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巾帼普法绽芳华 法治建设显担当——山东省济宁市妇联“八五”普法工作综述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9-09 16:22:58

“八五”普法工作实施以来,济宁市妇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扣“建设法治济宁・巾帼在行动”主题,深耕法治宣传教育,筑牢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防线,引导全市妇女和家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法治济宁建设注入巾帼动能。

一、强化顶层设计,筑牢法治建设“压舱石”

图片

01加强组织领导

市妇联将“八五”普法工作纳入重点议程,制定《济宁市妇联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印发《深化“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普法重点、时间节点,实现“市级统筹、各级实践”的普法工作格局。

02健全学法制度

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依托党组学习、集中学习、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开展宪法、党章、党内法规及部门规章学习50余次。市妇联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人员全员参与在线学法用法考试,参学率、参考率、合格率均达100%。分层开展妇联干部维权培训,显著提升其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普法工作夯实人才基础。

03规范决策流程

建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发挥专业优势为妇联重大决策提供法律论证和意见,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规推进。


二、创新宣传模式,激活法治传播“新动能”


01全维覆盖织密宣传网

把握“三八”维权周、“民法典宣传月”、“国际家庭日”、“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宪法宣传周”等关键节点,联动市、县、乡、村四级妇联组织,融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建设法治济宁・巾帼在行动”主题活动1200余场次,发放资料30万余份;通过妇联新媒体矩阵推送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相关法规知识400余期,营造尊重妇女、关爱儿童的浓厚氛围。

图片图片

02特色活动浸润人心

聚焦“巾帼普法乡村行”,创新普法形式,推出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模拟法庭进社区、法治情景剧展演、法律知识竞赛、集市“普法流动摊位”等特色项目,让群众在“沉浸式”案例中明晰法律边界,在“体验式”互动中学懂法律条文。

图片图片

03培育骨干壮大队伍

联合司法局实施妇联系统“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培养5000余名村(社区)妇联主席、执委成为“法律明白人”,常态化开展普法讲座、依法治理能力培训,引导其当好学法用法示范户、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法治实践引导员,为“法律进家庭”提供专业支撑。

图片

三、深化维权服务,勇当法治建设“实践者”


01部门联动凝聚合力

深化“妇联+”协作模式,联合市委政法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以下简称“公检法司”)等部门建立妇女儿童权益保障联动机制,出台反家庭暴力、困难妇女司法救助、女职工权益维护等领域的规范性文件20余个,推动源头治理与系统治理结合,形成风险联查、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维权工作格局。

图片

02多元化解守护和谐

构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常态化走访重点妇女儿童群体、摸排矛盾隐患,联合公安、司法、综治等部门提供矛盾化解、困难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以家庭和睦助推社会和谐。开展“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2021年以来累计辅导11.3万余对夫妻,其中6.1万余对通过辅导改善关系,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图片

03家庭文明筑牢根基

将普法融入家庭文明建设,举办婚前辅导课堂、幸福婚姻大讲堂、女性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300余场次,引导家庭成员树立正确婚姻观,惠及群众7万余人次。把家庭学法守法用法纳入寻找“最美家庭”、实施“好家风传播工程”等工作,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济宁市妇联将持续深化“建设法治济宁・巾帼在行动”系列活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普法体系,推动普法宣传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引导妇女儿童善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不断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