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女性架起和平之桥
70年光阴荏苒,战争已远去。国破家亡给中国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先辈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艰辛历程,我们永远铭记。而珍爱和平的理想与信念更是通过无数人的努力,在中华大地上薪火相传,在中日人民间友好传递。
妇女成为传递友好促进交流共融的使者,在一次次“迎进来”和“走出去”的努力中,两国人民感受到了彼此的诚意和善意,更对和平与发展信心满满。
硝烟散去,和平与友好,成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在传递友好、呼唤和平的种种努力中,女性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过去整整70年。硝烟散去,和平与友好,成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友好团体、人士积极组织各类民间友好交流活动,反思历史,沟通情感,促进合作,努力弥合着战争带给两国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的心灵创伤。在传递友好、呼唤和平的种种努力中,女性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中日友好协会为遗孤团举办欢迎会
日本遗孤,为“祖国”与“故乡”撒播和平之种
“说句心里话,我时常牵挂。相隔天涯,思念中国的老妈妈,梦中热泪洒,呼唤着中国的老妈妈。我有两个家,一个家在东瀛,一个家在中华。说句实在话,我也有恨。战争的悲剧永远记住它。虽然回到祖国,难忘中国的家……”2015年 7月15日晚,饱含深情的歌声唱响在北京,唱响在中日友好协会的和平宫内。
歌声唱出了歌者的心声。这群歌者有着同一种特殊身份——日本侵华战争遗孤。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并没有把仇恨转向日本人民。善良的中国“父母”用宽容大爱和博大胸怀,收留并养育了日本遗孤,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当年留下的遗孤总数超过四千人,大多数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2015年7月中旬,由54名日本战后遗孤组成的“中国归国者日中友好之会感恩团”,又一次回到了中国。在中日友协为其举办的欢迎招待会上,这些曾在中国生活了数十年的日本遗孤们动情地说,日本是祖国,中国是故乡。
此次来访的遗孤都是日军战败仓皇撤退时遗弃在中国东北地区、被中国养父母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儿。很多人当年被遗留时仅仅几个月大,现在大都已到古稀之年。
日本遗孤池田澄江在中国养父母公墓前祭拜,热泪盈眶
今年71岁的池田澄江作为中国归国者日中友好之会的理事长,是此次访华团的团长。她的生父是原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侵华军人,日本战败后生母带着五个女儿逃难来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时,仅10个月大的池田澄江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母亲只得把她弃养在了牡丹江。
池田澄江很幸运,她被当地无儿无女的徐佐志夫妇收养,他们给她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徐明。在池田澄江的记忆里,尽管幼年时的生活异常艰辛,但善良的养父母却给了她丝毫不逊于“亲生”般的疼爱。有一年过年,别人家的孩子有新衣服,养母没钱给女儿置办新装。为了能让女儿开心一点,她把自己结婚时穿的棉袄从紧锁的箱子里取出,给她改了一件“新衣”。池田澄江长大一点,养母就把这件衣服放开一点,就这样穿了好几年。
有一年,年幼的池田澄江突然肚子疼,小小的肚子胀得溜圆,虽然家里没多少钱,但是养父赶忙去买来药,养母烧了热水,灌进热水袋里不停地给她焐。可没多久,她又患上了眼病,差点失明。养父抱着她到处求医问药,折腾了很长时间才把眼病治好。
养父母还供她读完了大学。当年她考上牡丹江师范学院时,养父说,“好哇好哇,别说考个‘牡丹江’,就是考个‘北京’,我也供她!”后来,池田澄江参加了工作,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很平静,但她内心深处一直存着一个念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回到自己的祖国去,找到自己的生身父母和家人。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以后,在中国政府和亲人的帮助下,很多遗孤陆续回到日本。1980年,当池田澄江向养父母提出要回日本时,养母很难过:我们就你这么一个女儿,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啊?养父劝妻子,“孩子大了,不能把她捆在身边,为了她的前程,让她走吧。再说,她也有自己的亲人,咱们想她,亲人就不想吗?”
回到日本后,池田澄江的寻亲之路一波三折,最终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找到了自己的两个亲姐姐。于是,“徐明”在年过花甲找到亲人后换回了自己的真实姓名——池田澄江。
在中国生活了37年、有着浓重东北口音的池田澄江,归国后却难以真正融入日本的生活。与她有着同样命运的遗孤还有很多,他们费尽周折回到祖国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有差异,更是得不到应有的生活、就业保障,与自己的亲人产生隔阂,因此,大多数人生活得并不如意。
为了能帮助更多与她有着同样困境的遗孤争取在日权利,也为了能为中日民间友好往来尽一份绵薄之力,池田澄江加入了中国归国者日中友好之会,一直为促进中日民间友好发展而努力着。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池田澄江组织日本各地的遗孤们为灾区筹集善款1800万日元。
日本侵华战争,带给无数中国人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样,日本遗孤也要用一辈子去承受战争带给他们的苦难。池田澄江说,她最痛恨的,是战争。善良的中国父母把他们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遗孤们始终心系中国,怀着报恩的心情度过每一天。作为那场战争的幸存者和见证人,他们要做的,是传承历史记忆,珍爱和平,为日中世代友好下去而终生努力。
2015年7月13日,访华团一行来到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里的“中国养父母公墓”前,这是他们此次来华的重要一站。目前公墓里沉睡着23位曾经收养过日本遗孤的养父母,二十多位七十多岁的日本遗孤在墓碑前鞠躬、跪拜,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73岁的中村惠子跪在墓前,泪流不止。被收养时,她只有三岁,养父母从难民收容所里抱养了她和另一名七个月大的男婴,从此,养父母再也没生孩子,他们把一双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女”当成亲生孩子抚养,供她读到了中师毕业,把弟弟送进了大学。中村惠子说,她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中国人给的。
像池田澄江、中村惠子一样,对中国和养父母充满深厚感恩之情、致力于中日民间友好往来的日本遗孤还有很多。建于1995年的“中国养父母公墓”的兴建者就是六岁时被方正县庆丰村刘振权、吕桂云夫妇收养的日本遗孤远藤勇。1974年,远藤勇携妻儿回到日本定居后,事业有成,但他始终念念不忘中国及中国父母对他的养育之恩。
远藤勇曾经将养父母接到日本共同生活,但两位老人因不习惯异国的生活,后又回到中国。此后,远藤勇每年都要回来看望养父母,还几次给方正县的学校、政府捐款报恩。1995年,他又捐资200万日元在中日友好园林里修建了“中国养父母公墓”,希望所有中国养父母百年之后都可以安葬在这里,日本遗孤也“永世不忘养育之恩”。
七十年前,中国养父母们以博爱的胸怀温暖了“仇人的孩子”,让数千名战争的弃儿在异国重生;七十年后,日本遗孤带着善良感恩往返于“祖国”和“故乡”,努力在中日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他们传递着爱,传递着友好,也传递着历史的真实。
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会见亚妇会代表团
民间往来,妇女是传递友好促进融合的使者
一直以来,全国妇联以及地方妇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日友好协会等都在通过不同领域的交流活动,不断加强中日两国人民的民间友好交往,以女性为主体的友好往来活动因其柔性、多元特质而显得分外亮眼。
2013年3月31日至4月4日,在全国妇联的邀请下,日本亚洲妇女友好会(由日本政要夫人和25个亚太国家驻日使节夫人组成的民间组织)会长高村治子率领亚妇会代表团来到了中国,对北京和西安两地进行友好访问。
日本全地妇联代表团游览长城
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在会见代表团时说,妇女是中日两国友好事业的推动者和维护者,妇女界的交流对夯实两国关系社会基础、改善国民感情具有重要意义。参观时,日方代表团对全国妇联所开展的小额贴息贷款、两癌普查、母亲水窖、反家暴立法等工作赞不绝口。
中日女性之间的深入友好交流既是分享学习,更是互利共融。在西安,亚妇会代表团参观了以刺绣促进居家就业、推动妇女地位提升的农村妇女发展项目。陕西省妇联主席井剑萍还专门介绍了陕西妇女手工艺品合作社。她说,陕西农村的“巧女”用一针一线描绘了最美丽的画卷,提升了妇女的经济收入,更是加强了她们的政治话语权。
以女性为主体的民间手工艺是我国的民族文化,也是陕西省的一大民间特色。如今,当地妇女通过传承和发展民间手工艺,在走向市场、走出国门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自立自强,而民间手工艺术也像是一扇窗口,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在国家间、民族间文化交流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赞誉,也成为传递友好促进融合的重要内容。
在咸阳市武功县馨绣民间手工布艺开发有限公司参观时,当日本来访代表了解到公司总经理、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计清带头成立起专业合作社,进而带动了武功及周边地区三千多妇女从事民间手工布艺事业、年产值达到上千万元时,不时发出啧啧赞叹。像计清一样的女性企业带头人,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还促进当地农村妇女守家就业致富,很好地向外界展现出了当今中国女性的实力和担当。
2014年6月5日至9日,全国妇联邀请日本最大的全国性妇女组织——全国地域妇女团体联络协议会代表团来京访问。代表团参观了北京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多地,通过各项交流和参观活动,她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妇女以及全国妇联的了解,学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加深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会长柿沼富子非常喜欢中国的古语,她用“吃水不忘挖井人”来表达该会继续发展前辈们打造的中日关系的意愿,用“妇女能顶半边天”来表达希望孕育生命、抚养下一代的日中妇女能够超越国境、共同创造美好世界的愿景。
以女性为主体的各类民间交流活动,是中日两国妇女为增进深入了解与诚意沟通所作出的积极示范。此外,在和平与发展的大主题之下,两国女性也努力通过国际化的高端会议来加强合作,呼唤和平,共同发展。
中国妇女代表团出席大分八国女性会议,与村山富市合影
2014年7月1日至5日,应大分人才培养·地域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邀请,全国妇联国际部部长牟虹带领全国妇联四人代表团,出席了在大分县别府市举办的“2014闪耀大分—女性国际交流大会暨亚洲八国女性会议”并顺访,各国代表就如何提高女性在经济、环境、区域发展中的能力和作用深入探讨交流。
此外,代表团在会前还分别拜访了亚洲妇女友好会、新日本妇女会、日本全国地域妇女团体联络协议会和创价学会妇女部。针对各团体不同特点及关注的问题,代表团为其介绍了中国妇女发展状况,探讨共同关心的性别平等问题,不仅巩固了传统友好组织的联系与友谊,更是夯实两国民间交往的社会基础。
七十年前,一段不堪回首的苦难岁月得以终结;如今,充满和平发展希望的新征程前程似锦。妇女成为传递友好促进交流共融的使者,在一次次“迎进来”和“走出去”的努力中,两国人民感受到了彼此的诚意和善意,更对和平与发展信心满满。
相关新闻

黄晓薇:营造欢乐祥和平安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黄晓薇以视频方式出席香港妇女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全国妇联为外国驻华女外交官和港澳台妇女举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宣介会 黄晓薇作宣讲

沈跃跃出席“保障儿童享有健康环境的权利”国际论坛并发言

黄晓薇: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