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你我行//大学习大宣讲 广东茂名站:荔枝树下的“微课堂”,探索“产业+文化+治理”新路径

来源:广东省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7-24 14:42:2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强化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根据中宣部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安排,按照全国妇联有关工作要求,广东省各地妇联以“学习你我行”为主题,分层分类分众开展巾帼大学习大宣讲活动。为更好呈现广东各地“一地一特色”大学习大宣讲创新实践,南粤女声开设专题,集中展示各地活动成果,推动巾帼心向党引领行动走深走实。

在岭南荔枝飘香的沃土上,茂名市妇联立足“中国荔枝之乡”产业优势,紧扣“百千万工程”部署,于2024年成立“柏桥讲堂•巾帼宣讲团”,并以“荔枝树下的微课堂”为载体,探索“政策宣讲+技能赋能+文化浸润”三位一体模式,将妇联组织职能与乡村振兴需求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巾帼宣讲品牌,打造“田间致富链”“精神共富链”“基层治理链”三链协同的巾帼赋能平台。近两年来,开展巾帼宣讲活动1305场次,覆盖12.5万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好声音”飞入荔枝园,让非遗“活起来”浸润乡亲心,书写乡村振兴的“她篇章”。

图片

“柏桥讲堂·巾帼大宣讲”开班启动仪式  茂名日报记者吴云杰摄

把课堂建在产业链上 让“手把手指引”变“增收有门道”

“以前想种荔枝但不懂保鲜技术,果子烂一半;现在课堂开在果园里,专家手把手教,今年卖果多赚了3万!”高州市根子镇一位女种植户道出了“树下课堂”的实效。

茂名市妇联联动巾帼宣讲团成员、女致富带头人、乡土能人、电商主播等群体开设“移动课堂”,将课堂搬到荔枝林、合作社、加工厂、“妇女微家”等阵地,针对农村妇女、种植户缺技术的痛点,推出“荔枝保鲜技术”“直播卖果技巧”“品牌包装设计”等“定制课”,创新“宣讲+产业+技能”模式,构建“田间致富链”。

图片

林常珍在高州市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妇女微家”开展宣讲

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高州市妇联主席何霞作为“全国优秀宣讲员”,带头推动“微课堂”与高州荔枝产业深度融合,创新“荔枝树下解难题”机制,解决种植妇女创业贷款、荔枝种植技术难关、贡园土地流转等难题,并通过宣讲推广荔乡奋斗故事,让贡园的荔枝文化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称赞,而贡园的品牌效应也带动着柏桥村荔枝产业的发展。“作为妇联主席,我的责任是让姐妹们‘腰包鼓起来、脑袋富起来’。”在她的推动下,高州妇女参与荔枝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提升网络销售技能。“看到姐妹们从‘田间地头忙’到‘对着镜头讲’,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图片

何霞在古荔园宣讲推广荔乡奋斗故事

近两年来,茂名市各级妇联累计开展宣讲培训436场,辐射周边乡镇,覆盖3.4万人次,培育“巾帼新农人”400多人。其中,高州市根子镇带动妇女参与荔枝种植、加工、电商全链条,户均增收20000元。

让非遗“活”起来,让理论“火”起来

茂名市农村妇女占比约47.7%,随着经济发展,她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样亟待满足。针对粤西非遗资源丰富的特点,茂名市妇联活化优化妇联工作路径,打造“非遗+政策”宣讲矩阵,将政策融入非遗表演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在润物细无声中传递给妇女群众。

高州创新通过木偶戏《贡荔飘香》《明月朗清耀高凉》等,展现高州新建设新面貌,化州将现代生活、文旅产业发展融入“跳花棚”传统舞蹈。近两年来,共开展“非遗宣讲”活动50多场,覆盖妇女群众6000多人次,曾经“围着灶台转”的妇女,如今成了村里的“文化主理人”,通过融合非遗传承与思想引领,构建乡村精神家园。

图片

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木偶戏开展户外大型宣传宣讲活动

用乡音传党音,让“她力量”融入治理

茂名市妇联构建“妇联执委+宣讲员+巾帼志愿者”模式,因地制宜组建394支方言宣讲队,用粤语、客家话、黎话等“乡音”讲政策、传理论。如电白区组建黎话、客家话宣讲队,用乡音传递政策,覆盖偏远地区妇女。通过“移动的树下课堂”等灵活形式,打破传统宣讲的时空限制。近两年来,开展“乡音宣讲”活动972场,覆盖妇女群众4.1万多人次。

图片

电白区妇联主席潘卓萍到观珠镇用方言宣讲

同时,建立“妇女议事会”,在树下微课堂中,收集民意、调解纠纷、商议村事,鼓励妇女参与村务决策,推动妇女从“旁观者”变“参与者”,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图片

高州市泗水镇滩底村妇联主席在滩底村荔下语茶庭院内宣讲、收集民意

“荔枝树下的微课堂”是茂名市妇联践行“引领服务联系”职责的生动实践。未来,市妇联将持续深化“宣讲+服务”模式,让更多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她力量”,为“百千万工程”贡献“巾帼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