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缺失的钢琴王子人生能否重来?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张婧 赵璐璐
家叙家议
2013-01-18 16:43:00
他是沈阳人,4岁开始学琴,10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家长陪伴学琴十多年,在钢琴大赛中屡获殊荣,曾被称为钢琴王子……听到这里,很多人会以为他是钢琴家郎朗。实际上,他的名字叫吕新楠,和郎朗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却有着不同的结局。
好动幼童有天赋,母亲陪读十余载
吕新楠的父母在下乡当知青时相识,他们都很热爱文艺,很快就陷入了热恋。回城结婚后,吕新楠1983年出生。母亲殷虹发现,儿子活泼好动,走在路上会随手敲打墙壁,还会顽皮地敲邻居家的门,然后一溜烟地跑开。
“既然手这么爱动,就让他学钢琴吧。”殷虹向丈夫吕炼功提议。吕炼功在工会当宣传干事,会演奏多种乐器,可惜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没学过钢琴,这一直是他的遗憾。于是他同意了妻子的提议。
1987年,夫妻俩省吃俭用为儿子买了一架钢琴,并托人帮儿子请来了当地最好的钢琴老师。4岁的吕新楠确实表现出了对音乐的天赋,一般人一两年才能弹好的曲目,他五六个月就能弹得流畅自如。
吕新楠表现出一定的天赋,钢琴水平在同龄人中算是拔尖的。参加星海杯全国少年儿童钢琴比赛时,他得了第二名,第一名是郎朗。儿子的成绩让夫妻俩把目光投向了音乐界的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和第一名的差距,也让殷虹决定学习郎朗的父母,没送儿子上幼儿园和学校,而是让儿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弹琴上。
几年后,吕新楠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不久,殷虹就辞去工作,一直在北京陪读。儿子的学费和母子俩在北京的生活费不是一笔小数目,吕炼功主动从公司的行政岗位调整到销售岗位,每天辛苦奔波就是为了多赚点钱。1996年,吕新楠顺利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
海外留学无人管,个性爆发变狂躁
2000年夏天,经过中央音乐学院一位校友的推荐,吕新楠获得了去德国魏玛李斯特音乐学院深造的机会。殷虹想继续陪读,但确实没那么多钱,只得目送17岁的儿子独自踏上去往德国的飞机。
到达德国后,从小没离开过母亲的吕新楠感到一丝迷惘和失落,但很快被国外精彩的生活所吸引,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开始脱离原来的轨迹。每天下课后,他不像以前那样刻苦练琴,而是和同学去酒吧和夜店玩耍,学会了抽烟喝酒,常常彻夜不归。
短短一年的时间,吕新楠就花了将近16万元,远远超出了父母的预算。让殷虹伤心的是,学校给她发出了一份建议书,反映吕新楠脾气暴躁,上课思维混乱……校医认为他有心理问题,建议暂停学业回家休养。
夫妻俩得知儿子的留学生活一塌糊涂,只得让儿子退学回国。殷虹带儿子去了医院,经诊断吕新楠确实患有躁狂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吕新楠的病情有所好转,父母为他联系到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学习。
毕业后,吕新楠到上海找了份工作,可安定下来没多久,就收到父亲患上肺癌晚期的噩耗。他立即回到沈阳,陪在父亲身边。失落的情绪让他开始借酒消愁,狂躁症时有复发。
在父亲生病期间,吕新楠应邀回广州参加学校的音乐会,当天晚上和几个朋友喝酒庆祝。在回去的途中,他为了抽烟向路边一位司机借打火机,无意中看到司机放在副驾驶座上的钱包。他突然有些控制不住自己,趁司机不注意把钱包拿走了,里面有1700多元。
吕新楠没走出多远,就被警察抓获归案。在看守所,他痛哭流涕,表示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检察机关调查后,了解到他患有躁狂症,考虑到他是初犯,情节轻微,认罪态度好,最后没有起诉。
卧病在床的吕炼功被气得病情加重,在2010年1月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担忧离开了人世。父亲的去世,让吕新楠满怀愧疚,他不知道该如何化解,开始泡吧酗酒,疯狂购物排解失落的情绪。

法庭上,吕新楠和母亲相拥而泣
换环境期待转机,再盗窃母亲绝望
吕新楠觉得万分消沉的时候,接到了老师从广州打来的电话,让他到广州去参加师生音乐会。他想,也许换个环境会有所转变,就回到了广州。老师知道他的遭遇后,惋惜他放弃了弹琴,鼓励他不要放弃音乐梦想,给了他一点温暖和信心。随后,他就留在了广州,有时参加演奏会,有时教人弹钢琴,一边赚钱一边留意出国深造的机会。
一年多后,吕新楠在广州买了两套房,一切似乎走上了正轨。然而,生活的琐碎和平淡,让他觉得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远,意志再次消沉下去。2012年2月12日晚上,吕新楠和几个朋友聚会,喝酒聊天直到凌晨4点多。
吕新楠喝得晕晕乎乎,无意中看见喝多了的朋友把LV手袋掉到了地上。不知为什么,他无法控制内心的欲望,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和朋友告别,趁没人注意拿走了手袋并打车离开。
当他的朋友发现LV手袋不见时,就迅速报警,几小时后,警察将吕新楠人赃并获。
案情并不复杂,检察院很快就在广州越秀区法院提起了公诉。法官黄莹接手这个案子后,觉得有些奇怪,吕新楠在广州买了房,收入也不错,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盗窃?于是,她联系到吕新楠的母亲,想了解吕新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殷虹听说儿子再次盗窃,在电话那头一下子气得声音都变了。她讲述了含辛茹苦培养儿子的经历,这些年来儿子的变化和家庭遭遇。她难过地说:“他第一次盗窃气死了父亲,这次是想气死我!我已经管不了这个儿子了,法官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
黄莹也是一位母亲,她能理解殷虹的绝望与无奈,为吕新楠所犯的错误深深惋惜。难道吕新楠真的没救了吗?她考虑到吕新楠曾经患有狂躁症,就联系了心理评估师,为他做心理辅导,寻找拯救他的办法。
心理年龄仅10岁,重得母爱获新生
面对心理评估师,吕新楠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过得太苦了,每天练琴6~8个小时,练完就要上文化课,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出国后一下子没了监督,我便开始本能地放纵自己。”
心理评估师给吕新楠做了一个测试,让他在纸上画出屋子、树和人。出乎意料的是,已经30岁的吕新楠画的人头大身子小,而一般情况下,12岁以上的人不会画出比例失调的人。再结合吕新楠画的其他东西,心理评估师发现他的心理年龄只有10岁,虽然表现出活泼好动的性格,其实内心非常敏感和脆弱。
得到心理评估结果后,黄莹再次联系到殷虹。当得知儿子的心理年龄只有10岁时,殷虹在电话那头哭了出来。黄莹把心理评估的情况一一告诉了殷虹,也唤醒了殷虹的母爱。殷虹认识到,孩子变成什么样,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一味地责怪孩子是不对的。殷虹表示,她会到广州配合法官办案,希望儿子能获得从轻处理。
考虑到吕新楠积极认错,也没有造成太大经济损失,越秀区法院最终判决他两年管制,同时罚款3000元。为了让吕新楠今后的生活有所保障,黄莹帮他联系了一家培训机构做钢琴老师。黄莹陪同殷虹去看守所为吕新楠办理了手续,并带他到培训学校
熟悉环境。已经在看守所关押了大半年的吕新楠,看到熟悉的黑白琴键,忍不住坐下来开始弹奏。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他的脸上,泪水从他的脸庞滑落,灵动的手指弹奏得依然悠扬……
法官感悟
爱孩子,就别“亏欠”孩子的童年
黄莹 广州越秀区法院刑庭法官

吕新楠的案件已尘埃落定,但是我相信,这绝不是一个个例。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把所有的希望,甚至年轻时未尽的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在我们身边,不乏让孩子从小学画画、学钢琴的父母,有些父母对孩子进行非常严格的教育,有时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带给孩子的伤害多过益处。
吕新楠的母亲曾对我说:“这辈子,唯一亏欠儿子的就是童年,从来没让他好好玩过,逼他学琴,让他压力太大。”过多的期盼和管教,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也失去了培养交际能力、形成健康人格的机会,这些问题在成年后都爆发了出来。如果殷虹能让儿子和普通孩子一样成长,即使他不能在钢琴方面取得那么多的成绩,至少会是一个身心健康的成年人。
把孩子培养成才的例子有很多,但同样的方法未必会取得同样的结果。孩子的个性和心理状况是不同的,不能急功近利地一味模仿别人的教育方法。实际上,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最大的心愿,那就应该首先保证孩子能享受到童年的乐趣。为了将来能取得成就一味地让孩子学习,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亏欠”了孩子的童年,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