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 两江福地,妇联“她力量”托起好生活
坐拥两江画卷,承袭千年文脉。有着“千里乌江第一城”美誉的重庆市涪陵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地,是产业强区、创新高地,也是世界闻名的“榨菜之乡”。在这一方山水福地,涪陵区妇联带领妇女姐妹们一路“爬坡上坎”,用勤劳双手托起幸福生活,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菜乡结绳,巧手编织幸福路
“巴渝巧姐·菜乡结绳匠人堂”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易之以书契。”结绳工艺在我国历史悠久,它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民间智慧,寄托吉祥美好的寓意。如今,涪陵妇女用勤劳的双手为其赋予了新的价值和力量。
走进巴渝巾帼产业示范基地——张沉静菜乡结绳执委工作室,记者被眼前的场景所打动:妇女们穿着统一的红围裙坐在工作台前,专心致志地编织结绳,孩子们开心地在一旁的儿童之家玩耍,一片欢声笑语。央视春晚的纪念手绳、精美的旅行纪念品……这些结绳作品是从妇女们巧手翻飞的指尖上诞生的。
菜乡结绳执委工作室由重庆市妇联执委张沉静牵头成立,采取“3+3+3”模式开展。“3+3+3”即三免费: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平台、原材料;三个零:零投入、零成本、零风险;三不限:不限年龄、学历、场地。
工作室还对全区贫弱、残疾的“妈妈”群体免费提供结绳技能培训,开设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灵活就业“妈妈岗”。妇女们只要想做结绳,都可以通过“无门槛”培训上岗,领取材料后在家编织,边带娃边创收。
涪陵区妇联主席杨陵介绍,“菜乡结绳”是涪陵区妇联孵化的项目之一。2018年,区妇联对可带动妇女脱贫的产业进行调研,创业者张沉静提出了做结绳的想法。经多方论证和协调,在区妇联帮助下,张沉静菜乡结绳有限公司成立了。妇联免费提供场地,帮助其招收学员,培育了千名“结绳巧娘”。妇联干部遍访全区27个乡镇,走村入户,将加工材料送到妇女们手中。
如今,妇女们手上的一条条小绳,为她们织就了不一样的人生。留守妇女张淑芬独自抚养五个孩子,生活贫困。她加入“菜乡结绳”之后,月最高收入超1万元。
妇女们在忙碌编织
有位妇女由于没有收入,遭受家暴后忍气吞声。妇联对其进行法律援助,并帮助对接了菜乡结绳工作室,她有了收入,挺直腰杆,靠双手得以独立生活。有位留守老人带着孙子女、外孙子女一起结绳,每月增收上万元。
边工作边带娃成为现实
残疾妇女李学敏由于身体原因,外出打工屡屡碰壁,2017年她参加了区妇联举办的第一期结绳培训,通过不懈努力成为重庆首届“巴渝巧姐”,如今已是菜乡结绳培训学校副校长……
结绳作品
小小绳结,改变了人生命运,诠释了涪陵女性不服输的精神。据涪陵区妇联主席杨陵介绍,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开展免费手工结绳培训104期,培训学员1万余人次,帮助3000多名结绳巧匠实现就业,其中95%为女性,62%为农村妇女,残疾人、脱贫户等38%。她们人均月增收1000~3000元,月收入最高达2万元。她们曾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并先后获得重庆市美丽工坊、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电商女王,种好绿叶子装满钱袋子
从涪陵城区驱车近60公里,途经蜿蜒山路,记者来到位于涪陵区龙潭镇的“菜臻多”蔬菜示范基地。这里麦苗碧绿、农舍崭新,温室大棚整齐排列,丝瓜、小番茄、水果黄瓜等瓜果蔬菜品种多样,绿意盎然。
“我们这里种植美人西瓜、水果黄瓜、花丝瓜、水果萝卜等30多个蔬菜品种,各类瓜果蔬菜日产10万斤以上,通过科学种植,口感好,产量高,还节水节肥。”“皮薄肉厚、清甜多汁的‘爆珠’小番茄是特色产品,我们还打响了‘西门柿家’等专属品牌。”蔬菜基地的负责人杨光燕带记者走过农田,逐一讲解。
杨光燕向记者介绍农产品
这里的优质蔬果吸引了不少大型商超、批发市场采购,有的一笔订单达500万元。杨光燕不仅将蔬果供应到超市和批发市场,还通过微信小程序及各大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如今只要网购下单,“菜臻多蔬菜包”就会将一周所需蔬菜送到顾客家中,让人们尝到来自田野的新鲜脆嫩。
生长中的蔬菜
“我的事业能打开局面,和区妇联的培养分不开。”杨光燕介绍,她原本在广东工作,2009年返乡创业,先后种过水稻、西瓜、草莓等,都没有成功。2015年初,涪陵区妇联推荐她参加了市妇联组织的农村电商培训会,不仅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还积攒了人脉。
随后杨光燕开始探索农旅融合之路,与旅游网站合作,将游客吸引到农田,让农产品通过游客的后备箱,走出乡村,走向各地。“游客吃完农产品想继续购买,就会通过我的电商平台网购。”她不仅自己卖农产品,还帮助村民销售,为龙潭镇带来了30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其电商平台一个月最高峰销售额超500万元,年销售额达数千万元。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2022年,杨光燕通过土地流转,打造了2000余亩的“菜臻多”蔬菜示范基地,并依托重庆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专家资源,科学种植蔬果30多种,带动周边的妇女就业并富起来。
研学活动有趣有益
“我们的务工人员85%是女性,其中不少是留守妇女、返乡就业妇女和带着孩子就读镇上重点高中的陪读妈妈。如今她们人均月收入达5000余元。”杨光燕介绍,蔬菜基地也带动了集体经济发展,基地所在的新乐村,每年全村可分红30余万元。
如今,杨光燕的蔬菜基地被区妇联授予巾帼创业示范基地,还是重庆市蔬菜保供企业,她也获评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她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妇女留守在农村,上有老下有小。带着她们创收,就是促进了家庭和谐。实现妇女就近就业,更能促进妇女返乡,让儿童在父母身边幸福成长。”杨光燕说,她将继续带领村民“种好绿叶子,装满钱袋子”,实现共同富裕,安居乐业。
小番茄丰收
“海归”农场主,致富不忘传递爱
“这里有鲜花、果树、农田、池塘,还有新鲜脆嫩的羊肚菌任你采摘……周末远离城市喧嚣,过上两天钓鱼钓虾的田园生活,岂不惬意?”这是短视频平台的旅游博主在介绍小敏农场。记者来到小敏农场时,虽天气炎热,但这里生意红火。游人或穿梭农田采摘菌菇,或围坐一桌,品尝羊肚菌制作的特色美食。
小敏农场位于涪陵区马武镇,海拔680米,适合羊肚菌生长。农场主——“80后”海归新农人吴小敏扎根这片家乡热土,用小菌菇撑起了乡村振兴“致富伞”。
2018年,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吴小敏回乡创业。隔行如隔山,对农业一窍不通的她在起步时屡次碰壁,亏了不少钱。一次偶然,她得知羊肚菌种植周期短、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于是重振旗鼓,打算成为一名“菌农”。经涪陵区妇联推荐,她参加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还多次到高校向专家请教,逐渐摸清了种植门道。如今,她的羊肚菌种植规模已达500亩,带动当地50余户居民参与种植,230名村民在家门口致富。在她的带领下,羊肚菌已成为马武镇特色产业之一。
吴小敏点子新,爱探索。2020年,集采摘、度假为一体的“小敏农场”开业,这里既能度假又能享受美食,还可以亲子研学,游客络绎不绝。
逢年过节来到这里的,还有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吴小敏作为“爱心妈妈”,在区妇联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活动中常年结对帮扶的孩子们。
“我现在已经是‘外婆’了”。吴小敏自豪地说。她帮助的一名困境女童已结婚生子。

吴小敏和她的羊肚菌
每到过年,吴小敏的“孩子们”就提着腊肉、香肠、红薯粉等特产,从各村赶来与她团聚,年夜饭能摆上好几桌。暑期,孩子们还会到农场“勤工俭学”,帮忙干农活,赚学费。
守护家乡、回报家乡,这是涪陵女性的情怀和责任感。吴小敏在抖音上开设了“农场主小敏”账号,介绍羊肚菌种植技巧,也让更多家乡人了解这一致富“小金伞”后回乡就业。如今,其员工中已有4名返乡就业的本科毕业生,研发团队有2名博士生,此外还有30名返乡务工人员。
羊肚菌产业带动妇女就业
近年来,涪陵区妇联通过举办“乡村振兴巾帼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乡村振兴巴渝巾帼行动女企业家云端带货创富培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不断为乡村振兴发掘、培育、输送巾帼力量,激励、鼓舞着涪陵女性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相关新闻

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王芳:发挥群团组织宣传引导作用 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河北省妇联主席:刘文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妇联主席直播间】陕西省妇联主席王玉娥:高举伟大旗帜 凝聚巾帼力量 谱写陕西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做好“有效”大文章

索玛花开幸福来!凉山州妇联多点发力助妈妈们无忧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