈晓奕却在为由此衍生的卫生问题而忧虑。
陈晓奕注重分工与协作,没有大包大揽。她主动找到村妇代会主任蔡云霄,两人一起组织了近50位“卫生员”在村内开展“地毯式”的垃圾清理。她俩还向村里建议将卫生保洁纳入村规民约,形成长效机制。
为了帮助“第一妇代会主任”有效开展工作,该县妇联通过实施“12345”帮扶工程,明确了“第一妇代会主任”的帮扶职责,做到“到位不缺位,补台不拆台”。
有何为?
——不搞花样,做实“功课”,亮出实招
天鸿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有一批子女年龄在6至10岁的双职工,接送孩子成了“老大难”问题。
本着为企业留住人才,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出发点,县妇联派办学经验丰富的恩美幼儿园园长赵素文到公司担任“第一妇代会主任”。赵素文来到后,很快就协助企业妇委会在公司内成立了免费的“职工子女托管班”。
现在,在工作日的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该公司请人专门为职工接送、看带孩子,一批有着和杨正杰同样烦恼的职工安心了。
目前,全县51名“第一妇女主任”纷纷利用自身优势,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携手引领农村、企业妇女工作健康发展。据初步统计,派驻以来,已有150多件难题或实事项目得到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