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安市妇联把关爱送到"高墙"内外

妇联直播间 2015-08-03 09:46:00 964

“六一”儿童节前夕,在延安监狱举办的亲情见面互动会上,延安市委、人大、政协及延安市妇联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服刑人员子女送来了节日礼物。(左一)为延安市妇联主席刘晓勤。

在延安监狱举办的亲情见面互动会上,延安市委、人大、政协及延安市妇联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服刑人员子女送来了节日礼物。(左一)为延安市妇联主席刘晓勤。

长期以来,在社会各类救助关爱活动中,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个曾被遗忘的角落,如今在延安有了归宿——“有困难,找妇联”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成了延安监狱服刑人员的口头禅。

近两年来,延安市妇联通过开展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逐步构建起全社会关注服刑人员子女工作机制,把关爱延伸到“高墙”内外,先后两批确定了69名服刑人员的87名未成年子女作为帮扶救助对象,发动全市19名有爱心的女企业家与36名服刑人员家庭结成帮扶对子,连续两年开展了“爱的呼唤”、“爱在金秋”专题中秋慰问演出,不间断开展“情暖高墙,关爱家庭”、“爱就在你身边”亲情见面会等联谊互动活动,并邀请医疗专家为200多名服刑人员义诊,为服刑人员送去价值2万元的药品,赠送励志图书200余册……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又对全市500名特殊特困儿童实施了救助。  

2015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延安市妇联组织部分服刑人员的家属和子女,在延安监狱“高墙”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就在你身边”亲情见面会,让服刑人员与家人团聚,面对面交流感情,零距离亲情帮扶。 

市妇联为服刑人员困难家庭48名未成年子女送去了学习用品和救助金等,鼓励孩子找回自信,健康快乐成长。延安市妇联主席刘晓勤说:“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能像同龄孩子一样过一个有亲情、有爱心的儿童节,感受党和社会的关爱与温暖,让他们真正融入到社会大家庭来,这正是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关于‘重视家庭建设’最好的行动体现。” 

延安市妇联开展的这项关爱行动,得到了社会力量的广泛关注支持,也填补了陕西省、乃至全国妇联创新工作机制的一项空白。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亦对此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重视支持妇联的这项工作,构建全社会关注服刑人员子女工作机制,让下一代受到良好教育,不致重蹈父辈的覆辙,应成为我们的责任。”

参加活动的市上有关部门领导与服刑人员及家属子女交流互动。
参加活动的市上有关部门领导与服刑人员及家属子女交流互动。

关爱,延伸到服刑人员子女身上 

2013年8月,延安市妇联在实施特殊特困儿童关爱工程工作中,通过与延安监狱开展帮教互动,发现一些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因家庭困难陷入无人监护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未成年孩子有的才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却要承受父辈犯罪给整个家庭和个人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痛苦;有的因生活困难上不起学、起居无人照顾,被人白眼遭受社会的歧视。为此,延安市妇联提出,将这些特困服刑人员子女关爱工作纳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之中,适时向全市各县区妇联下发了关于开展“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的通知,进一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这个被遗忘的特殊群体。 

当年,市妇联通过摸底排查,首批确定了本市户籍36名特困服刑人员的40名未成年子女作为帮扶对象。2014年8月,通过进一步摸底排查,又确定了33名困难家庭服刑人员的47名未成年子女作为帮扶救助对象。同时,针对这些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现状,要求全市各县(区)妇联建档立卡、定期走访,及时给予帮助和关怀,尤其是在思想上多给予鼓励,在生活上给予关心,使服刑人员和其子女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妇联组织的温暖。为了推动关爱行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市妇联还将这项工作纳入了各级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目标考核。 

帮扶,动员社会力量结对子献爱心 

在开展帮扶活动中,延安市妇联最初遇到了一个现实问题:服刑人员子女并非孤儿,民政部门虽有救助政策,但这些子女却享受不到,成了慈善救助一块空白地。 

对此,市妇联首先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女企业家协会的19名女企业家与这些家庭孩子结成帮扶对子,当年救助帮扶爱心资金达4万余元,有效解决了这些子女入学难、入托难的问题。安塞籍服刑人员樊某某,妻子生下女儿6个月后便离家出走,小女儿只能跟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因家庭困难女儿都5岁了还上不起学。前年,通过市、县妇联协调救助,小女儿不但进了县公立幼儿园免了学费,还免去食宿生活费。市、县妇联领导还多次到家里看望,送去衣物和救助金2万多元。去年9月,市妇联得知延长籍服刑人员强某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却因家庭困难为学费发愁。为解决这家的困难,市妇联与延安监狱、延长县妇联和当地政府相关单位协调,为孩子送去了11000元的爱心救助金,圆了他的大学梦。宝塔区服刑人员刘某某妻子离婚,一直由奶奶照顾的儿子又因老人去世,成了事实上的孤儿,在市妇联与民政局多方协调下,妥善安置到了延安市儿童福利院,并承担了三年的生活上学费用,避免孩子辍学到社会上流浪;还有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主动帮扶服刑人员孩子完成初中、高中学业,让女儿与服刑人员的女儿结成帮扶好姊妹相互勉励等等事例不胜枚举。目前,全市妇联已有34个成员单位参与到这项关爱行动中来。 

说起市妇联帮扶关爱行动,延安监狱长丁志军感触最深。他说:“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不仅是监狱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特别是对那些‘三无’服刑人员的家庭和子女,有了社会的帮扶关爱,对教育改造工作促进非常大,这项活动可以说填补了监狱社会化帮教的空白。”

责任,党政重视、妇联主动作为形成合力 

作为这项活动的倡导者、延安市妇联主席刘晓勤深有体会:“我觉得这项工作意义特别大,越干越觉得重要。让服刑人员子女有学上,不再自卑遭歧视;让关爱行动走进‘高墙’这些特殊人群,感化帮助他们不再仇视社会,减少社会犯罪率,这是妇联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两年来,全市各县区妇联组织积极行动,主动作为把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列为每年开展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重点群体,经常性地组织爱心人士深入学校、社区、家庭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特别是在元旦、春节、“三八”、“六一”等节日期间定期走访慰问,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及时了解家庭实际困难,协调有关部门予以妥善解决。各级妇联组织还把帮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工作纳入“春蕾计划”和“贫困妇女儿童维权救助行动”的资助范围,在项目资金使用上有重点的向那些困难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倾斜。同时,积极主动协调综治办、民政局、司法局、团委等部门联合开展爱心活动,相互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为建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干警在对延安监狱得到帮扶的84名“三无”服刑人员跟踪调查后的评价是:都能自觉融入到改造帮教中来,改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改造率明显提升,无一人违规违纪。他们中有的在考核等级上连连提升,有的还得到了减刑假释提前释放回家的刑事奖励。这项关爱活动也得到了服刑人员亲属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谈及关爱活动的感受,刘晓勤认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做好他们的关爱工作,对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促进服刑人员改造,维护社会稳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了解,由市妇儿工委办申报的“解决特殊特困儿童关爱工程所需经费”,得到了延安市市长梁宏贤的重视和批复,从2015年开始由财政每年列支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市特殊特困儿童救助。

 

延安市妇联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