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圈同构”打造片区组团巾帼服务新场景

来源:浙江宁波市奉化区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8-01 18:19:13

近年来,奉化区妇联以“县城-中心镇-重点村”三级联动为主轴,探索片区组团发展路径,通过“三圈同构”片区妇建联建模式,构建起“核心引领、梯度辐射、全域协同”的巾帼发展新格局。至目前,全区共培育94家巾帼共富工坊,带动6700余名妇女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元;组建5600余名巾帼志愿者,队伍覆盖322个村社,服务群众超25万人次,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她力量”。

选准“关键点”培育   

 聚焦特色村、女带头人、潜力产业等关键要素,实施“一村一特”精准培育,组建特色产业联盟,带动村集体发展。东山村培育3名女性民宿创业带头人,打造出“花庭·东山上”“东山·禄房”“一览咖啡”等特色品牌,形成集住宿、餐饮、疗养于一体的民宿产业集聚区,现有民宿8家,客房50间,床位65张,年均吸引游客上万人。通过客源引流和线上推广,帮助村民销售自产笋干、土鸡蛋等土特产,让传统“土货”变身网红商品。

1754029692966161.jpg

1754029692700122.jpg

1754029692714654.jpg

1754029692411254.jpg

做强“示范点”辐射    

以重点村为中心,整合政策、资金、人才等核心要素,通过美丽庭院、共富工坊、村播基地等载体打造标杆案例。创新“庭院+产业”发展模式,联合农业农村局开展“美丽庭院”建设,通过示范户评选、特色精品村和特色带创建、庭院小课堂宣讲等形式,建设了一批“处处是风景、院院成亮点、家家都和谐”的美丽乡村样板,助农增收20余万元。

1754029730115826.jpg

1754029730524655.jpg

1754029730466522.jpg

激活“引爆点”裂变    

通过“特产+电商”新模式,为农副产品嫁接线上销售渠道,带动妇女家门口就业增收。在滕头村组建成立“桃食惠”巾帼公益服务中心,以“村妇联+女性社会组织+企业+高校”一体共建模式,联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村播”达人培育计划,发动近百名创业巧妇在“巾帼共富直播间”及“七彩巧妇”视频号直播带货,每年带动产品销售1500余万元。

1754029795475053.jpg

1754029795322143.jpg

1754029795475586.jpg

微信图片_20250801142930.png

党建联建破除“信息孤岛”   

 深化跨层级、跨区域、跨领域的党建联建机制,打开信息交互网,推动资源共享、问题共商、发展共促。以西坞街道为主要实践基地,与中国妇女报、宁波女企业家协会党建联建,串联下辖6个行政村走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品牌联创的片区共富路径,打造出了一条金溪巾帼共富示范带。

1754029858741713.jpg

1754029858579884.jpg

整合资源打通“产业孤岛”    

搭建“共富工坊+村委会+村民”合作模式,整合多村资源统一对接销售渠道,探索通过共富工坊的反向定制模式,带动村民共富增收。以棠岙村为油焖笋产业中心,通过制定统一标准及烤制工艺,在“江阿婆”共富工坊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升级油焖笋销售渠道,平均年售5万余瓶,带动萧王庙街道各村实现人均增收2万余元。

1754029890387533.png

1754029890371286.jpg

1754029891202796.jpg

网格联动跨越“组织孤岛”    

构建“多格合一”区域化妇建联建工作机制,持续放大妇联各组织组团服务的“乘数”效应。江口街道妇联统筹村、社区、企业三类妇联组织力量,在三横社区打造“邻里益企”项目,建立“1个社区妇联+4个产业功能区妇女小组+6个小区妇女小组”服务矩阵,开展“邻里帮、邻里学、邻里乐”系列活动,累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600余个、开展环境美化、反诈宣传等活动10余次。

1754029927812548.jpg

1754029927518213.jpg

微信图片_20250801143213.png

项目共创共赢

围绕共富工坊、美丽庭院、儿童友好城市等建设内容,充分发挥妇联执委、女性社会组织、巾帼志愿者等力量进行项目共创,建立“项目清单+资源匹配+成效评估”闭环管理体系。全区累计开展“美丽庭院”“邻里益企”等项目260余个,结对家庭1.1万户,服务群众25万人次;培育“南溪阿姐”“蓝海渔嫂”等56支特色志愿队,承接141个公益项目,服务妇女儿童21万人次,兰馨HUI枢纽型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相关案例入选浙江省妇联组织联系和引导女性社会组织的特色案例。

1754030006425563.jpg

1754030006916714.jpg

1754030006250009.jpg

人才共育共进

聚焦女性人才培育,组建特色产业联盟、品牌队伍,从增收共富、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方面育强“她力量”。组建“七彩巧妇”乡创联盟,通过政策扶持、交流协作,为全区创业女性提供前沿信息技术、市场研判分析和组织化合作推进服务,吸纳120名女创客、巾帼乡村CEO、种养殖能手等巾帼新农人加入。组建“兰馨阿姐”巾帼志愿服务队,带动全区5600余名巾帼志愿者加入,培育矛盾调解、文化宣讲、家庭教育等各类专业服务人才近200人。

1754030042285390.jpg

1754030042463285.jpg

成果共享共荣

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凝聚女性力量下沉服务,妇女儿童驿站、老年食堂等基层阵地搭建生活化服务平台,助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迎恩社区妇联在7个小区设立26个妇女小组,织密常态化服务网,在万达商圈成立“暖新驿家”,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便利服务;蒋家池头村创办“和美食堂”,由75名妇女组成服务队为村内老人累计配送餐达1万余次,志愿服务时长约40万小时。

1754030089117083.jpg

1754030089154301.jpg

1754030089282723.jpg

1754030089474408.jpg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共进”,下步,区妇联将持续以“三圈同构”模式的不断深入,重构巾帼助力乡村发展新范式,形成“培育一个点、带动一个片、激活一个面”的良性循环,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