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党员家庭“乐呵呵”的秘密

名人家事 2019-08-05 16:15:00 0

这是乐呵呵的一家人:乐呵呵地互相关照,乐呵呵地面对生活的各种难题,乐呵呵地在社区里忙活大伙儿的事……这是北京市石景山区姚志刚一家的生活常态。说起他们家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最美家庭,姚志刚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们家的幽默细胞,更能与人拉近距离吧。”

记者采访姚志刚时,他刚成为石景山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团成员,正忙着准备宣讲稿。姚志刚是退伍军人,又是新中国同龄人,虽没能赶上父辈们流血牺牲保家卫国的年代,但也是听着英雄故事长大的。他“剧透”自己的宣讲稿标题为《我的英雄情结》。

两位老党员生活欢乐多

两位老党员生活欢乐多

幽默诙谐是生活的调味料

老姚夫妇和女儿女婿,一家四口都是共产党员。“女儿去年被评为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他家从父亲那辈开始,三代人都是共产党员。2013年,姚志刚从辽宁《营口日报》退休后,和老伴刘素英一起将户口转到了女儿家,成了北京居民。似乎是细胞里自带的积极乐观、诙谐幽默,让他们迅速融入了生活新环境。

姚志刚和刘素英结婚四十多年了,老姚诙谐风趣,妻子热情麻利,总有说不完的话。乐观幽默让他们的生活充满笑声,用老姚的话形容,就像菜汤里放了一勺白胡椒,平淡中就多了滋味。

刘素英以前是营口市委史志办的副研究员,来到北京后成了社区的退休党员支部书记,还参加了“老街坊巡逻队”,社区的大事小情总少不了她。

某天,刘素英张罗了一上午社区的工作,回家一进门就嚷嚷:“快拿风油精来!”姚志刚忙问:“怎么了?”她撸起袖子、裤腿,姚志刚定睛一看,好家伙,胳膊、腿上一共13个蚊子包,他赶忙拿来风油精,给老伴一边涂抹,一边玩笑说:“平时在群里总也抢不到红包,这回可倒好,一下子来了13个。”老两口的生活日常,就是这样“包袱”不断。


说起女儿,姚志刚满是骄傲地说,姚欣和她的名字一样,生性爱笑。上小学的时候,她就把家里半尺高的6册《传统相声选》读卷了皮。常常听见她独自在房间里“咯咯”的笑声,有时也会整出些幽默来:“爸爸,苹果有巧克力色的吗?”“没有。”“有啊,我见过。”“什么苹果是巧克力色的呢?”“烂苹果。”然后父女相视,哈哈大笑。

“你给生活一个微笑,生活还你一个拥抱。”正是姚志刚一家的幽默细胞让他们融入新都市的同时,也赢得了大家的拥抱。去年7月,在居委会会议室的掌声中,姚志刚领了社区文化岗的工作。他说,有了岗就要担当,他希望能和老伴联手为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和文明建设多做一点事。

“踏实勤奋”是传家宝

姚志刚从父亲那里接过了善良厚道、踏实勤恳的家风。至今他还记得,有年除夕清早,在辽宁小城东关牙科诊所当所长的父亲,对十几岁的姚志刚说,单位今天杀猪,上午十点半到所里去取肉。十点刚过他就到了父亲单位,猪已杀毕。库房里的地上放着十几堆肉,每堆五六斤的样子,下面垫着报纸。他蹲下来开始挑选,在“矬子中拔大个”选了一堆儿。正在包装时,父亲进来了,严厉道:“放下。”姚志刚抬起头连忙说:“这堆大,瘦肉多。”父亲又说:“我让你放下你就放下,等别人挑完了,最后的那一份是咱的。”姚志刚一听急了,“呼”地一下子站了起来,“凭什么?你当所长净吃亏呀?再说,那猪是你喂大的。”那时候肉类供应奇缺,父亲每年都在单位后院养一头猪,等到过年时杀了给员工过年。父亲听了姚志刚的话,愣怔了一下,然后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你看见哪个爱占小便宜的人过得好的?踏实做人最重要。”这句话让姚志刚一直铭记至今。

姚欣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天晚上姚志刚下班回到家,她跑过来:“爸爸,我画了一个小人。”姚志刚一看,小人画得比例很协调,女儿具有美术天赋。于是,第二天就把姚欣送到市群众艺术馆少儿美术班学习。

姚欣考大学时,想报考沈阳师范大学美术系,考前姚志刚和妻子商量后将她送到了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考前班学习。考前班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个课次,在考前班学习的孩子有的上一课,有的上两课,而姚欣却上三课,她每天站在画板前至少画16个小时。

姚欣考研报考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姚志刚就带着女儿去北京的一个朋友家里学习画画。朋友的父亲是美术界小有名气的画家,看了姚欣的画后说:“孩子,你明年再考吧。”姚欣听后哇地一声就哭了。回到家老姚对女儿说:“宁可让人打死,也别让话吓死。”自那之后,他和老伴陪着女儿一起画画,相互鼓劲儿,终于如愿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研究生。看着姚欣心想事成,老姚和老伴笑得合不拢嘴,时不时地戏称她“福娃”。

姚欣毕业后当上了大学美术教师,经常邀请父母来北京游玩。有一次姚志刚跟老伴在北海逛了一天,回到宿舍后躺在床上累的不想起来。姚欣就打来两盆热水,说:“爸,妈,起来洗脚!”老两口仿佛听到了最高指示,乖乖地爬起把脚伸进热水里,惬意地感叹:“小棉袄就是好。”

踏实勤奋是姚志刚一家的家风

踏实勤奋是姚志刚一家的家风


“不支持,但理解”式的陪伴

“兴趣爱好换了一个又一个,我都不支持,但我能理解。”刘素英对老姚退休后的业余生活如是评价。刚到北京那会儿,老姚百无聊赖,每天都是三部曲:遛弯、买菜、看人下象棋。一辈子风风火火,冷不丁闲下来,浑身不自在,他琢磨着学点啥。学了书法,他觉得枯燥;学了编织,他觉得单调;学了跳舞,他觉得害臊;学了美术,他又不是那块料……

一天,老姚偶然在电视上看见陶然亭公园里各种活动精彩纷呈,于是周末乘车一小时去了陶然亭公园。站在湖畔,环顾四周,蓦然,一阵清脆的竹板声钻进了他的耳朵里,“嘀嗒嘀嗒”的声音令他怦然心动,那竹的律动、板儿的节奏磁石般吸引了他。循声找去,在公园的西南发现了一群喜爱快板的人。就这样,64岁的老姚爱上了快板。

由于没有老师,姚志刚学快板就是“照葫芦画瓢”。早晨练,晚间练,买菜路上练,等车空隙练,他见缝插针,天天嘀嘀嗒嗒惹得刘素英好大嫌弃。

老姚第一次参加演出是2014年八一前夕,他和三个伙伴在北京军休礼堂表演群口快板《老兵续曲》,台下观看的许多是在京的一等功臣。上台的时候,他紧张到了极点,但老伴在台下温柔注视的目光像给他吃了颗定心丸一样。待到他独自表演时,面对着舞台强光和台下黑压压的观众,他脑子先是一下子空白,而后又在“嘀嗒嘀嗒”声中接上。演毕往下走向老伴的时候,听着身后雷鸣般的掌声,心里溢满了欢乐。

“为社区的文化活动老头子竭尽了心力。”刘素英说。和老伴一样,老姚也是张罗社区公益活动的热心人。2016年,老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出院刚一个多月,正赶上石景山区搞“科普达人秀”活动,他不顾病体,帮着辅导社区参赛节目的排练。比赛那天天寒地冻,他裹上一件大衣,让人把他拉到会场进行现场观摩指导。去年春节前夕,他和老伴买好了晚间回老家辽宁营口的卧铺票,就在准备出发的时候,接到了第二天上午在军休文化中心为军休干部演出的任务。他二话没说,立即退票。他说:“我是一个党员,一个老兵,我心中有英雄情结,学英雄,演英雄,这是时代赋予我的神圣使命!”

2019年,姚志刚一家获得了苹果园街道“最美老街坊”、石景山区“最美家庭”、首都最美家庭标兵户和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热心公益的奉献精神,加上丰富的文娱爱好,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美好。

人称“叶坚强”!嘴上佛系内心热血的90后女孩叶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决战脱贫前线】大凉山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带着乡亲们“漂漂亮亮”脱贫

一袭白衣,两代传承!援汉北京医疗队年龄最小的她,令人刮目!

【决战脱贫前线】返乡创业新农人!一个高光白领的蜕变……

绽放在炉台边的玫瑰:辽宁鞍钢股份炼铁总厂二高炉作业区茵芭操作工李珊

热门专题

更多

中国妇女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_法律帮助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微信号

zgfn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