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岗位风采: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
平凡的岗位上有她们忙碌的身影,奋斗的道路上有她们坚定的步伐。她们的先进事迹彰显建功新时代的巾帼力量勾勒出特区女性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的最美身影,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鹭岛巾帼力量。今天一起来看看全国巾帼文明岗,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她们的故事吧。
海沧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由女性骨干力量组成,平均年龄34周岁,女干警占比100%。
用匠心雕琢公平正义,用责任托起民生幸福。五年来,第一检察部先后获评省级“巾帼文明岗”“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涌现出“福建省优秀办案检察官”"全省检察机关未检业务标兵”“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厦门市政法工作先进个人”等优秀人才。
从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到检察队伍教育整顿;从“干警加油站”到“跟班找差距”;从岗位练兵到业务竞赛……她们一体提升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以“不让须眉”的气势撑起了全院办案总量的80%。
设置干警监督栏、群众意见箱,广泛接受人民监督;设立来访接待室、工作指路牌,不断完善便民服务;架设家庭教育指导站、多功能心理疏导室,彰显司法人文关怀……几度春秋,硕果累累,她们以“民生温度”提升“幸福厚度”,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书写巾帼芳华。
文明创建,她们挥洒汗水,把无私大爱和为民情怀播散在街头巷角;“带案进网”,她们深入社区,服务群众,以靶向治理和检察服务激活社区共治活力。春夏秋冬,走万里路,进千家门,解百家难,她们步履不停。
她们以“求极致”理念持续做优刑事检察工作,以女性的细腻让公平正义的天平有刻度,更有温度:
一 起诉全市首例高空抛物刑事案件
平安,是安居乐业。2021年第一检察部依法办理了全市首例高空抛物刑事案件。在我市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以扎实取证论证破解办案难点,最终认为构成“情节严重”,并得到法院判决支持。
小案不小办,除了让高空抛物者付出应有代价,她们也着力让典型案例成为警示教育的活教材,通过组建普法小队进社区、进企业,针对重点展开释法说理。该案获评厦门市依法治理十佳典型示范案例,达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二 办理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以来全市首起涉黑犯罪集团案件
平安,是社会安定。第一检察部提前介入并受理审查起诉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以来厦门市首起14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两位承办检察官聚力攻坚克难,在45天内高质量完成了30余万字的案件审查报告。最终被告人林某等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刑期,公诉机关指控罪名、量刑建议均被法院采纳。
三 设立全市首个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
平安,是长治久安。2021年底,第一检察部与厦门市公安局海沧分局共同设立全市首个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并会签工作指引。
截至目前适时介入案件50余件,提供咨询和解答意见120余次,解决了一批公安办案难题,推进案件高质高效办理。
四 创新集合“五种力量”参与公开听证
平安,是善治巧为。她们创新“带案进网”,以“家门口”的听证和普法与社区携手绘就治理“同心圆”,以法治力量激活社区共治活力,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以法之名,点燃希望。巾帼干警们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和政法保护,以强大合力呵护孩子们茁壮成长:
一 依法查处非法营运“黑校车”
针对辖区“黑校车”超载的问题,检察官迅速对犯罪嫌疑人以危险驾驶罪提起公诉,并向涉案幼儿园发出了《检察建议书》,要求完善学生上下学接送机制、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力度等,努力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守护学生平安出行。
二 起诉全市首例“咸猪手”入刑案
以“零容忍”的坚定态度对待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她们以涉嫌强制猥亵罪对在厦门地铁、BRT等公共交通场所猥亵七名年轻女性站务员、乘客的犯罪嫌疑人郑某提起公诉,区法院一审判处郑某有期徒刑六个月,有效震慑了潜在的违法犯罪分子,切实保护广大女性、儿童身心健康。
三 全国首创检察官以“儿童观护员”身份出庭
面对当事人离婚后,双方都不愿意抚养患病女儿的情况,检察官“未”爱发声,首创以“儿童观护员”身份参加民事审判活动。
在庭审过程中以检察官和儿童观护员双重身份出庭,在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独立发表意见,督促原被告双方达成公平合理的妥善抚养患病子女的可行方案,将《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四 走进校园走进青少年心里
2022年春,她们牵头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全院28名检察干警接过了辖区36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的聘任书,率先全市实现了检察人员担任法治副校长覆盖全部区属中小学。
依托检校共建工作,她们推出了法治主题班会、法治讲堂、法治主题手绘展览等丰富多彩的项目,把纸面上的“法”、案例上的“法”切实转化为孩子们笃信、笃行的“法”,以检察履职守护孩子们茁壮成长。
五 创建“一书一令一课堂”工作模式
她们牵头多部门协同发力,以“训诫书+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课堂”为载体,规范开展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矫治工作,用心用情帮助涉案未成年人顺利回归人生轨道,以法治力量为孩子照亮成长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