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常日子里感受幸福
幸福这件事与家人之间有没有情感的纽带紧密关联。家不只是一个放家具的地方,更是安顿人心的地方。
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
家教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财产
很多汉字承载着中国人的价值判断,谈到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也要从汉字说起。与宝盖头相关的字大多与家有关。何为家?房顶底下养头猪,不求锦衣玉食,但求小富即安,日子过得下去,便可称之为家。那么何为安宁呢?房顶底下有颗心,心底下有个装了粮食的器皿,撑一个柱子,这就是古代的“寜”字。也就是说,家若安宁,除了要有物质,还要有心。家的管理又要靠谁呢?宝盖底下有个女,家中有女才能安。一个家族中,如果婆媳不和,孩子多与父母反目,如果有个好女人,家里才能够上慈下孝。
那么,为何“祸害”的“害”字,也是宝盖头呢?“害”字里有个丰,从象形角度来看,就是某个锋利之物刺穿了多层,底下又是个口。意思就是,如果家中有尖酸刻薄的人,就容易惹得口舌之祸,从而酿成大害。家门之中,凡管得住口舌纷争,一般不会惹大害。因而透过文字的形象就可以看出中国人眼中最早的家的模样。
家是家教门风得以传承的地方,门风更是中国人最大的家庭财产。虽然当下人都在讨论给孩子留几套房子、多少遗产,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家教与门风才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每个孩子出自什么家庭,一看便知。父母慷慨,孩子也会大方;父母擅猜忌,孩子也精心算计;父母刻薄,孩子往往难以感到幸福。
我刚刚提到的家中有女才是安。从“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到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古时的母亲们虽然不识文不断字,却明辨是非,懂得传承家教门风;虽然自己没有多大的建树,却成就于培养一个有良知的孩子。
无论像孟子这样的圣人,还是岳飞这样的英雄,背后都有一个好母亲。过去的中国讲究建功立业于两个“庭”,男人建功立业在朝庭,女人建功立业在家庭。母亲不光给予孩子生命,更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妇女可以撑起半边天的时代里,更不意味着她们要牺牲家庭。妇女要走出家门,但更重要的是以何种姿态走出去。
如果家里上慈下孝,其乐融融,女人可以很优雅地走出去,完成自我实现。相反,如果家中夫妻反目,长辈、孩子不得安生,女人只能摔门出走,自我实现何以完成?
家是一个安顿人心的地方
幸福这件事与家人之间是否有紧密的情感纽带相关联。家,不只是一个安放家具的地方,更是安顿人心的地方。心不在家,何来安宁?
当下人的相处状态往往是“你坐在我对面,但是你在低头看手机”。对此,我要建议大家,两个场合不要带手机,家庭的餐桌上和卧室的床上。因为餐桌旁有老有小,是吃得好的地方,床上有夫有妻,是睡得香的地方。如果这两个地方还带着第三者,何谈幸福呢?
有个传统的小故事讲得好,小和尚问老和尚:“禅是什么。”老和尚说:“禅就是吃饭、睡觉。”小和尚很纳闷:“谁还不会吃饭、睡觉呢?”老和尚说:“人人吃饭,但大多数人都挑肥捡瘦,吃不痛快;人人睡觉,但大多数人失眠做梦,睡不踏实。你要是把每顿饭都吃得香,把每晚觉都睡得实,你就已经得了禅。”
我对中年人还有个建议:多向老人和孩子学学幸福感。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有着特别深刻的感受。我家里有位快90岁的老母亲,还有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常听人说,独生子女不容易,负担太重了。我却不这么觉得,这一老一小才是我要学习的幸福榜样。小孩子容易幸福,因为他们什么都相信;老人容易幸福,因为过得知足。小孩相信天上的月亮都能给他们讲故事,相信小花小草小猫小狗都是他们的朋友,相信圣诞老人会往袜子里装礼物,他们相信所有的人心都是善良的。一颗没有经过世间沧桑的心,因为简单而有很多的快乐。而老人恰恰是因为经历了几十年的沧桑,知道现在这安稳的日子来之不易,所以不去苛求,守着一份感恩与知足。向孩子学习相信,向老人学习知足,我们就会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惊喜和感动是可以世代相传的
过日子充满琐碎的事情,如何在平庸的日子里,制造更多的快乐与惊喜,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仪式。我是一个特别看重各种节日的人。过节的时候,大家可以集体动手,端午节包粽子,过年包饺子,老人过生日时,鼓励孩子给老人画幅画,全家其乐融融的感觉是最让我感动的。
家里的惊喜和感动有时可以世代相传。我记得女儿4岁时,我和丈夫带着她到一个丽江的朋友家过春节,那是女儿第一次离开姥姥去外地。女儿从没有见过母鸡下蛋,她的好奇心在丽江终于获得了满足。中午吃饭的时候,女儿和几个小朋友的手里都攥着两个热乎乎的鸡蛋。我们本想把女儿手里的鸡蛋炒炒吃了,但女儿就是不松手。大家很纳闷,女儿却不说话。
后来,女儿把鸡蛋塞在兜里,上车的时候,怕鸡蛋挤坏了,就用手使劲捂着。
我当时还开玩笑说:“再这样捂下去,就要孵出小鸡了。”可女儿还是不说为什么。从丽江到昆明,再从昆明回到北京,女儿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保护着鸡蛋。
回到北京的家,女儿一下子扑到姥姥怀里,拿出两个鸡蛋,对姥姥说:“这两个鸡蛋是我看着母鸡下的,所以我就给您带回来了。”那一瞬间,我特别感动。原来,女儿一路都在思考能为姥姥带点什么礼物。那个时候的她还不会写太多字,她掏出从宾馆里拿的便笺纸,上面是她画的连环画日记,第一天到丽江住的什么样的房子,第二天是怎么骑马的,第三天母鸡是怎么下蛋的……
女儿从丽江给姥姥带回来的两份礼物,虽然并不昂贵,却让我感受到了莫大的温暖,因为体现了小小的她对家的重视。为家人带来温暖和惊喜无须昂贵的物件,需要的是寄托在上面的饱满情感。
今年的9月9日,我在上午参加习总书记在北师大的座谈会,下午为全校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特别繁忙。但是晚上我还是决定带着女儿、姥姥、丈夫和小保姆去看一场百老汇的《极限震撼》。在《极限震撼》的现场,周围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母亲投来异样的眼光,担心年事已高的她无法承受现场的震撼效果:现场没有座位,所有人都站在中间,震耳欲聋的摇滚乐,四面八方喷来的水雾,一会儿空中飞人,一会儿悬空惊现游泳池,一会儿吊着钢丝的人在空中奔跑,一会儿一声枪响有人满身鲜血,一会儿有人穿墙而过。我当时还担心,空中突然飞起的椅子会不会砸着母亲。即使这样,母亲却说:“好玩,没看够”。回家的路上,母亲还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天的月亮真好,咱们走走,散散步吧。”
那天晚上我的心情特别好,一家人都在一起,每个人心中充满了爱,这就是寻常家庭的幸福所在。
把清贫的日子过出乐趣
大家都希望日子过得富裕一些,但是只有金钱才是幸福日子的唯一保障吗?其实真正有本事的人,会把清贫的日子过出乐趣。
清代有个文人叫沈三白,他的《浮生六记》记述了他的妻子芸娘。芸娘嫁来时,家境尚好,但是人到中年,家中却突遭变故。
芸娘是一个特别会生活的人,普通的竹帘,她在上面巧妙地种植了花草,就成了一个开满鲜花的活动屏风。即使她要像农妇一样在田里做粗活,她也要带着自己手编的移动屏风,上面用笔画着花鸟。早上干活,屏风挡在她的东侧;夕阳西下的时候,屏风挡在她的西侧。一整天疲惫的劳作后,她依然能优雅地抱着屏风归来,坐下来品茶。
粗糙的茶本难以入口,芸娘就用纱布包上粗茶,太阳落山后,拣一朵将开未开的荷花,扒开莲瓣,放入茶叶,再用细线重新捆好,放置一夜。第二天清晨,朝阳未起、露水未干之时,把茶叶拿出来。当天晚上又将它再放入一个荷叶包。
如此连续三天,粗的茶叶带着清雅的荷香,给夫妻俩清贫的生活注入了雅致的趣味。
想想芸娘的本事值得现在的家庭主妇学习。女人的优雅,来自于内心的教养,这是贫困、疾病等外在困境都无法剥夺的气质。一个优雅的女人,会让她的家道人心充满凝聚力。在孩子身上看到希望,在老人身上感到温暖,而夫妻之间有恩爱的默契,这一切就是幸福家庭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