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媳妇娜佳:比爱情更绵长的是亲情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七月
婚姻与家庭
2014-01-15 14:59:00

娜佳和丈夫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洋媳妇遭遇中国乡亲
1994年秋,河南新乡师范学院附中和位于乌克兰的敖德萨食品工业大学有合作,18岁的河南小伙赵新鹏作为交换生赴乌克兰留学。赵希才和孙淑香两口子当时一个在县房管部门工作,一个任县党校会计,设法筹足了儿子四年的学费。
在乌克兰,赵新鹏想家时常独自坐在操场,吹临行前父亲送他的口琴。那天一个卷发披肩、大眼睛的女孩过来,用俄语问:“你刚才吹的是什么曲子?很忧伤很感人,能为我再吹一遍吗?”女孩笑容甜美。赵新鹏脸红了,又吹奏一遍。女孩说:“音乐应该给人带来快乐,你吹个高兴点的曲子。”赵新鹏吹了首《童年》。
娜佳和赵新鹏同龄同级,学食品加工专业。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统计师,家境优渥,在快乐气氛中长大,性格奔放,有点大大咧咧。两个年轻人相爱了。
毕业后,娜佳决意追随赵新鹏回国。赵新鹏向娜佳承诺,自己决不会给她任何束缚,只要她想回乌克兰,任何人任何事都不会成为牵绊她的借口。这一约定终生有效。
1998年底,赵新鹏带娜佳回到新乡。儿子带来“洋媳妇”,赵希才夫妻把家布置一新,邀亲朋迎接。见面时娜佳给了中国公婆大大的拥抱,对亲戚们贴面亲吻。乌克兰人传统的贴面礼,对中国人来说,被吓一跳。吃饭满桌美食,娜佳几乎不动筷,饿极了,吃自己带来的面包。她不知道,这么做会被说成不懂事。
赵希才夫妻给他们办中式婚礼,看热闹的老乡挤满赵家。娜佳又跳舞又唱歌,语言不通,也闹出不少笑话。亲友们有些看不惯她,新媳妇应端庄坐新房,甚至见人脸红,这姑娘倒好,一点儿也不怯场。
第二天娜佳做了早餐,是乌克兰式的沙拉、面包,不熟老人口味,娜佳做了好几款沙拉。赵希才夫妻装作喜欢,可习惯吃热的,生冷让他们坏了肚子。下次他们便很少碰沙拉,或找机会离开。
娜佳在外面遇见公婆,爱挽着他们。孙淑香还好,赵希才却难为情,会躲闪媳妇。公公的举动让娜佳不解,父亲最喜欢搂着她,叫她“宝贝”。
娜佳告诉丈夫,自己感觉不被公婆接受。赵新鹏解释,中国人不习惯在人前表示亲热。娜佳似懂非懂,但她决心跟公婆更亲近,让他们打心里接受自己。每次从外回来,娜佳都亲吻婆婆,赞其手艺:“妈妈,我爱你,你做的菜太好吃了。”公公穿件新衣,她也会挽住公公:“爸爸,你太可爱了,真帅!”慢慢地,老两口还真适应了娜佳,觉得“洋媳妇”比一般女孩更可爱,孩子般单纯。
长子出生,三代人的日子更舒心。晚饭后,吹口琴跳舞,家里笑声不断。

娜佳和公婆及孩子在一起
最后一程快乐相伴
2000年初,赵新鹏夫妻在宁波注册公司,向东欧等国出口汽车零部件。两人能吃苦,又精通多门语言,几年下来年销售额便达千万,在宁波购置房、车。又两个男孩相继出生。娜佳频繁电话问候公婆,也常把老人接来。
2006年6月,赵新鹏出差广州,突感腹痛,确诊为肝癌晚期。娜佳火速赶来,她忍住眼泪:“亲爱的,你即使病了,还是和以前一样帅。”
医生告诉娜佳,病人生命最多一年。亲友劝娜佳别把实情告诉老人,他们承受不了。娜佳却觉得公婆有“知情权”,家人的陪伴,会是最好的止疼药。
为给丈夫勇气,娜佳见谁都笑脸相迎。有人说她没心没肺,她也不辩解。朋友来看望,免不了唏嘘同情。娜佳认为这会给丈夫增添心理压力,给亲友发短信,请暂时别来医院,让丈夫静养。孙淑香说:“你会伤了别人的心。”娜佳解释:“新鹏需要鼓励不需要同情,同情会把他的自信杀死。如果真的日子不多,我希望他开开心心地走。”孙淑香情绪更激动:“你以后别提走不走的话。”婆婆生气地离开。
站在医院走廊,娜佳硬把泪水逼回,她告诉自己,娜佳是快乐的,她要把这份快乐延续到丈夫活着的每一天。
丈夫想吃什么想干什么,娜佳一概满足。遭到亲友抗议,他们认为用最好的药最好的专家,力保病人多活一天,才是尽心,纵容不是爱他是害他。娜佳理解。可待在灰暗病房,一天天等待死亡,丈夫会快乐吗?做他想做的事,或许才是真正体面地面对死亡。
娜佳找病友借轮椅,偷偷把丈夫推到楼下。赵新鹏提出想逛商场。去到商场,丈夫穿病号服坐轮椅,娜佳试着各种衣服,还来几个舞蹈动作。逛完在路边买了盒臭豆腐,以前娜佳受不了,这次她跟丈夫分享,你一口我一口。娜佳调侃,现在是两个臭人。
医生训斥娜佳,病人情况严重,离开医院,发生意外谁担责?娜佳指指自己:“我是他爱人,我承担。”医生无奈:“从没见过你这样的病人家属。”
娜佳在丈夫耳边低语:“你想去哪,我帮你想办法,不行的话,我们换装溜出去。”赵新鹏笑了,摸摸妻子的头,哽咽道:“你就像个孩子,我要走了,家里还有三个孩子两个老人,你怎么办?”娜佳强忍哭泣,她不知道,失去这个温暖的怀抱,她还会坚强吗?赵新鹏叮咛父母,一旦他走了,就让娜佳归国,孩子留下带走都行,总之随她自己安排。
我们很快乐
2007年11月7日赵新鹏辞世。三个孩子分别是9岁、7岁、2岁。娜佳父母从乌克兰赶来。料理完后事,娜佳把自己关在房里一天一夜,摸着丈夫的口琴,大哭一场。母亲在门外哭:“娜佳,跟妈妈回家,我们会陪着你的。”娜佳红肿着眼睛从屋里走出,告诉妈妈,丈夫去了,公婆需要照顾,即使回乌克兰,也得三个孩子18岁再说。赵希才劝她:“跟你父母回国吧,这是小鹏的心愿,你不走他不放心。”娜佳没答应。她决心安排好全家的未来。
她转让了公司,只留一份翻译的工作,不想坐吃山空;三个孩子带去宁波,让公婆安静一段,一个月后再接他们。老人情绪要发泄,这期间可以哭,可以尽情思念,但生活总得重新开始。
婆婆每天守在墓地,晚上搂着儿子照片入睡,不是孙子小,她早追随儿子去了。一个月后娜佳回来,把丈夫照片都收了,不让婆婆去墓地:丈夫绝不愿父母为他要死要活。娜佳和公婆约定,除了忌日,平时谁也不去打搅。
到了宁波,娜佳让儿子们哄老人。有孙子陪伴,公婆情绪平复很多。娜佳恢复上班,打扮得精致美丽。邻居议论,丈夫才走多久就有心思打扮。娜佳像没听到。丈夫在天上看,他不想看到一个狼狈的娜佳。
有天娜佳对大儿子喊:“给你爸打电话,问他可回来吃晚饭?”全家愣住。小儿子说:“妈妈,你不是说爸爸不会回来了吗?”娜佳回过神,搂着儿子努力笑笑:“对,宝贝,爸爸去了天堂,他在那里吃晚饭。”
躲在厨房,娜佳捂嘴哭了,她想丈夫,比任何人都想,可她不能表现,她得带全家走出泥潭,让冷寂的心再度热起来。孙淑香心如刀割,媳妇看似坚强,藏着比谁都深的伤痛。两位老人开始打理家务,接送孩子。娜佳反对:“爸爸妈妈,孩子是我的责任,我没权要你们当保姆,你们也没义务帮我做事。”公公说,爷奶带孙子天经地义,中国都这样。“你们只要照顾好自己,家事有我。”娜佳跟孩子约定,有事找妈妈,不许给爷奶添麻烦。
担心老人无聊,娜佳手把手教他们上网,玩微博微信,学网上购物。采买小东西也委托他们。两位老人变忙碌,一天不知不觉就过去。
娜佳还约定周五全家“文艺汇演”,都得表演节目。公婆走出家门,跟人学秧歌、打鼓。伤痛在减少,快乐在增多。
丈夫忌日,娜佳带着全家去看他,每人有十分钟单独相处时间。离开墓地,就都要把思念藏在心底。几年下来,两位老人逐渐走出悲痛,回到新乡生活。
新乡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发起的“最美新乡人”评选,赵希才第一个想到了娜佳,写了一篇《我家的洋媳妇》:“她汉语说得不好,也不太懂中国的传统礼仪,可她在丈夫走后,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爱,什么是真正的孝顺。”
2013年9月,娜佳高票当选“最美新乡人”。颁奖晚会之前,娜佳去了丈夫的墓地。她的心依然在作痛,她好想问问丈夫,你快乐吗?风沙沙响,似乎在反问她,你们快乐吗?
对,我们快乐!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