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扛起头雁担当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儿童友好城市范例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2-07-15 14:00:4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有关部委关于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相关部署,交流学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扎实推进全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浙江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于7月8日在温州召开浙江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

▲杭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市妇儿工委主任陈瑾代表杭州市发言,作了题为《扛起头雁担当 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儿童友好城市范例》的工作汇报。

儿童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家庭和国家发展的未来与希望。自去年10月以来,杭州以省会城市的“头雁担当”,扎实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打响“杭儿有爱·五好发展”儿童友好品牌,让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逐步变成全城共识和集体行动,推动儿童权利实现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1

坚持市域统筹

科学谋划儿童友好建设体系

一是系统设计任务体系

先后出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儿童友好建设指引,发布《2022年杭州儿童友好10条》,逐步构建“1个实施方案+1个行动计划+5个建设指引+10个专项行动”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顶层设计。

二是精心搭建组织架构

专门成立市委副书记挂帅的全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确定协调专员,组织专题培训,有序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凝聚专业力量,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筹建儿童友好研究联盟等组织。

三是健全高效运作机制

落实每月例会制度,形成重点工作、重要项目的常态化协调推进机制。制定5大友好领域87项具体举措,并将其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大框架和“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将新建中小学、幼儿园70所,提升建设规范化儿童康复机构10家等7条涉及儿童友好项目列入“市政府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闭环落地。

四是着力提升建设标准

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城区建设,在萧山横一村探索创建全国首个标准化儿童友好乡村,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儿童友好乡村建设标准。同步加快儿童友好街区、友好商圈等基本单元建设,形成强有力的示范带动效应。

2

强化部门协同

深耕细作儿童友好建设品牌

一是打造城市发展“新亮点”

建立跨部门、多领域、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实施儿童友好专题规划,启动儿童友好公园空间布局;探索护学Z字形斑马线,已建成800余条;深化“求知专线”交通出行,目前已开通632条,受益儿童月均达90万人次。

二是擦亮普惠服务“金名片”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将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纳入城乡规划基本配套,并在全国首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和婴幼儿成长驿站建设,全市目前可提供托位3.3万个。全面启动课后托管服务,义务教育段课后服务实现学校、学段和有需求学生三个“全覆盖”,参加课后服务学生达77.8万人。

三是聚焦亚运红利“新赛道”

推进亚运场馆、亚运主题公园有序向儿童开放,市场化引入各类儿童体育文化资源和品牌,丰富体验活动和培训项目。创新开展1万堂专项体育课进校园活动,积极举办跆拳道、羽毛球等青少年体育赛事,推动6个符合国家标准的体育公园建设,打造“家门口”运动空间。

3

突出儿童主体

全面营造儿童友好成长环境

一是营造友好育人环境

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星级家长执照”工程入选教育部家校社共育实践案例成果。构建“市—区(县)—社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全覆盖工作格局,拓展儿童校外实践基地,深化“新劳动教育”全国品牌,富春七小劳动教育案例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

二是营造友好文化环境

推出“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友好主题系列活动,面向全市启动杭州儿童友好城市LOGO设计赛,开展儿童友好地铁专列公益宣传,制作儿童友好专题宣传片,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普及儿童友好理念。丰富儿童文化服务供给,优化儿童人文参与空间,拥有7家省市级科普基地的钱塘儿童科学城已具雏形。

三是营造友好参与环境

成立“有爱杭儿”儿童宣讲团,培育学校、村社和特殊领域多元融合的儿童议事组织,探索建立亲子助议员、议事顾问儿童议事机制,今年全市将培育儿童议事组织约130个。首创“Do都城”少年儿童体验类教育模式,成为全省有标志性意义的儿童参与治理体验实践基地,现已累计超200万人次参与体验。

下一步,杭州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树立“为儿童创建、请儿童参与、让儿童受益”理念,通过打造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一批标准化基本单元,培养一批专业化人才队伍,不断浓厚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氛围,努力为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出“杭州方案”、贡献“杭州样本”,在“两个先行”中展现头雁风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