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将军与三姐妹的抗战“姻缘”

作者:李伶
要闻 2015-08-28 19:17:51

易耀彩与范景阳夫妇1958年1月10日
易耀彩与范景阳夫妇

开国上将王平、中将王宗槐、少将易耀彩,他们的夫人分别是范景新、范景明和范景阳三姐妹。今天,三位老将军已经逝世,三位老姐妹已年过九旬。透过七十多年历史烟云,三将军与三姐妹烽火岁月中的爱情充满了传奇色彩。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入河北省阜平地区,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刚从阜平简易师范学校毕业的大姐范景新参加了革命,担任阜平县动委会一区妇女主任。她与当时的阜平县县长王平相爱成婚。

王宗槐、范景明夫妇1957年
王宗槐、范景明夫妇

1938年春,三分区冲锋剧社来阜平招演员,二姐范景明被录取了,从此成了八路军的文艺战士。次年夏天,她们的堂妹范景阳也加入了冲锋剧社。就这样,晋察冀边区出现了范家三姐妹。

战火中“先结婚,后恋爱”

两年后,由于敌后抗战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景明和景阳成了白求恩医科学校(简称白校)的学员。二姐在军医班学军医,妹妹在药剂班学司药。

日本军的进攻越来越嚣张,晋察冀八路军伤亡惨重。医院容纳不下,就成立了许多休养连队,每个休养连都需要医护人员。因此,景阳在白校尚未毕业,就调到晋察冀第五军分区司令部门诊部下设的休养一连当实习司药。

一天晚上,连里的张医生对她说:“组织上找我谈话,把我分配给易参谋长了。今晚见面,你得陪我去!”范景阳推辞不得,就陪她走进了五分区参谋长易耀彩的宿舍。

易参谋长礼貌地询问了两人的姓名、简历及工作生活情况。大约十多分钟后,他说要开会,便将两位姑娘送出了院门。

第二天,易耀彩找到邓华司令员说:“昨天见面了,张医生就算了吧。陪她来的那个挺好,我看上了!”

范景阳也觉得,易耀彩人不错,老红军,打仗勇敢,还会打篮球、吹口琴,为人也谦和,和这样的人结合,能接受。但分区组织科肖科长说要马上结婚,她觉得太突然了,希望“恋爱一段再说”。

“打仗呀,哪有那闲工夫?一般人是先恋爱后结婚,你就带个头,来个先结婚后恋爱吧!”肖科长这番话在官兵中很快传为美谈。

结婚后,范景阳慢慢才了解易耀彩的出身和经历。他1916年生于江西泰和,父亲易宇爽是泰和县苏维埃干部,被敌人杀害后抛尸赣江。母亲是县苏维埃妇女干部,革命低潮时亦被杀害。14岁那年,易耀彩含泪告别故乡,参加了红军……

1943年5月,范景阳生下长子海江两个月,遇上了鬼子的进攻。由参谋长易耀彩带领,向东突围。而北路多为伤病员及家属小孩组成,意在避敌。万万没有想到,北路却遇上了敌人。为避免婴啼引敌,范景阳对大伙说:“万一被鬼子碰上了,我有勃朗宁(德国造小手枪),只有三发子弹,头一发打死孩子,第二发让鬼子抵命,第三发留给自己!”

一位女医生陪她抱着孩子离开了队伍,在远处的山洞里一直坚持到天黑。

1943年9月,晋察冀再次反“扫荡”,易耀彩决定将老婆孩子带在身边向东转移。

易耀彩的马夫姓薛,不赞成参谋长这一安排,但又不便反对,就想出了巧妙办法来改变参谋长的决定。他为范景阳挑选了一匹烈性马,建议让警卫员先试骑一下。只见那烈性马发疯似的在山路上狂奔起来,将警卫员摔到了山坡下。原来是薛大哥在捣鬼,马褡子没拴好,让警卫员人仰马翻。

易耀彩捡起马褡子,立刻明白了薛大哥的良苦用心,便苦笑着说:“看来,你们都不同意母子俩跟我们一块走,这叫军事民主。好吧,听你们的!”

他转身将那支勃朗宁手枪交给妻子,说:“记住,什么时候都不准对自己和孩子开枪!”

分手之后,范景阳抱着孩子,随北撤的队伍走了。这一路实在侥幸,甚至连枪声都未听到。

而易耀彩带领的东路突围分队刚刚爬上东山坡,鬼子已先行一步占领了山顶,那机枪、手榴弹密集地压下来,打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当他们挣脱鬼子的火力圈时,很多同志牺牲了。

范景阳抱着孩子回到滚龙沟村头时,易耀彩指着那一大片新坟说:“要不是薛大哥阻拦,这些坟里,肯定有你!”

平津战役纪念馆在西柏坡建立之后,这个马褡子成了馆中收藏文物。

1AB21AC8FD55D23B848DB7DBF5F19C0B
1942年5月,王平(中)、王宗槐(左)、易耀彩(右)在河北平山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时的合影

当女医生遇见“活辞典”

1941年秋的一个星期六下午,白校放假,范景明像一只快乐的小白鸽,飞进了六里外的大姐范景新家。猛抬头,见一位青年正襟危坐地在跟姐夫王平谈话。

那人见范景明跃入室内,脸唰地红了。范景明伸伸舌头,做了个鬼脸,一头扎进了里屋。大姐轻声地对她说:“看见了吗?他叫王宗槐,原是晋察冀军区组织部长,刚调来,任三分区政治部主任。怎么样?”景明说:“长相尚可,只是嘛,政工干部,板着脸,可敬不可亲。”

大姐景新跟景明讲了王宗槐的“活辞典”故事。几次反扫荡之后,八路军总部急着要弄清楚牺牲了哪些干部,发来了急电,要求把营以上干部花名册立即报上去。王宗槐拿出笔,把军区司、政、供、卫机关及直属队营以上干部,一一列出了名单。总计近两千名。上报的数字与实际数据一个不差。“神了!干部工作活辞典呀!”

范景明被打动了,答应与他交往。约会时,范景明问王宗槐:你怎么记性那么好?王宗槐的话匣子打开了:“聂荣臻司令员经常询问干部情况,谈到某个干部,他总爱问,‘哪儿人?哪年参加的?任现职几年了?有啥特点?’有一回,我现查现答,忙作一团。聂司令员严肃的表情流露出一丝不快。他对我说,‘要记在脑子里。’从那以后,我就留了心。干部开学习讨论会,从他们的发言中可知籍贯、性格;面对面交谈,可助记忆;就座的顺序,可以留下印象……瞧瞧,尽我说了,你不是在冲锋剧社待过吗?唱个歌吧!”

范景明大大方方唱了一曲,轮到王宗槐唱了,没想到他在小歌剧《红军义务劳动日》里扮演过红军战士,在《小放牛》里还男扮女装演小姑娘哩!这歌声和笑声驱赶了僵局和陌生,也矫正了范景明的偏见。

白校有规定,在校期间不准结婚。为支持范景明的学业,他俩恋爱三年,直到1944年春,范景明从白校毕业。该是完婚的时候,王宗槐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去了。

王平为范景明配备了一名警卫员,还准备了一匹骡子当乘骑,让她跟随调往延安的教二旅一块西行,去延安与王宗槐完婚。

没想到这条西行完婚之路,范景明足足跋涉了近三个月,行程千里,其中的艰辛和险遇,真是难以言状。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合影。范景明(左)范景新(中)范景阳(右)2005年
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范氏三姐妹在天安门前合影

窑洞婚礼尽现风云人物

1944年6月26日是个星期六,也是王宗槐、范景明大喜的日子。

借做新房的窑洞八九平方米,摆设很简单:单人铺旁加了块尺把宽的木板,铺上干草,加上军用棉被,还有借来的几条凳子和配发的一张小桌,别无他物。对来宾的招待,不要说烟酒糖果,连杯茶水也供不起。

道喜的人们带着贺礼——写在红纸上的贺诗贺词,前来表表心意。

邓颖超、钱瑛、李伯钊三位大姐,一进窑洞就笑嘻嘻地说:“我们三人送你们四句话:互爱互敬、互勉互励、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登时,一阵掌声飞出洞外。

趁此兴头,陈锡联、栗格、王盛荣、赵敏珍两对夫妇,献上了他们的联名赋诗:“清凉山下延河畔,景秀春明槐荫间。生产学习练武艺,亲亲爱爱庆丰年。”由于诗中巧妙地揉进了范景明和王宗槐的名字,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喝彩。

由于窑洞容量有限,人们只得一批批进去。

当时,延安有一出怕老婆的喜剧《背板凳》,陈赓、陈再道、王树声、谢扶民同志便把这意思写在贺诗中:“干大事业,背小板凳,两全其美,乐在其中。”王宗槐诙谐地对新娘范景明说:“要注意呀!‘背板凳’的事,我可不干!”羞得她直捶他的背,窑洞里更热闹了……

夜深人静,前来道喜的人早已退尽了,范景明和王宗槐还在煤油灯下整理大伙送的贺诗赠词,因为一过今夜,这孔窑洞就屋归原主了。

大伙的赠礼非常丰厚,长条条,方块块,真不少呀!其中有张庆孚、刘澜波等同志的散文诗《千里姻缘红线牵》;有罗瑞卿、秦树藩、宋时轮、聂鹤亭、曹里怀的无题玩笑诗;还有孔原、谭友林、刘宁一等分别书赠的条幅……

数数名字,65位风云人物尽在其中。此情此谊,是世上任何金钱所买不到的。王宗槐把这些“贺礼”工工整整地抄在小本本上。这个小本本上还记有“七大”的内容,五十多年后,第二炮兵档案馆将其作为历史文物,珍藏于馆内。

姐妹 烟云 将军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