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流动儿童筑起有爱的巢

来源:中国妇女网
要闻 2013-07-09 13:56:00

据全国妇联日前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全国城乡流动儿童规模已达3581万,其中,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80.35%;
同时,各年龄段流动儿童的规模都在快速增加,大龄流动儿童增速最快。
在空间分布上,流动儿童高度集中在中东部发达地区。广东是流动儿童最多的省份,超过434万人,数量较多的江浙两省均超过200万人,部分地区流动儿童占当地儿童比例很高,上海市每十个儿童中就有四个流动儿童。
 
小候鸟驿站,给流动儿童一个有爱的屋檐
在曾经“小悦悦事件”的事发地广佛国际机电五金城,佛山市南海区妇联牵头与南海区社工委、大沥镇政府联合创建了“小候鸟驿站”项目。这一公益性服务平台于2013年2月正式启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广州市三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具体工作,主要为五金城以及周边区域的流动儿童及家庭免费提供托管服务和家教普及等。
在佛山“小候鸟驿站”,流动儿童们在社工老师的引导下开展兴趣活动。
201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在“小候鸟驿站”现场看到,近400平方米的场地,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心理辅导室、小组工作室、学习辅导室、阅览区和亲子厨房等,最多可同时容纳100个孩子。每个区域都五色斑斓,整洁温馨,孩子们在专业社工老师的指导下剪纸、画画,玩得不亦乐乎,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六岁半的戚慧欣说,“这里有很多小朋友,也有很多老师带我们做游戏,比家里好玩……”林娜敏是一位来自福建泉州的家长,今年25岁,平时和丈夫一起照看茶叶生意,作为新手妈妈,她对儿子的“娇气”一点办法都没有,但儿子到了小候鸟驿站不到一星期就改变了一大半,还特别喜欢和“社工姐姐”聊天。她说,“‘小悦悦’事件后,我们这里很多家长心里都多多少少有了阴影,特别担心孩子的安全,现在有了小候鸟驿站,我们就放心了。”
据“小候鸟驿站”的负责人谭云介绍,驿站里除了开设课后托管服务和固定的兴趣小组外,还特别为偶然来到驿站的儿童开展“偶到服务”,让每一个前来的儿童都能收获快乐。
佛山市妇联主席吴培英告诉记者,为了发挥社区及周边外来务工妇女的爱心作用,“小候鸟驿站”还成立了“南海妈妈”志愿互助队,招募了十几名“南海妈妈”,倡导妈妈们助人自助,并推动实施南海妈妈“微梦成真”计划。
 
特色办学,搭起一座家校互动的心桥
中山市小榄镇丰华学校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小学,90%以上的学生为外来务工者子女,以快乐教育为宗旨,走高教学质量和强艺术特色的办学道路。在这里,家长和学生一起加入书法、篆刻、舞蹈等二十多个社团,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在中山丰华学校,流动儿童们参加书法社团陶冶情操。
在丰华学校的活动大厅,9岁的陈礼烽戴着墨镜,穿着小西服,跳起了江南style,自信范儿十足。被评为“优秀外来务工家长”的父亲陈左雄说,“孩子一年级时很害羞,也不爱说话,现在正在准备参加学校的十佳儿童评选。”
而老家在重庆的唐莹拿了“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书法节”小学组一等奖。爸爸唐兴顺说,“我是大专学历,1998年起一直做社区义工,积分够了,本来女儿是有机会去公办学校的,但这所民办学校离我公司近,氛围也不错,就送小孩来了。”
来自广西北流的33岁的韦业秋由于和丈夫一起开了一家刀模厂,平时工作十分忙碌,但这学期她报名参加了免费的家长舞蹈社团,几乎每周一晚上跳一个小时,现在还经常和女儿交流舞蹈技巧。“我和女儿又多了一个话题。昨天她说,妈妈都这么棒了,我一定要加油啦!“
中山市妇联主席陈江梅介绍,“全市还有‘万名家长学电脑’,‘农村家长网络护卫行动’项目等免费服务,让没有条件学习电脑或者电脑水平不如孩子的家长跟上时代发展,更好地与孩子交流。”
 
儿童友好社区,织起一张儿童爱护网
健康花城是广东首个商业楼盘“儿童友好社区”样板工程,曾荣获中山市首个“诗意社区”、“最具幸福感家园小区”、“中山市儿童友好示范小区”等,根据广东省妇联制定的《广东省儿童友好社区评估标准》:有儿童活动阵地——室内有“亲亲家园”儿童活动室、儿童游泳池,户外有羽毛球场、篮球场;有尊重儿童、儿童优先的社会氛围——根据儿童身高设计了人性化的儿童信箱,成为孩子表达意见的平台;有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父母修身学堂”、“国学堂经典诵读班”、“家庭趣味运动会”等深受业主喜欢;有志愿者和专家队伍——“家有儿女”互助小组、“篮球爸爸”小组、“故事妈妈”小组等自治性微组织;有应对儿童事务的支持系统——设立了儿童家庭暴力维权咨询热线……
在健康花城儿童友好社区,流动儿童们有一群爱交朋友的小伙伴。
家住5号楼的杨菊保入住健康花城至今已有三年,孙女杨馨雨今年上五年级,常常到小区的文化活动中心来玩。在小区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年纪小小的流动儿童小雨琴棋书画已经样样精通,俨然成为社区里的小明星。
小雨说:“在来花城之前,周末放假就只能宅在家里做作业、看电视,很无聊。但现在我在这里有很多朋友,他们都喜欢找我玩,还叫我‘糯米糖’,因为他们喜欢黏着我,哈哈。”当记者问起小雨,为什么你有这么多朋友呢?小雨高兴地说,“因为花城现在有‘四点半学校’,社工老师和义工姐姐们会带我们在下午放学后做作业、讲故事、做手工、看书……学到很多新知识的同时,还认识了小区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很多小朋友。”  
 “平时她父母工作忙,照顾不到她,来到这里后,小雨变成了一个喜欢交朋友的孩子,在去年我们第五届社区文化节上,她还邀请了一些爱跳舞的同学,一起排舞、练舞参加海选,并登上花城大舞台,为花城的邻居们带来《快乐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