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丽萍的美好时代

名人家事 2015-04-28 10:15:00 353

 

AJ1K0637

在“全国最美女性发布会”现场,王丽萍指着胸前的大红花跟身旁人笑,这是我戴过的最大的花!观众席里有人说,王丽萍这么爱笑,一看就很幸福。

幸福的人,未必是人生没有挫折的人。有人总结王丽萍的电视剧,女主角大都性格明朗,阳光向上,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说到底,幸福是一种性格,一种面对挫折的态度。

AJ1K0852

态度决定视角

王丽萍让记者看她的双手——两个小手指向外翻翘,这是她“可怕”的勤奋留下的后遗症,因为敲字时习惯翘手指,800万字写下来,小手指就再也合不拢了。

“几乎没有不写的时候,坐飞机也写,完成一部再开始一部。”大多数时候,她在一间咖啡馆里写作。去多了,被老板记住,会为她留出最喜欢的角落靠墙的位置。写累了,就看人,形形色色的客人带着他们的故事在她面前来来去去。“如果男的拿张报纸看,女的玩手机,基本上就是夫妻;如果两人从头到尾窃窃私语,那一般是男女朋友;我也会观察男人的袜子,以此了解他的职业和收入。发现有特点的,就去聊,把有趣的故事或台词记下来。”

王丽萍当过记者,采访是她的强项,她形容自己总处于“开机”状态,世界是一个大舞台,她在观察中打捞挑选,获取创作灵感。

那年,王丽萍从朋友的聊天中意识到保姆是一个热点,决定写一部电视剧。她联系社区,找来三十多个保姆聊天,聊到最后,几乎每个保姆都能掬出一把辛酸泪。一个说,她不被允许在主人家上厕所,内急的时候要跑到外面找厕所;一个说,她每次买东西回来,主家都要称斤两;还有的说,主家会去菜场把所有菜价拍下来,回来问她每样多少钱,说不对,就会亮出手机中的证据……

“我该从哪个视角写?直接说保姆的恨和怨,会挑起社会不平等的感觉,但反话正说,做保姆赚干净钱是了不起的,是值得尊重的,反而能引起一些人的反思。”她笔下的保姆,受尽委屈,却自立自强,一路得到很多人帮助,最终获得幸福。

《保姆》的开机仪式在浙江举行,现场请来很多保姆。“她们很高兴,说这部电视剧帮她们说话了,让她们有尊严。”

到现在,王丽萍的戏没有一部收视不佳,这并不意味着她的一帆风顺。2001年到2003年间的作品她从不愿提起,因为“俗气”,不是有感而发。当时报纸上已经有了批评的声音,上海文新报业的张韧老师给她打来电话:王丽萍你要照这样写就完蛋了。“我当时汗都出来了,到现在见她都害怕。”

她总结自己当时有点急功近利,杂念太多,太希望让所有人满意。然而,当她沉下心来,从大纲开始和导演用一年时间磨出一部新戏的时候,又有人指责她抄袭一部泰国电视剧。那是一个引进剧还很少的年代,至今她都不知道那部泰国剧的内容。她满腹委屈,却选择沉默。“不解释,不浪费时间,我用作品说话。”那之后,一年一部新戏,她的剧在各个卫视台热播,其中《错爱一生》在中央电视台就重播了三四十次,《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欧洲播出,《我家的春秋冬夏》走进美国、葡萄牙……

2014年,演员胡歌凭借《生活启示录》中的出色表现在韩国获得亚洲最具人气演员,站在台上,他特别提出感谢编剧王丽萍。王丽萍很感动,“所有的感谢都是一份意外的礼物,从不在我的期待中。我做任何事都先拿失望垫底,再等待希望之光。”

 

一家三口
每年都有雷打不动的“家庭日”:一家三口一起去旅行

温暖地对待家人

王丽萍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丈夫又有三个姐姐,她熟悉父母婆媳兄弟姐妹各种亲情,写起家长里短得心应手。

她说写亲情故事最大的动力来自爸爸。爸爸46岁才有她这个小女儿,小时候爸爸背她出门,总被人笑说背的是孙女。爸爸不恼,因为“欢喜”。妈妈当老师工作忙,有时爸爸给她洗头,“他让我仰躺在藤椅上,用水拍打我的头发,水老是烫,我就嗷嗷乱叫。洗好了,脸上还有肥皂沫,妈妈回来还得重洗一遍。”等他老了,女儿给爸爸洗头,“爸爸喜欢到阳台上洗,阳光照着我们,很暖和,更重要的是,让邻居可以看见。”

她当兵时回家探亲,爸爸手心里托着一个小纸杯蛋糕从外面回来——因为女儿最爱吃。爸爸节俭,只买一个,怕纸挤压坏蛋糕上的奶油,一路小心地托回家;女儿写的电视剧播了,再早睡的他,也要挨到看完,然后给她写信。“他的字很斜,一张纸写得满满当当,批评多,表扬少。”爸爸身体不好的时候,她晚上给他铺床暖被窝。“我躺下,摸到爸爸的脚,很凉很凉,我把他的脚搂在怀里,焐得热热的,直到听见爸爸的鼾声。”

王丽萍说,亲情是一种最柔软最巨大的力量,“因为你有一种会失去的感觉。”爸爸走了六年以后,她才第一次敢写爸爸:“在爸爸最后的日子里,已经不大能说话,在他的病床边,我把他的手贴着自己的脸,我看见眼泪从他的眼角滚落……其实,我一直很恐惧、很脆弱、很担心爸爸的离开,在我生命里,他一直是我的鼓励,我的勇气,我的力量,我做任何事情的源泉……”

而母亲,让她再一次经历那种痛彻心肺却无能为力的失去。那时,她正在上海拍戏,母亲住在重症监护室,每天下午三点允许探视半小时。她上午工作,中午赶到火车站奔往杭州陪母亲,下午三点半离开医院再回上海,那里,一百多人的剧组正等着她。每天坐两趟火车的日子过了整整一个月,她精疲力竭,却不能留住母亲。

她总是遗憾,自己工作太忙,父母没能享到她的福,“这是心里的一个大洞,没有办法补。”让她感到些许欣慰的是她为晚年的母亲做了一件事,而母亲到走都不知道。

母亲喜欢写文章,尤其喜欢写自己当教师的经历。王丽萍决定自费给母亲出版小说。她联系了一家出版社,虽然价格有点贵,但是王丽萍一点儿都没有犹豫。她对母亲说,你的文章有出版社看中了,要好好写。母亲不知道有自费出版这回事,很是开心,书出来后,自豪地到处给朋友送。还问女儿,人家出书都有稿费,我有吗?王丽萍答,有,五千元。母亲说,你给我,我捐给我们学校。这钱真的都捐了,女儿善意的谎言,给了母亲多大的价值感!

她说她戏里的温暖从来都不是夸大出来的,那就是她感受到的生活,要温暖地对待家人。总有一天,她会以自己家为原型写一部电视剧,那会是很传奇的故事,但要在她敢看妈妈留下的日记的时候。

好婆家里的好媳妇

总有人说王丽萍幸运,因为从好娘家进了好婆家。王丽萍笑着说,《婆婆媳妇小姑》播出时,婆婆很紧张,不知道儿媳妇会把自己写成什么样,后来发现不是写的自己才放下心来。

初为人媳,她懵懵懂懂。妈妈教育她,你叫婆婆“妈妈”,要在心里真的把她当成你妈妈。然而,她发现,亲情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

有一年夏天,她房间的空调坏了,婆婆请她到自己房间睡。第一次跟婆婆睡一张床,那个晚上,她一点都没有睡着,甚至连翻身都不敢。而在自己母亲身边,那是倒头就睡的。第二天,婆婆眼圈是黑的,显然也没有睡踏实。她得出结论:“不要指望婆婆是妈,尤其是,你把婆婆当妈,太任性了行吗?在一张饭桌上,婆婆给我夹个鸡腿,我一定会说句谢谢,而我在自己娘家,妈妈要是给我夹个菜什么的,我会叫:我不喜欢给我夹菜的!”

但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她感受着和婆婆的贴近。“我们两人一起走路的时候,不是肩并肩,而是手拉手,特别是后来,我带她过马路或者散步,她是把手放在我的手心里的,一直紧紧抓着我……没有什么比那一刻更让人感动:我们已经是母女了。”

婆婆住在安徽,每星期王丽萍都会寄东西给她,大部分是投其所好,比如画册、点心、咖啡……也会别有心意,比如婆婆经常吃一种治疗眼睛的药,网上虽然有卖,但她会自己买好再寄给婆婆,因为,“她收那种快递跟收我的快递感觉是不一样的。”

婆婆也对她好,她爸爸妈妈在世时,婆婆总劝她过年要多回娘家,因为“他们身体不好”。而现在,她每年春节理所应当都在婆婆家度过,她对婆婆说,这个世上我能叫妈的人只有您了!

今年春节,婆婆戴了一条相当昂贵的围巾,让大姑姐们眼热不已。王丽萍解释,真的买不到了,那是上海一位编织大师手织的,她买给了讲究生活品质的婆婆。她用慷慨和细心赢得了夫家人的心,大姑姐会亲自给她腌香肠,而她则记得三位大姑姐所有孩子的生日,每年都要送出礼物。

“很多人和婆家的矛盾都是经济矛盾,我一个朋友说,她嫁到婆家多少年,婆婆从来没有给过她钱。我很奇怪,我过年都是给我婆婆包红包的,你是小辈,应该你给她钱啊。她说过去社会媳妇进家门不是都给钱的吗?我说你要停留在旧社会那永远都不会开心。”王丽萍认真地说:“尽你所能对对方的家人好,其实受益的是你自己。”

生命中的好事都是奇迹

说到夫妻关系和谐的要诀,王丽萍说:“女性要有自己的事业,这样注意力就不会全在他一个人身上。还有,经济独立很重要。”她想了想,又补充:“最重要的是,当你决定跟这个人结婚,要有一种扎根的感觉,你们俩就是栽在一起的两棵树,让根埋在土里更深一点,不能飘忽不定,心猿意马。”

王丽萍的丈夫是电视制作人,永远是她剧本的第一个读者。“他很‘含蓄’,看完先不说话,喜欢看我紧张的样子。”她笑着,毫不掩饰她需要他把关,需要他真实的声音。

她将两人定义为“共同成长的夫妻”。结婚时,他27岁,她24岁。他在杂志社当编辑,她在部队当兵。她写了一部小说《我爱阳光》投到杂志社,他没看就扔进了废稿箱,后来因为杂志缺稿又捡出来,才发现小说写得不错,就编辑刊发了。出于对女兵的好奇,他去部队找她,就此成就了一段好姻缘。

这段经历,像极了他们的长辈。王丽萍的公公是《天云山传奇》的作者、老作家鲁彦周。当年他在《皖北文艺》当编辑,他的夫人就是因为投稿和他走到一起的。两代人,都选择了价值观相同的人做伴侣。

王丽萍形容两人都是“糊涂过日子”,都不会做饭。但他们每个星期要互相推荐看一本书,每个月要一起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每一年都有雷打不动的“家庭日”:一家三口去旅行,女儿做攻略,她订酒店机票,丈夫做甩手掌柜,每到一地还要拍傻傻的“立拍得”的到此一游照片。

当然,他有他的特别爱好。比如喜欢收集打火机、望远镜,甚至老旧的吉普车。“那些奇怪的爱好又脏又费钱,但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尔提醒,太贵的东西你稍微申报一下啊!”她又笑了,这是她包容的例证。

王丽萍说自己是一个有激情的人,“相信梦想,相信爱情,相信奇迹和创造。”那年,她在冰岛买了一条项链,坠子是一个蓝色的湖的形状。她突然觉得自己看到过这个湖,是冰岛的一个火山口。“这湖的奇特之处是一半白色,一半蓝色,我就觉得应该还有一个白色的链坠。”她让翻译询问,设计师出来告诉她,是有一个白色的,因为他的设计灵感正是来自那个“8”字形的双色湖,但白色项链卖给什么人已经不记得了。王丽萍请对方帮助查找,说想和那位顾客交朋友,想问问为什么买那条项链,那条项链最后给了谁了,会不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因为这两个原本是连在一起的。她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这是一部电影的开头,虽然到现在都没有消息,我还在等。”

她将自己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也视作奇迹。“写作的人很多,编剧很多,但得到全国妇联荣誉的很少,生命中的好事你都可以把它当奇迹。”

人称“叶坚强”!嘴上佛系内心热血的90后女孩叶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决战脱贫前线】大凉山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带着乡亲们“漂漂亮亮”脱贫

一袭白衣,两代传承!援汉北京医疗队年龄最小的她,令人刮目!

【决战脱贫前线】返乡创业新农人!一个高光白领的蜕变……

绽放在炉台边的玫瑰:辽宁鞍钢股份炼铁总厂二高炉作业区茵芭操作工李珊

热门专题

更多

中国妇女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_法律帮助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微信号

zgfn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