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兵,共和国的骄傲
空军首批战斗机女飞行员,陆军首支女子特战连,海军辽宁舰女舰员,中国第一支女子空降侦察引导队,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她们是今日中国女兵的翘楚。她们以祖国的蓝天海域、山川原野为背景,挥洒美丽的青春,活出精彩的人生。八一军旗上飘扬着她们的风采,共和国之剑铸入了她们的坚韧。
战斗机女飞行员等待驾机升空
作战部队的“飞天女”
文、图/廖启荣 薛银荣 王财山
南空航空某兵团飞行中队长章娴
“离地三尺不分男女”
北部湾,云敛日丽,湛蓝的天空迎来三名“云海踏浪”的“飞天女”。空军首批战斗机女飞行员、南空航空兵某团飞行中队长章娴就在其中。这是她首次参加战斗机飞行员海上跳伞救生训练,为的是提高海上被迫跳伞和救生能力。
“嘀、嘀……”提示灯亮了,章娴紧了紧怀中的备份伞。“一、二,跳!”她跃出舱门,世界仿佛被按了静音,顿时安静下来。推坐带、放备份伞,拉出救生船充气,给救生衣吹气,选好着水点……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离海面也越来越近。当高度约一百米时,她打开脱离扣,50米……20米……5米……马上入水了,她猛吸一口气憋住。双脚已接水面,她果断拉开脱离环、飞掉伞衣,心里还默喊一句:“大海,我来啦!”然后“扑通”一个猛子扎进海里。紧接着,在救生衣浮力作用下,她很快浮出水面,这时搜救船徐徐驶来……
章娴是新中国第八批女飞行员,曾参加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在万众瞩目中驾机飞越天安门广场,表演不差一米一秒。那年除夕,她们又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之后,章娴和姐妹们便从电视屏幕上消失,被分到作战部队,迎来了痛苦的“蜕变”过程。
飞行员们戏称国产新型战机“飞豹”为“爷们机”,而教练机“教八”为“妙龄女郎”。第一次座舱实习,章娴就见识了两者的巨大差异,两只手都很难扳动飞豹的座舱盖手柄。第一次休息日外出,值班飞行员突然奔向外场,驾机腾空而起,她才明白是“一等转进”(转入一等战斗级别)。“这里的飞行员是动真格的,说战斗就战斗。”
“离地三尺不分男女”,章娴顺利跨越了身体、心理、航理、技术等道道“门槛”,成为一名合格的战斗机飞行员。
准备出击
亮剑蓝天演兵场
盛夏某日,章娴驾驶“飞豹”拔地而起,直指东南海天某空域。“保持好高度!”“注意检查设备!”……耳机里,不时传来塔台指挥员的提示。战机进入远程精确打击范围,她和前舱飞行员默契配合,根据风向、阳光角度迅即建立最佳攻击航线。
“嗖……”一枚空地导弹飞了出去。转而,雷达自动打开,目标视频画面传回。她目光紧锁显示屏,左手拇指柔和修正游标,将目标牢牢框住,“点穴式”攻击就在眨眼之间。忽然,一朵大云块飘过来,似“诱饵”把弹头带走。她赶紧退出系统,重新搜索目标,跟踪、锁定、修正……“真棒!”“目标摧毁,打得不错!”前舱飞行员和塔台指挥员相继夸奖,她心里美滋滋的,莞尔一笑。
只用半年时间,章娴就完成了战斗特技、超低空突防、突击海地面目标等各种高难课目训练,并在首次实弹打靶中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随后,抗台风紧急战斗转场、全天候战斗值班、远程精确打击演练……章娴一次次闯关。
那天上午,战斗警报骤然响起,“一等转进!”章娴冲向停机坪,跨入座舱、通电检查、驾机滑出……“出击!”指挥员一声令下,她驾机直刺云霄,飞赴敌情空域……12时许,她驾机归来,大步流星走向值班室,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
女兵梦 航母梦
文、图/李唐 王松岐 张凯 李国利 吴超 刘文平
飞行前,进行风力参数测定
女兵圆梦辽宁舰
辽宁舰是中国海军的骄傲,航母女兵是辽宁舰的骄傲。由九十多名女军人组成的海军辽宁舰女舰员队组建近四年来,出色完成辽宁舰历次试验试航和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等重大任务,今年又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荣誉称号。
她们从事的专业,不再像过去局限于医疗和服务领域,而是奋战在操舵、机电、损管、监察、雷达等辽宁舰几乎所有战斗部门,为走向深蓝的中国海军注入了更多活力。
穿着甲板工作服的女兵
袁华等七名女兵成为我国首艘航母的机电兵,也是共和国首批女机电兵。在迷宫般的舱内爬管道摸管路,总免不了磕磕碰碰,她们的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在狭小高温高噪音的舱室里,进去一身汗,出来一身水,但她们乐此不疲,硬是爬遍舰上的一千多个舱室。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舱内某个管道漏水了,我们两分钟之内肯定能确定位置并赶过去处置。”
郭谨瑜,这个钢琴考过八级的女孩,选择专业时,却把目光瞄上了航空部门弹药管理员。这仍然是一个从来没有女性涉足的领域。她下到十多米深的弹药底舱,手持弹药信息终端录信息、查资料、做登记,干得比弹钢琴还专业。
辽宁舰里走出了人民海军第一代女操舵兵、女机电兵、女损管队员……她们活跃在航母上的许多特殊岗位,从传统的通信、医疗专业拓展至全舰三十多个专业。
战伤救护演练
理想随着航母出发
一个航母梦,让副航海长韦慧晓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海军。这位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博士生在自荐信中写到:“给我一个能到部队服役的机会,定当矢志不渝,精忠报国!”
知名企业工作过,西藏支教过,北京奥运会当过志愿者,“广东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韦慧晓的经历让同学们羡慕,选择却让大家惊诧。
2013年2月,面对舰队水文气象中心和辽宁舰的选择,特招入伍的韦慧晓将人生抉择的砝码,坚定地压向中国首艘航母。
在院校培训期间,韦慧晓学习了航海专业课程,以全队总分第一的成绩结业,上舰不久已能完成海图作业。
战斗舰艇指挥岗位,历来是女舰员的禁区。2013年8月29日,是辽宁舰某部门副中队长宋美燕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成为人民海军第一位女值更官!
值更官考核涉及理论、实作内容,航行、救生、损管等部署纷繁复杂,航行、抛锚、防台等知识及处置时机奥妙无穷。厚积薄发,百炼成钢。经过半年刻苦钻研和大胆实践,宋美燕将数千道习题、处置方法和时机烂熟于心,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值更官考核,完成由管理教育型军官向作战指挥军官的人生跨越。
成功落地
“OK,中国女伞兵!”
文、图/谭超 赵启洪
从伞兵到战斗员
她们平均年龄只有19岁,最大不过23岁,但她们却敢上九霄跳舞,敢下云海踏浪;她们承担着美丽与风险共存的任务,有赏心悦目的跳伞表演,有惊心动魄的新伞试跳和科研试跳,还有机巧智慧的空降引导以及特种侦察……她们就是被誉为“雷霆玫瑰”的女子空降侦察引导队。
1991年7月,中国空降兵组建了第一支女子空降队,从此,蓝天之上有了一群美丽的舞蹈精灵。
大别山麓,一场空降兵夺控机场的实兵演练正在进行。天空薄雾弥漫,气象恶劣;着陆场山石林立,地域复杂。上午9时,一架运输机钻出云层,机舱内,四名全副武装的女队员严阵以待。“跳!”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她们似银燕振翅,一个接一个跃出机舱……
“彭静珺,架设侦测仪,布设空降场;耿丽丽、贾倩倩,负责气象侦测……”着陆后,班长杨晓林快速下达指令,女兵们分组展开作业,不到10分钟,一个“T”字形空降标示物铺设完成;一组气象侦测数据迅速出炉……
“01,01,我是03,飞机70度角进入空降……”杨晓林手持电台,与航空兵协同引导空降。9时40分,飞机准时抵达空降场上空。“01,01,准备,跳!”杨晓林发出指令。飞机舱门打开,一个个小黑点从天而降,霎时间,蓝天白云之间布满了伞花,她们交替飞舞,顺风而下,3分钟后全部安全着陆。
“神奇,漂亮!”观礼台上的外军观摩团纷纷起立,一个个伸出大拇指,“OK,中国女伞兵!”
生与死的分水岭
那年9月,空降兵部队科研所研制出某新型伞,需要进行大规模试跳,收集新型伞的各类数据。女子空降侦察引导队的姑娘们凭借过硬的技术毫无争议地入选。
升空试跳开始,女兵们双人一排依次跳入苍穹中。就在这时,险情发生。由于空中合成风太大,杨晓林和程鑫的伞绳搅和到了一起。杨晓林沉着冷静,将两根伞绳割断,并用力把程鑫推开,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刚刚做完,两人也同时着陆了。地面上的人长出一口气。
这次任务,她们为试验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数据,使新装备提前半年装备到了部队。
每个跳过伞的人都很清楚,超低空跳伞,伞若不能正常张开,判断处理特情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几秒钟就是生与死的分水岭!在一次科研试跳任务中,她们曾创造了试跳某新型备份伞坠落12秒钟手拉开伞的先例,为我国填补了一项跳伞空白。
女子空降侦察引导队主要担负战场侦察、指示目标和对空引导等任务,她们练就了“空中能跳、地面能打、战场能侦、精于引导”的过硬本领,跳过了装备到空降兵部队的各种伞型、各种机型,经历了南疆海岛、水网稻田、戈壁沙漠、热带雨林等各种复杂地形的空降演习和试训任务,成为空降兵部队一支重要的战斗分队。
首支女子导弹发射连创新高
文、图/周献人
谢凌霞连长带兵训练
当上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将门虎女谢凌霞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全军首支“女子导弹发射连”的连长。
谢凌霞祖孙三代都曾是导弹一线部队的指挥员,尽管她有十分强烈的导弹情结,无奈自己是女儿身,只能眼巴巴“望剑兴叹”。
2010年初夏,正在合肥工业大学读研究生的谢凌霞,等到了第二炮兵某基地选拔女子导弹发射号手的机会。
“操作手有大量的口令需要背记;导弹发射车的轮子都有近一米高,没有一定的身高,有些动作是无法完成的。但既然都是号手,那么就没有什么男女之分。男兵能够做好的,我们也一样可以做好。”谢凌霞下了狠心。
专业理论学习最难的是“三路图”,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宛如 “清明上河图”;实装操作训练,她所在的操作岗位规程最多、数据最杂,一些数字还相互“串门”,要强的她白天训练,晚上挑灯夜战,把容易混淆的地方勾画出来重点记忆,终于把自己练成“最强大脑”,数据、规程烂熟于心。
一年后,一纸军令,谢凌霞和另外34名女军人成为中国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征战雪域高原,执行实弹发射任务。
接下来,姑娘们要面对的是跨区机动、隐蔽伪装、野营部署、对抗演练……无数个课目的锤炼,还有高寒缺氧、狂风烈日、蚊虫肆虐、黄沙漫卷等重重考验。
我们的梦想是赢得实战
“10、9、8、7、6……点火!”随着一声令下,谢凌霞沉着地按下发射按钮,乳白色的导弹腾空而起,挟雷裹电在天空划下一道美丽的弧线,准确命中大漠深处的靶标。那一刻,作为控制点火按钮的一号操作手,谢凌霞的泪水夺眶而出。
四个月后,这个完全由女性组成的群体扩展成为女子导弹发射连,正式进入了“常规导弹第一旅”的战斗部队序列,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兵行列中从此有了女性的身影。
作为这个连的掌门人,谢凌霞翻遍专业资料,探索出适应女兵特点的训练路子。全连女兵仅三个月就全面掌握专业理论和实装操作技能,顺利取得实弹发射的“资格证”,刷新了某新型导弹战斗力形成最短纪录。
谢凌霞说:“我的梦想是打赢,不仅要能发射,更要能实战。”她把女兵“赶”出训练场,“逼”上“战场”,和男兵连队一起编组野外驻训。在雨天、夜间等复杂环境下,她们完成夜间导弹发射、作战流程演练、多波次火力突击等实战化全流程检验。
不久前,谢凌霞带领女子导弹发射连执行组建以来的首次实弹发射任务。三枚导弹的惊天巨响光荣宣告:女子导弹发射连全面形成实战能力,并创造了首次整建制发射、首次义务兵发射、首次士官指挥长指挥实弹发射等多项新纪录。
摩托车驾驶训练
特战女兵 特别能战斗
文、图/黄冠军 程建峰 范昕羽
陆军女特战队员搜索敌目标
陆军首支女子特战连驻训
内蒙古大草原,寒风瑟瑟,陆军首支女子特战连在这里野外驻训。天刚蒙蒙亮,队员们就起床,打背包、背被囊、穿军靴,开始一天“开胃餐”训练——武装三公里越野。
三公里武装越野归来,女兵们没有停下休息,接着踢腿、压腿、搏击、格斗,一个小时的早操训练,这群花季女兵早已汗水湿透了衣背。每一天,这样强化体能的训练风雨无阻。
“战场不分男女,穿上特战服就要练就特战功”,不管是攀登滑降,还是格斗扑俘,不管是烈阳暴晒,还是大雨倾盆,女特战队员吃尽苦中苦,练就非凡武功。
手握钢枪,笑对训练苦与累
武警女子特战班大练兵
“预备,下!”在指挥员命令下,女子特战队员们手握索降绳逐个从30米高的楼房顶垂直而下。这是武警新疆边防总队机动队女子特战班大练兵时的情景。
这个女子特战班担负着打击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维护边境地区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任务,还承担着一些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在特战技能大练兵活动中,女子特战队员的训练强度和男特战队员相同,射击、擒敌技术、攀登索降、小组战术运用、排爆、匕首操及勤务实战技能等训练科目成绩骄人。
相关新闻

黄晓薇:营造欢乐祥和平安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黄晓薇以视频方式出席香港妇女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全国妇联为外国驻华女外交官和港澳台妇女举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宣介会 黄晓薇作宣讲

沈跃跃出席“保障儿童享有健康环境的权利”国际论坛并发言

黄晓薇: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