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穿过岁月父子连心
2014年10月,郎世玮把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困惑写成书——《寻找遗失的美好》。有人说,这是一本写给年轻人的修心启蒙书,会让人化解迷惑,净化心灵。郎世玮正是通过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告诉人们如何更加深刻地感受生活的美好。而他要和父亲一起,感受那份迟来的幸福。
郎咸平(中)以儿子为骄傲
少年心伤
郎世玮的妻子怀孕那年,忙碌的父亲提出去看望。开车顺路接上父亲,一路无话,郎世玮不知不觉中把车开得飞快。
一进家门,郎咸平便责怪儿子开车太快:“你快要做爸爸了,应该为家庭着想,有点责任感。出事怎么办?”
郎世玮的笑容僵在脸上:“爸,你指责我什么都可以,唯独不能指责我对家庭的责任。”积压在心中许久的怨愤,终于找到了一个爆发的出口:“你是家庭生活的失败者,没有资格教训我。我小的时候,你在哪里?”
一场本该温馨的家庭聚会,顿时气氛凝重。看着父亲黯然离开的身影,郎世玮心中五味杂陈……
1981年出生的他,是郎咸平的长子。13岁时,父亲独自从美国回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不久便和他的母亲离婚。
留在美国的郎世玮想不通,父亲是不要他了吗?他几乎对自己的存在都产生了怀疑,他在身上纹了一条龙,和“哥们儿”在街头游荡斗殴,因打伤同学被学校处分。
父亲打来电话:“郎世玮,你要永远记住,世界上男人最可悲的是没出息!你要不好好读书,下场只能用可悲来形容。”只有指责没有安慰,郎世玮愤而挂了电话,但那些话却深深刻进心里。
在家待了一段时间,他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卡森隆军事中学,毕业后,考入伦斯勒理工学院,边服兵役边读书。退伍的同时也拿到了大学文凭,在美国高盛投资银行做了系统分析员。
此时,郎咸平已回到内地,执教北京大学。他担心20岁的儿子在社会上再次迷失,决定让儿子回国。
在母亲的劝说下,郎世玮回来了。因为心里有怨恨,在北京和父亲见了一面,转飞深圳,进入一家证劵公司。一年后,因公司出现严重财务问题,他找朋友借了1万元,到上海求职,最后在宝钢华宝信托找到一份实习研究员的工作。正是在这儿,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侣。她是公司前台,出身工人家庭。郎咸平坚决反对,他不希望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过早地进入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郎世玮却在短短几个月后闪婚。
他才华渐露,先后担任上海复星国际集团总经理助理、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并创办珺翰国际贸易公司,建立了中国第一支私募对冲基金“郎基金”,出任上海高汉新豪资产管理(有限合伙)总经理、上海哲珲金融首席执行官……郎世玮成为上海滩知名的年轻企业家。只是,事业的成功并不能消减心灵的创伤。
父亲的温情
在上海一家西餐厅里,父亲约他见面,郎世玮第一次知道了父母的故事。
郎家祖籍山东,郎咸平的父亲是国民党部队的高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郎家住在台北眷村时,在台中读大学的郎咸平,每个周末都要坐公交车回家,周日再返回学校。郎世玮的母亲是公交车上漂亮的售票员,出生在台北乡下。郎咸平每次都能“碰巧”坐上这班车,次数多了,产生了爱情,大学一毕业就结婚了,很快儿子出生。
郎世玮3岁时,郎咸平考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一家人来到美国。他是穷学生,没能力养家,妻子给人当保姆,做保洁,还做过唐人街的缝纫黑工。郎世玮读小学二年级时,郎咸平博士毕业,在纽约大学做了副教授,生活终于好转。
郎咸平应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时,是希望全家回香港的,可那时妻子刚考上纽约市联邦邮政局,这份工作对于在美国苦了许多年的女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她不愿放弃。
夫妻两地分居,加上家庭背景差异导致生活理念不同,在不断争吵中,感情渐行渐远。郎咸平说:“我对不起你妈妈,那时我们太年轻,一心只想着如何努力改变命运,却弄丢了婚姻。如果是现在,我不会和你妈妈离婚,不会离开你们兄弟俩,不会每一天都在愧悔自己身为父亲的失职。”
父亲的道歉让郎世玮深受震动。他想起自己刚回国时,父亲请他到西餐厅吃饭,点餐时,父亲翻来覆去看菜单,却迟迟做不了决定,后来将菜单一丢:“什么时候吃饭能不去先看价格就好了!”最后,他们还是离开了西餐厅。此刻,他才明白父亲为何点餐如此纠结,那是曾经的艰难生活烙下的伤痕。他暗暗后悔自己对父亲的态度,迟疑地伸出手,放在父亲的手背上,内心的坚冰开始消融。
但真正开始重新审视父亲,是在他有了自己的儿子以后。想到父亲大学一毕业就结婚有了孩子,想到当年年轻的父亲带着妻儿在异国艰难求学求生,他突然感到很心疼,对父亲的怨化成了怜。自己满身的纹身,以至于后来在公众场合从不敢脱下衣服,甚至连白衬衫都不敢穿;自己数次对父亲大发脾气,而父亲却始终隐忍不语……他终于明白,多年来,他对父亲的怨恨,他的叛逆,其实都是想引起父亲的注意,是在呼唤父爱回归,而父亲的关注和爱,根本就从未远离。
郎世玮的家庭让父亲羡慕
父子和解
与一心扑在事业上的父亲不同,郎世玮非常顾家,从不把工作带回家,每到周末,他会放下所有工作,甚至关掉手机,专心陪伴妻子和儿女,享受当奶爸的快乐。在郎世玮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带他出去玩过,他不愿自己的孩子也有这种遗憾。
而他的妻子从容大气,顾大局识大体。两家的亲朋好友大多都在上海,她做事有分寸,令人称赞。
看到儿子一家幸福的生活,郎咸平第一次感受到家庭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妙。他兴致勃勃地融入到这个家庭,将自己在上海的所有事宜都交给儿媳打理。在一次家庭聚会中,他对亲家说:“门不当户不对,99.9%的婚姻都会是悲剧。看看我的婚姻你们就知道了,可世玮和他太太是那0.1%。”他又看看儿子:“儿子,你比爸爸懂得生活。”
仿佛为了弥补曾经缺失的爱的表达,一向节俭的郎咸平很舍得给儿子一家买礼物,郎世玮妻子有一大堆名牌包,都是他送的。孙子孙女那些好玩新奇的玩意儿,也是他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在郎世玮眼里,一向不喜欢孩子的父亲,竟兴致盎然地给孙子孙女当马骑,玩得不亦乐乎。
有一年过春节,郎咸平逗两岁的孙女:“小姑娘,你要多少压岁钱呀?”孩子稚声稚气地说:“10万。”“为什么是10万呀?”小姑娘认真答道:“因为是十万个为什么呀!”郎咸平大笑,一把抱起小孙女,动情地说:“和你爸爸小时候一样可爱。”
郎咸平说起儿子的童年趣事——因为工作学习太忙,他没时间陪儿子玩,儿子总缠着,他敷衍一番后就说:“好了,我要工作了,不睬你了。”小世玮一听,小脚丫踩着父亲的大脚丫嚷,你不踩我,我踩你!“现在想来,真是太美好了!我的孙子孙女,让我再次感受到了那种美好。”
郎世玮参加儿子幼儿园毕业典礼时,想到从小到大,父亲从来没有参加过他的任何毕业典礼,也从没有感受过他今天的这种快乐,便把儿子的照片发给父亲,随后打电话说:“爸,我准备读博士,希望我博士毕业时,你能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郎咸平说:“我一定会去,到时,我们一起穿着博士袍合影,一起把我们遗失的美好都找回来。”
2014年,郎世玮考取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攻读法学博士,父子的约定终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