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缘,感受生命的神奇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包丽娜
家叙家议
2013-03-05 17:55:00

包丽娜 上海松江区检察院检察官,2012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最美青年检察官”
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在精致温婉之余,多了一些爽朗豪气,从小就喜欢打抱不平,理想是当警察。从华东政法学院毕业后,我来到松江区检察院,一步步成长为检察官,专门办理刑事案件。我没想到,除了和犯罪分子针锋相对,我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帮助别人。
2005年4月,我在检察院的组织下报名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当时我只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对“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意味着什么一无所知。直到2008年12月,我接到上海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说我和罹患白血病的12岁女孩嘉嘉配型成功。我有些傻气地问:“需要我做什么?”
虽然我已经承诺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但红十字会仍然征求我的最终意见,还给我时间考虑。当时我刚生下女儿不到一年,身体尚未复原,家人都不同意我捐献。我被放在了选择的天平上,一边是担心自己的家人,另一边是素不相识的嘉嘉。当时,我还没见过嘉嘉,只能以一个母亲的心情想,她是不是也像我的女儿一样有双大眼睛,她的母亲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时刻记挂着女儿。
于是,我悄悄查询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资料,还咨询学医的朋友,发现了生命的神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居然能够有相同的血液之源。我出生在11月,幸运花是雏菊,也叫延命菊,似乎在冥冥之中预示着,我和嘉嘉会有一份神奇的生命之缘。最后,我说服了家人,拨通了红十字会的电话:“我愿意捐献。”
2009年4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我在医院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血液从我身上流入造血干细胞分离机,经过分离后再输回体内,我清楚地感觉到,那些日夜在体内流动的血液那么热,那么浓。经过两天的采集,120毫升造血干细胞被提取了出来,救护车护送着造血干细胞前往嘉嘉所在的医院,阵阵鸣笛声仿佛寄托着我的期盼和祝福。
按照国际惯例,造血干细胞的捐受双方是不能见面的,我只得到了一张嘉嘉的照片,是个略带羞怯的女孩,头发有些稀疏。她什么时候能恢复健康?将来会变成一个多漂亮的姑娘?我以为很难了解这些情况,谁知却在一年多后再次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为了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特意安排了一个捐受双方的见面活动,我可以和嘉嘉见面!
这个消息足足让我兴奋了一个晚上。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在准备着和嘉嘉的见面,还专门为她挑选了刻有“时来运转”的金珠做礼物。到了见面会上,捐受双方来的人都很多,我一眼就在受益人里认出了嘉嘉。她长高了,头发也浓密了,再也没有了病中的模样,眉宇间的神情和我有些像。嘉嘉也送给我一个刻有“岁岁平安”的纪念币,还真是和我心有灵犀。
嘉嘉的父母告诉我,嘉嘉是当时那批受益人里手术最成功、恢复最好的孩子。虽然嘉嘉现在每天只上半天课,但在不久前的期中考试中,还是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让我觉得神奇的是,她的血型从A型变成了和我一样的O型,原本内向的性格也变得和我一样开朗起来。那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在日记里写道:“世界上多了一个‘我’,这是生命给我的一份惊喜和礼物。”
我的顺利捐献,让检察院很多年轻人也报名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我希望有一天,捐献造血干细胞能变得和献血一样普及平常。这次生命的奇遇带给我很多殊荣,松江区的父老乡亲称我为“身边的美丽女人”,2012年12月我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最美青年检察官”。
这些荣誉对我来说也是责任,怎么做才能不负“最美”的称号呢?我想,所谓“最美”也许正如雏菊所代表的花语一样,保持纯洁天真,把爱深藏心底。只要心中有一份出自本能的爱,就能够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散发出温暖,让这个社会充满“最美”的正能量。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