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力量描绘“和”画卷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和姐”工作室巧解基层“麻纱事”

来源:湖南省岳阳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2-11-30 13:26:25

image.png

“和姐”热心接待群众。尹 萍 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美满,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妇联发挥妇联特色,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功打造“和姐”品牌,依托专业力量为社区提供专业到位的调解服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800余起。

助力构建和谐家庭

“谢谢你们的帮助,我的孙女现在转变很大,不逃学了,也愿意跟人沟通,没有那么孤僻了。”11月25日,一对年迈夫妻走进岳阳楼区运通街社区“和姐”工作室,对心理咨询师陈燕道谢。

这对夫妻快到古稀之年,之前抚养一个13岁的孙女,不仅体力不支,精神也饱受折磨。

“孩子父母离异,从小就是我们带的,之前动不动就离家出走,不想读书,没有朋友,我很担心。”李陈(化名)谈及孙女教育问题,坦言操碎了心,但是成效不大。“孩子越长越大,我们关系越来越差,完全不晓得如何沟通。”

在绝望之中,李陈得知社区有个“和姐”工作室后,急忙上门请求帮助。来自“和姐”团队心理咨询师陈燕接待了李陈,并认真倾听李陈倾诉,了解情况后,对其进行了情绪疏导和心理安慰。

“原来的隔代代养模式已经不再合适,想要改变这个孩子,首先家长要改变,爷爷要退位,要让父亲来承担这个责任。”陈燕说,李陈也意识到了溺爱不利于孙女成长,跟远在深圳儿子沟通过后,让他回来,承担父亲责任。

父亲回来后,孩子出现很大改变,爱上学了,性格也开朗多了。可是缺位13年的父亲一上岗,也给孩子带来诸多不适,双方冲突不断。这时,“和姐”团队成员之一国家社会工作师胡龄兮也做起了孩子父亲的思想工作,邀请他参加“和姐”工作室组织的“青春期的父母课堂”,系统学习亲子教育问题。

记者了解到,“和姐”工作室不仅在化解矛盾上起作用,通过进一步发掘潜力、拓展服务,有效做到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成立至今,岳阳楼区“和姐”工作室先后组织婚姻家庭幸福课堂、免费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等各种公益活动,直接受益对象达上万人。

推动矛盾在基层化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处理基层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运通街社区妇联主任李红霞认为,要善于将矛盾纠纷化解于基层、消弭于萌芽,通过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自从有了‘和姐’,我就吃了‘定心丸’一样,我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有团队。”李红霞说,之前也有很多居民找社区解决问题,社区苦于没有专业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问题。“现在我们有了团队,‘和姐’团体里面有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等,可以对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咨询等服务,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指导,从根本上预防纠纷升级,解决矛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岳阳楼区妇联副主席苏华介绍,2019年开始,岳阳楼区已先后投入30余万元,标准化建设了9个“和姐”工作室,辐射周边居民群众达10余万人。“和姐”工作室通过购买服务或聘请热心公益的法官、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担任调解员,打造一支50余名专业水平过硬、调解技能娴熟的服务团队。

婚姻家庭要和谐,有了矛盾找“和姐”,“和姐工作室”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苏华介绍,未来几年,岳阳楼区妇联将不断推广“和姐”模式,力争将模式普及到全区108个社区和村庄。

善解“麻纱”办实事

灶台有汤,窗前有灯,阳台有花,这是家的烟火气。

困境时有人扶持,失意里有人安慰,这是城市的人情味,也是城市的温度。

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抹温柔的粉色,她们是“和姐”的团队成员,她们让我们体会到暖意浓浓的人间烟火味,她们代表着爱心、温暖、体贴、友善、奉献,温暖了无数群众。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她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衷不改,一场场冒着热气的公益活动,一个个裹着深情暖意的心灵会谈,抚慰激励人心。这些着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实践行动,切实打通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助推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遍巴陵大地、温润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