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杭州:这样的“双向奔赴”真美!

来源:杭州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2-03-28 16:00:55


在抗疫前线有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 “战疫夫妻、家人”。他们携手同行,并肩作战,舍“小家”,为“大家”,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

01

最特别的结婚纪念日

“到今天才知道昨天是我们结婚13周年的纪念日,这个纪念日有点难忘的。”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玲珑派出所副所长朱俞恒的妻子李凌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分享。


朱俞恒是玲珑派出所的基础副所长,他的妻子李凌是区口腔医院护士长,3月22日是小俩口13周年的结婚纪念日,但因为这段时间他俩忙碌在各自岗位上,都忘了结婚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疫情突发以来,朱俞恒和同事们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每天奔波于社区、高速检查站、单位......排摸走访人员信息、高速口核查车辆、处置突发情况,扫码、登记、排查司乘人员健康码,每天连轴转。第二天上午8时,在防疫检查站交接班后,朱俞恒又投入到紧张的值班备勤、巡逻防控、随访溯源工作中。

“别紧张,请摘下口罩,张开嘴.......”在抗疫的另一个战场,朱俞恒的妻子李凌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遍又一遍地向群众反复提醒。疫情形势严峻后,李凌主动请缨,奔赴战疫一线。在龙岗高速检查点上,待车辆进入检查区域后,她立即上前对相关人员测量体温和核酸检测采样,为尽量减少采集对象的不适感,她必须做到快速、准确。初春的深夜,寒风细雨,气温只有几度,李凌在采样时一遍又一遍地擦拭消毒液,手脚被冻得麻木,她却笑着说:“干干活,动起来就不冷了。”


夫妻俩心里都卯着一股劲儿,与病毒赛跑,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都能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一双儿女,一个12岁,一个8岁,由于无法照顾家庭,他俩只能将两个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年迈的母亲照顾。趁着休息时间,夫妻俩通过手机与家人视频通话,了解彼此的近况,成了最幸福的时光。

“老婆,纪念日快乐!照顾好自己。”李凌第二天才有空看到老公朱俞恒的微信留言,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叹道:“夫妻两人各守一方,这个纪念日有点难忘。”守好“大家”,才能保护我们的“小家”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02

一场关于医与警的“双向奔赴”

“这段时间采集核酸的任务加重了,你一定要做好防护!”


“没事儿,都习惯了,你在执勤点也要注意,安全第一!”


3月20日上午,临安公安分局政治处组织人事科科长石超和正在余村高速口防疫检查卡点工作的妻子李荷芳通过电话互相提醒,随后奔赴各自岗位。

这已不是这对警医伉俪第一次携手出征。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时,石超在做好疫情防控警力安排、物资调配等保障工作的同时,一直坚守在道路防疫检查点上。他的妻子李荷芳是临安区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副护士长。和丈夫一样,疫情来袭,她主动请缨,毅然奔赴任务繁重的感染科,这一去就是整整35天。再次迎战疫情,夫妻俩又一次默契地站在了第一线。

石超的执勤点在太阳高速出口疫情防控检查站,从上午10:30一直到晚上22:30,整整十二个小时的勤务。作为通道查控的首批警力,他除了人、车核查,还要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解释防疫政策,取得驾驶人的理解配合。


妻子李荷芳作为原临安区住建局集中核酸检测点的负责人,一直在高强度地执行核酸检测采集任务,每天采样量的负荷近5000人次。李荷芳说,采集咽拭子标本经常要面对受检者的干呕和咳嗽,有时会喷到护目镜、口罩上。为了做好防护、提高效率,李荷芳每天尽量少喝水,一套防护服至少要穿4个小时,常常是从头到脚都湿透。

“前年这么难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一定没问题!”石超说道。石超与李荷芳曾因抗疫工作中表现突出,夫妻俩都获得了很多荣誉。丈夫石超被评为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青年突击手,妻子李荷芳被评为全省“最美抗疫护士”,全省最美警嫂以及全市优秀警嫂等。

03

平凡一家人 争做抗疫志愿者

“不要着急,等15分钟后就可以录入信息了,请在旁边等候一下。”17日上午9时许,在戚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抗原检测点,居民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排队,领取检测试剂。

在这里,除了有医护人员现场指导试剂使用流程,还有四位来自临之公益的志愿者在维持秩序、查看健康码、登记人员信息,而且他们还是一家人。

丈夫叫陈小荣,妻子是李青兰,他们已经在这个点位上连续服务两天。另外两位年轻的志愿者分别是他们的儿媳妇陈圆圆和外甥女李姜,扫码、登记、答疑,两天下来,他们已经成了“熟练工”。


15日晚上,听说采样现场需要志愿者帮忙,夫妻俩人第一时间报名,还发动家人也一起参与。“我看到群里说需要志愿者,我就转发到我们自己的朋友群、亲戚群,发动大家一起参加,核酸检测是为了大家好,我们有空就来参加下。”李青兰说。

据了解,陈小荣、李青兰夫妻是个体户,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但俩人都热爱公益。2018年,他们加入临之公益,想着利用闲暇时间去帮助他人。疫情发生以来,夫妻二人更是多次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陈小荣表示,做公益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比做生意更有成就感。“我们也是给孩子做榜样,带动家人一起做公益,为他人好,同时自己也快乐。”

04

祖孙三代齐上阵

在钱塘区元成社区,有这么一户家庭,祖孙三代争当志愿者,都加入了“守好”小门的志愿队伍,他们的奉献精神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你好,阿姨,麻烦您打开支付宝扫一下健康码,谢谢您的配合!”说话的是下沙街道文思小学4年级的学生袁梦瑶。今天是袁梦瑶和妹妹陈袁瑶第一天参加社区的门岗值守志愿服务。穿上“元丁”志愿者的志愿服,主动查验进入小区人员的健康码和行程码......她们这一套流程下来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有经验的志愿者。

因受周边地区的疫情影响,袁梦瑶和妹妹所在的班级取消了线下教学活动。从小带大姐妹俩的奶奶,是社区志愿者骨干,在听到社区门岗值守需要志愿者时,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耳濡目染的姐妹俩在结束线上学习后,跟随奶奶一同加入到“守好”小门的志愿服务中来。

妈妈袁玲玲是物业公司的员工,虽然这次没和母亲和女儿一起参与到门岗值守上来,但她还是以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志愿服务精神。3月20日晚上,接到上级部门的指示,要求在社区开展全员核酸,袁玲玲主动报名参与到全员核酸的志愿中来,化身“大白”,配合采样医生进行系统扫码工作,和很多抗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一样,整整一天一夜没合眼,只为了全员核酸工作能够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