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心共育,护航成长——江苏省宜兴市妇联推进校家社协同共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江苏省宜兴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9-26 16:39:30

近年来,江苏省宜兴市妇联紧紧围绕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发挥独特组织优势,主动链接学校、家庭与社会资源,通过构建实体阵地、创新服务模式、凝聚专业力量、丰富课程载体,探索形成了以“成长守护站”为基点、“联合家访”为纽带、“爱心妈妈团”为支撑、“公益课程”为特色的校家社协同共育新体系,为全市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了“她力量”。

一、 筑牢“成长守护站”,打造校园支持前沿阵地

微信图片_20250926212556.jpg

针对青春期困境儿童心理风险高、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等问题,宜兴市妇联精准施策,启动校园“成长守护站”建设项目。聚焦洑东中学、红塔中学、广汇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旨在破解青春期困境儿童社交封闭、家庭教育缺失及心理疏导资源不足三大难题。“成长守护站”采用“入校陪伴+社会支持”双轨模式,市妇联整合各级妇联组织、女性社会组织、爱心妈妈团队、注册心理咨询师及巾帼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构建长效成长帮扶机制。通过建立分层家庭档案,开展预防性服务、舒心陪伴课堂、小组团辅、亲子沙龙、劳动实践等活动,协调多方资源解决青春期儿童复杂问题,打造了青春期困境儿童的校园前沿支持阵地,为后续精准延伸法律援助、学业辅导等个性化服务奠定坚实基础。“成长守护站”启动以来,共组织各类活动119场,服务困境儿童3028人。

二、 深化“联合家访”,打通精准服务神经末梢

为提供精准化家庭教育指导,宜兴市妇联创新启动校家社共育联合家访行动。前期,开展宜兴市“种爱计划”家庭教育志愿服务培训,破解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才瓶颈,经培训,103名志愿者通过考试合格,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员;广泛吸纳家庭指导员、基层妇联干部、专业社工、具备心理学背景的热心人士组成志愿者队伍,经专业实境培训,完善联合家访工作机制;分区分片排查青春期女性长辈缺失女童家庭、困境儿童家庭、合法权益受侵害儿童家庭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儿童家庭,定期上门开展校家社共育联合家访并跟踪至义务教育结束。志愿者通过入户走访收集信息,采用“四色分类法”建立档案,精准识别需求。后续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支持,包括一对一公益辅导、线下读书沙龙、小型讲座、团体辅导及社区家长讲堂、亲子活动等,形成“摸排-家访-分类-服务-跟踪”闭环,真正将科学教养理念和精准服务送入门、送到家、送进心,有效打通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神经末梢。目前,宜兴市妇联对292户家庭开展548次家访活动。

三、  壮大“爱心妈妈团”,打响困境儿童关爱品牌

微信图片_20250926212639.jpg

宜兴市妇联高度重视困境儿童关爱工作,精心培育“宜兴爱心妈妈团”品牌。广泛动员各级妇女代表、执委、女企业家、女干部、巾帼志愿者等优秀女性与困境儿童结对,构建稳定温暖的陪伴支持关系。创新实施“7+X”关爱模式(完成送书、教技能、公益活动、研学、生日会、安全教育、实现微心愿7项规定动作,鼓励发挥优势提供心理辅导、艺术学习等个性化X服务),推动关爱从物质帮扶向心灵滋润、精神陪伴、心理疏导深化。目前,市妇联已同时搭建多个校家社心理共建服务平台,如广汇小学“童@宜兴 广汇友好”、红塔中学“同心圆 护青春”等,共开展爱心妈妈关爱活动19场,服务困境儿童270人,确保关爱服务持续、有效、暖心,为困境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四、  拓展“公益课程”,丰富协同育人内涵载体

微信图片_20250926212442.jpg

宜兴市妇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优质公益课程,丰富校家社协同育人内容供给。紧密结合国家政策要求,如美育浸润行动,开展“汇爱同行·美育润心”等主题活动,通过美育沙龙、聘请青年乡贤担任校外辅导员等形式,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推广“护苗·绿书签”行动,通过赠书等活动倡导绿色阅读,传递阅读正能量,以书香润泽心灵,推动自我成长。这些公益课程和活动不仅丰富了儿童的课余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审美素养、人文情怀和综合能力,拓宽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系统化布局、精准化服务、品牌化运作、专业化支撑,宜兴市妇联初步构建了目标同向、机制衔接、功能互补的校家社协同共育良好生态。下一步,宜兴市妇联将持续深化“成长守护站”内涵建设,优化“联合家访”服务流程,做强“爱心妈妈团”品牌影响力,拓展“公益课程”资源库,不断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校家社协同共育工作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