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准备,迎接三孩

来源:中国妇女作者:策划执行/王晓艳
婚姻与家庭 2021-09-03 15:03:17

image.png

欢度家时光,欢迎新成员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7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全文对外发布。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女性及家庭在“三孩”生育问题上又该如何破题?


三孩家庭,享受乘以三的幸福


来自广州的凯伦,出生于“只生一个好”的上世纪80年代。成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原本没有出现在她的人生规划里,可她意外地迎来了三孩,如今老大6岁、老二5岁、老三3岁。于是在一地鸡毛中,她开始习惯了三宝妈的角色,越来越享受三个孩子带来的三倍幸福。


image.png

凯伦 家庭财富规划师、中医养生顾问。图为凯伦和她的三个宝宝


全家动员,大家族的浓浓温情


三宝家庭,最大的挑战在于“谁来带娃”。凯伦敢如此“任性”地生娃,很大程度来自于家里四位老人、哥嫂的无限支持,从月子、到家务、到娃的吃喝拉撒、幼儿园接送,只要凯伦需要帮忙的,家人们总会竭尽所能地帮助她,让她无论外出还是在家,都非常放心。


潮汕人家重视传统与亲情,她先生与哥哥二人兄弟情深,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大家庭的其乐融融一直在,他们也希望把这份宝贵家风传给下一代,所以有意创造了很多让孩子们共处的机会。哥嫂也有年纪相当的二娃,于是他们便开展了全家八人带五娃的联合模式,在幼儿园阶段,让几个娃换着组合居住一起,培养感情。


尤其是疫情期间,因为老家新居人少安全,五娃便同居一个屋檐下,笑声哭声,此起彼伏,父母们也学习着如何公正处理,如何赏罚分明,在手足关系中成长,哥哥学会了更多的担当,妹妹学会了更多的谦让。多孩家庭的天然土壤,让孩子们慢慢懂得在冲突中解决问题,而大家庭的温情,温暖和慰藉着凯伦的心。


宽容的心,笑纳三娃不同个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独生家庭里,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或多或少背负着这种无形的压力。凯伦说其实恰恰是因为有了三个娃,她才悄悄放下了这种“孤注一掷”的压力。用一颗更宽容的心,去接纳他们活成自己喜欢的、不同模样——老大乐天幽默,热爱音乐,数感良好;老二内敛心细,性情乐观,喜欢绘画;老三可盐可甜,机敏善辩,会唱爱跳。她并没有计划培养出很努力的鸡娃,也没有计划培养出三个“近乎完美的小孩”,她只是留心观察他们的天赋和兴趣所在,然后选择适合的教育素材,让孩子偏重于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三娃的妈,一定更包容更懂得放松”,凯伦如此说。


终身学习,做不断升级的妈妈


有了三个娃,生活一定满眼都是孩子,还能有“自己”吗?其实,对于三宝妈来说,更重要的是想清楚,“我想成为怎样的妈妈?想为孩子树立怎样的榜样?”你想成为一名终身学习,不断升级自我的妈妈,就会传达给孩子:学习,不只是校园里、书本上的事,而是值得陪伴我们一生的事情。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也是凯伦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让孩子少吃西药,调理脾胃与体质,四年前她开始学习中医经络、无烟艾灸、寻找各种非药物疗法,因此还建立了一个育儿社群,在社群中分享中医育儿心得;为了给孩子更有保障的生活,这两年她在研究各种保障型理财工具,为孩子设立梦想基金,用更少的钱实现更有品质的教育规划。为了引导孩子收获更圆满的人生,她在《了凡四训》中领悟先贤的育儿智慧,听蔡亮华教授的“五商教育”理念,不断刷新观念和实践。


当好三宝妈,最重要的是能把“孩子需要的”变成“我想学习的”,甚至融合成“我能做的事业”,这就是高效成长方案。凯伦说:“并不一定要先成为超人,才能成为三宝妈,只要接纳自己不需要是满分的妈妈、接纳孩子不需要是满分的孩子,便有了更坦然的勇敢,去迎接这份乘以三的幸福。”


涵育好家风,让生育有“温床”


image.png

杨菊华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婚姻作为家庭形成的起点,婚恋观、家庭观教育既是生育政策配套措施的重要构成,也是提升三孩政策效能的必要举措。


大力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以好家风滋养新风尚、治理旧陋习,可以降低行政干预成本,推动社会政策达成实效。


缓解恐婚焦虑,让人“想结婚”


城市年轻白领的婚嫁观念越来越多元,恐婚成为一种普遍心态,由此带来结婚年龄越来越晚。从柴米油盐到买房养娃,婚姻可能降低生活质量,年轻人对结婚的态度越来越慎重。初婚过晚,不仅女性可能错过最佳黄金生育期,甚至可能造成终身不育,由此直接影响全面三孩政策的落实。


妇联组织应联合其他相关部门,采取积极行动,加强婚恋观、家庭观的教育引导,挖掘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的幸福婚姻案例,以鲜活事例大力宣传婚姻的价值。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社会主体也应尽可能为女性婚育创造友好条件。


营造包容家庭氛围,让生育有“温床”


加强好家风建设,大力宣传移风易俗,致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弘扬尊老、爱老、孝老的优秀文化传统,营造代际之间、夫妻之间平等包容、相互理解的新型家庭文化,倡导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彼此扶持、共同欣赏的家庭氛围。践行娇儿不枉不纵、爱子有度、计之深远的育儿理念,扭转“尊老不足、爱幼有余”的家庭风气;强化夫妻共担家庭责任,激发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履行孝老爱亲、抚幼助弱的职责。


民政部门应以婚姻登记处为治理阵地,建立长效的婚姻服务机制,增强结婚登记的“仪式感”,涵育尊重婚姻、敬畏婚姻的观念与责任担当,改善当事人婚姻经营能力,提升婚姻质量。


同时要加强婚姻全过程服务。提供婚前辅导,为幸福婚姻奠定基础;提供婚姻过程咨询服务,缓解夫妻之间的日常矛盾;对离婚危机进行干预,将加大对非必要离婚的心理疏导与纠纷调解工作作为婚姻治理的重要内容,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介入服务,提出有选择且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提升家庭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让生育子女成为顺势而为乐意所为。


配套支持,让生育后顾无忧


image.png

黄桂霞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


三孩生育政策出台,一些女性有生育愿望,却也感到对生活和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冲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就业权益。就业是女性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经济独立和自我价值、获得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主要方式,但女性承担的生育及家务劳动主要责任,不同程度影响了她们的劳动权益。她们担心三孩政策会加重生育对女性劳动就业的影响,比如社会参与度更低、劳动收入更低、职业中断比例更高等。


如何在落实三孩政策的同时降低生育对女性劳动就业的影响,保障女性劳动权益呢?我们看到国家在出台三孩生育政策的同时,也出台了系列配套支持措施,其中有专门针对女性劳动就业权益的保障,“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可以看出,国家在调整生育政策时,考虑到女性在生育中的作用以及由此可能给女性带来的劳动权益损害,给予了政策支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在业女性的生育保险参保比例,让更多的女性享受到待遇较高的职工生育保险。


二是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落实,除了建立哺乳室、孕妇休息室、为有需要的生育女性调整岗位等,尽可能设置待岗、配岗等。


三是完善生育休假。一方面落实在业女职工的法定产假,男职工带薪陪护假。另一方面设置育儿假,并规定男性休假时间。男性休假既能强化男性育儿责任,分担女性压力,又能缩小男女因休假给用人单位带来的时间成本差异,促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再过多考虑女职工产假给企业增加的成本,推动男女就业公平。


四是给予因生育中断职业或进入灵活就业的女性自动计入公共养老金待遇,比如生育一个孩子有三年(至少一年)养老保险的视同缴费期。


五是增强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保障。灵活就业因能很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受到生育期女性的青睐。但是灵活就业质量较低、工时长、收入不稳定、劳动保护缺乏,女性生育时也没有基本的保障。一方面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比如在《就业促进法》中单独增加关于灵活就业的条款。另一方面增强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将其纳入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确保女性生育保险待遇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