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情雅安,爱在人间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本刊编辑部
要闻 2013-06-03 15:53:00

雨城雅安,素有“川西咽喉,民族走廊”之称,
因“雅女、雅鱼、雅雨”之三雅而美誉全国。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截至记者发稿之时,地震已造成196人遇难,21人失踪,13484人受伤,231余万人受灾。
面对断壁残垣,泥浆瓦砾,生死离别,全国各地妇女姐妹们纷纷伸出了爱的援手,
全国妇联紧急筹集160万元款项慰问四川雅安地震灾区妇女儿童,而雅女们也动起手来坚强自救。在雅安抗震救灾第一线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群美丽的女人——
 
四川省妇联向灾区捐赠20万元
四川省妇联主席陈芳(左)代表省妇联向雅安灾区妇女儿童捐赠20万元
4月20日,四川省妇联向灾区妇女儿童紧急捐赠20万元,四川省妇联还向灾区发出了“一个妇女一个家,自力更生建新家”的号召,动员、组织、引导灾区妇女,大力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重建家园。
 
首家儿童欢乐驿站进驻灾区
芦山地震儿童在儿童欢乐驿站露出笑颜
4月30日,四川省首家儿童欢乐驿站进驻灾区芦山县。驿站是四川省妇联创新社会管理、购买社会服务的工作平台,通过专业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者为灾区儿童开展心理服务、组织灾区儿童参与游戏、辅导儿童绘画、向儿童传授国学基础知识等,加强对在地震灾难中经受巨大心理创伤的儿童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抚慰疏导,帮助灾区儿童早日走出地震阴影。
 
雅安妇联迅速投入救灾一线
四川省妇联副主席吴旭(前排左二),雅安市妇联主席张玉玲(前排左一)看望慰问灾区巾帼志愿者
灾情就是命令,4月20日,雅安市妇联主席张玉玲第一时间赶赴芦山,深入了解灾区妇女儿童的受灾情况,积极为灾区妇女儿童筹集款物,并选派部分干部驻守芦山县,协助县妇联开展工作,慰问受灾妇女儿童,及时招募、组织巾帼志愿者,发放救灾物资,开展心理救助等工作。
 
最美巾帼志愿者汪策
4月22日,在由成都前往雅安灾区运送急缺药品的路上,32岁的汪策因被坠石砸中不幸遇难,距离她33岁的生日只有7天,而她留给父母的最后一句话却是出发前电话中的“我要去灾区当志愿者!” 来自遵义市遵义县龙坪镇兴隆村的汪策是家中长女,在成都一家药企工作已有六年。平素总是热心肠的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身影,是她在灾区途中给同事们泡方便面的一张照片。为表彰汪策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精神,贵州省妇联追授她为“贵州省三八红旗手”,贵州省妇联、精神文明办联合追授她为“最美巾帼志愿者”。
 
最美送粥妹岳艳
在芦山县双石镇到宝兴县灵关镇的公路抢通现场,家住芦山县清仁乡横溪村的23岁女孩岳艳,几天来一直忙前忙后给救援人员送饭。她是成都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地震发生后,她家二层小楼损毁严重,墙壁满是裂缝,父母只能睡在卡车上过夜。当岳艳看到附近抢通公路的救援人员每天只能吃方便面时,她和母亲、村民们用家中所剩无几的粮食、腊肉和蔬菜,做成热腾腾的腊肉粥,穿过危险的山路给救援人员送去。
 
军医夫妻携手救援
4月20日,把家中4岁的孩子托付给父母,解放军42医院普外科主治医生苏加庆和身为护士的妻子杜丹一起来到芦山地震灾区展开医疗救援。他们24小时轮流值班,丈夫曾和同事完成了震后第一例脾破裂手术,妻子曾在野战多功能手术车上协助接生了震后出生的婴儿……34岁的苏加庆来自马鞍山当涂县,他说,“我们两口子同时报名参加医疗队,她比我先到灾区。”
 
直升机飞行员张博
“在大山里飞行,气象条件复杂,能见度低,你不知道越过这个山头后,等待你的将是什么。”成空运输航空兵某部飞行员张博,是执行此次雅安抗震救灾任务的唯一 一位女直升机飞行员。4月21日,她担任副驾驶,与机长张永龙一起连续飞行七架次,转运了四名重伤员、一名轻伤员和一位孕妇。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时年22岁的张博曾和战友驾驶歼击机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励志舞蹈教师廖智
来自德阳市绵竹汉旺镇的廖智,原为一名普通舞蹈老师,在5·12汶川大地震中,23岁的她永远地失去了引以为傲的双腿,失去了女儿,失去了婆婆。“双腿截肢了,但我依然想跳舞。”劫后重生的她选择了坚强面对,并通过舞蹈义演为家乡灾民筹款。她说,之前看《一帘幽梦》,想到自己如果有一天像绿萍那样双腿残疾,一定不会活下去,但现在,她只想为自己找一双漂亮的靴子,跳出更美更有生命力的舞蹈。五年后的今天,廖智在第一时间赶赴雅安灾区参与救援,和其他志愿者一样扛沙包、送粮食、搭帐篷,几乎没人看出她是一个戴着假肢的残疾人,人们都因为她美丽的笑容叫她“小张柏芝”。
 
坚守灾区的社工董明珠
从一个5·12大地震时满腔热血单枪匹马跑汶川的朴素志愿者,到如今与公益机构合作、独当一面协调多个公益团队的社会工作者,来自河南洛阳的董明珠已经先后在汶川、玉树、彝良等地震灾区坚守了五年。5月2日,在芦山县宝盛乡玉溪村安置点,由董明珠协调建设的宝盛乡第一间帐篷书屋迎来了第一批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