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巾帼铸魂之乌海篇:以“三化”推动理论宣讲深入寻常百姓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国妇女十三大、第七次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讲好“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更好发挥理论宣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作用,引领广大妇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从6月份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以“北疆巾帼铸魂”为主题,持续推送盟市妇联“十百千万”北疆巾帼大宣讲中特色亮点做法,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营造爱国奉献、团结奋进的浓厚社会氛围。
今天,我们为大家推送的是乌海市妇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优化巾帼宣讲资源、优化巾帼宣讲内容、优化宣讲质量和成效,以“三化”为抓手,推动宣传宣讲工作走进千家万户,引领各族妇女和广大家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两件大事中作贡献、当模范的经验做法。
突出顶层设计 推动宣讲“主题化”
发挥妇联组织四级覆盖的阵容优势,建好建强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巾帼宣讲网络,吸纳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妇联干部、专家学者、先进妇女典型、党校教师及家庭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百姓名嘴等积极加入巾帼大宣讲,联合市国资委、乌海能源有限公司、市电业局成立宣讲团(宣讲队),成立覆盖政策理论、家庭家教、权益维护、创业就业等内容的宣讲队伍。

四级妇联组织联动开展“每月一主题”巾帼大宣讲活动,将民族团结、权益维护、家教家风等政策理论宣讲、重要时间节点、重点宣传内容排兵布阵,放入全年宣传宣讲任务同步推进,通过进小院唠嗑讲、进家门围坐讲,走商户精准讲、跑万家串联讲,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柴米油盐”“茶余饭后”,确保月月有宣讲、次次有重点。

契合群体特点 推动宣讲“社团化”
依托“一对多”的巾帼大宣讲+“一对一”的走访恳谈,扎实做到广覆盖+精细化好上加好的实施效果,在宣讲中征集建议、了解民情,问需于妇女、问计于基层,切实找准妇女群众所思所盼,围绕各族妇女群众思想引领、创业就业、家庭教育、维权关爱、素质提升、帮扶救助、生命健康等方面讲政策、解难题、送服务、圆心愿、促发展,联动开展普法讲座、健康义诊、暖心关爱等民生实事,在为民惠民中增强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解决妇女群众诉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营造学用贯通的浓厚氛围,切实发挥妇女群众“半边天”的独特作用。

由“五老”人员组成的“银发宣讲团”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当理论传声筒,走基层、进乡村、入企业、到学校,满怀深情、饱含忠贞、充满热情地宣传党的理论政策,走进社区、小区、广场等进行演出。由退休“阿姨”组成的“老奶奶帮帮团”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的方式充当政策宣传员,走街串巷、入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以家庭教育工作者组成的“之和家校社共育队伍”通过开展家教家风系列宣讲及家庭教育活动充当家教指导师助推家庭文明建设。

丰富宣讲内涵 推动宣讲“家庭化”
助力理论宣讲与家风家教相结合,构建“立体化、多层面、全方位”的社会化巾帼大宣讲格局,面向全市各族妇女和家庭开展“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巾帼示范讲和家庭接力学学习宣讲系列活动,按照分众化方式,把宣讲“课堂”转移到妇女群众身边及广大家庭中,让家庭成为宣讲的最小单元,让每位母亲成为家庭的“宣讲员”,通过“孩子问妈妈答”、“妈妈讲孩子听”、“家庭之间交流分享”、“家庭成员互谈”等方式推进党的政策理论进家庭、进家庭教育、进家风传承,把“政策话”“文件话”变成了“家常话”。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模范就模范在听党的话上。60多年前,东风航天城建设伊始,额济纳人民为了新中国的“铸剑”事业,举家迁出世代居住的故土,谱写了“三易旗府”的动人故事,由此也创造了我国航天事业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王晓花一家在学习“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时的心得体会。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2024年以来,乌海市妇联已经开展各类宣传宣讲活动446场次,覆盖妇女群众1.8万人次。下一步,市妇联将按照自治区妇联党组统一工作部署,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不断扩大“十百千万”巾帼大宣讲工作成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宣讲活动,让党的声音进千家万户,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