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益生活怡家润心

名人家事 2017-06-08 16:00:00 120

QQ图片20170608155758

“全国最美家庭”张俭和王婉婷夫妇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公益也可以成为帮助别人的“举手之劳”,成为一种家庭习惯和生活方式。

张俭和王婉婷家住江苏昆山市,在2016年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的数百个家庭中因其公益生活方式而颇具标识感。这对80后夫妻因公益结缘,又将公益培养成一种家庭习惯,他们身体力行的“随手公益”,向他人传递一种理念:爱心并无高下之分,公益可以成为家庭中寻常的生活方式。

“随手公益”不拘一格

张俭是昆山市淀山湖镇的副镇长,王婉婷主要负责照顾家庭和一双儿女。与采访过的一些爱心人士不同,这对夫妇对于公益的理解多少有些刷新“预设”。投身公益近十年,更多了些与众不同的思考。

他们都曾在贫困山区支教,切身感受过艰苦的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理解做公益的付出和艰辛。可他们却认为,做公益不拘一格,形式多元,在公交车上给老弱妇孺让座和去乡村支教,在某种意义上,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公益价值是等同的。所以他们一直倡导随手公益——随时随地,力所能及。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的恻隐之心,发挥特长的助人之力,都是点滴爱心的汇聚,这才是更广谱、更易实现的。

现在,夫妻双双在一家公益组织义务兼职,负责审核支教项目及志愿者,以及助学相关事宜。在招募志愿者时,他们并不赞同只凭一腔热情而辞掉工作去支教,而是更推崇一种整合闲置资源的志愿方式。如果爱心人士正好有一段空档期可以奉献爱心,那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他们发起“乡村图书馆计划”同样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用城市中征集到的图书来助力贫困地区的家庭阅读教育。最先在淀山湖镇设立的爱心图书站收到了昆山各界捐赠的几千册图书,2014年底,第一批爱心图书送达湖南怀化通道县的一所希望小学。

尽管乡村图书馆已经有了雏形,但张俭和王婉婷却产生了新的隐忧。山区的孩子渴望读书,爱心人士也愿意解囊,可捐赠来的很多新书并不适合学生阅读,造成了资源浪费。于是他们提出了“给图书找个新的主人”的倡议,把城市孩子读过的二手书整合起来,分门别类,再根据各个乡村小学的具体需求进行输送,这样社会资源就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这就是张俭和王婉婷推崇的一种公益理念——集中社会闲置资源再利用,有时比募集新资源更能体现公益价值。

QQ图片20170608155245

要煽情也要理性

张俭对于公益的某些认知得益于妻子。九年前,他们在广西百色乐业县逻西乡民治小学支教时相识。最初彼此对对方第一印象不好,可是一次“意外深谈”却让张俭对王婉婷刮目相看,也对他此后的公益理念产生了影响。

他们支教的那所小学里,学生几乎都是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在教学过程中,张俭便格外投入感情,他觉得只有用真情实感对待学生,让他们信赖,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引导作用。他开设了“微笑面对生活”“你的梦想是什么”等系列心灵课堂,和学生深入谈心,帮他们疏导情绪,和大家打成一片。

然而,在一个学期快要结束时,有一天下了晚自习,张俭准备回寝室,突然被王婉婷叫住了,提出要和他聊一聊。“我刚才和学生们谈话时,有孩子说,如果下个学期张俭老师走了,他们就不想继续读书了……”王婉婷单刀直入,盯着张俭,看他如何回答。

那一刻,张俭的内心很复杂,学生们把他当成了“亲人”,证明“情感教育”见效了,应该高兴。可转而又担心,支教迟早都会结束,学生是否会真的因为他的离开而不想上学了呢?

一时间,张俭被深深触动:支教老师如果对学生投入太多感情,随着一拨拨志愿者来了又走,孩子们与之建立的深厚情感一次次被扯断,这无异于在这些缺爱的他们心头一次次补刀啊!

张俭突然觉得他面前的这个女老师不简单,敏锐地感知到他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也对公益有一种更为理性的思考。他一下明白了,有时候合理有效的方法,比空怀一腔热忱更为重要。

那次谈话,是两个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对于支教方式的一次深度沟通,也无形之中拉近了两个年轻人的距离。

不打不相识的闪恋闪婚

张俭和王婉婷的结合,当时令周围人大跌眼镜。这冤家一般彼此没好感的两个人,怎么就走到一起了?

当年,张俭和几位支教老师一起坐车前往乐业县,途中遇上了泥石流,大巴被隔离在了半路。几经辗转,张俭联系上了独自先到达小学的王婉婷,请她找车过来接援。哪知道,电话那头的广西姑娘不仅不给面子,还“冷言恶语”地吼他:你自己不会想办法啊?

这样的第一印象实在糟糕。见面后两人更是互相“瞧不上”。王婉婷眼里的张俭,一身休闲装,背个登山包,这哪里是来支教的?分明是一个来度假的旅行客嘛!张俭也不服气:你这也不做那也不做,十足一个大小姐!

虽然教同一个年级,但两人平时几乎没有太多交流。直到那次关于情感教育的深谈,才悄悄打开了情感交汇的心门。

让张俭和王婉婷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一起为学生们过的那个“六一”儿童节,那是属于这所学校的第一个节日。孩子们表演老师带着他们精心排练的节目,床单、枕巾披挂在身做服饰道具,羽毛球拍当吉他,“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一首《海阔天空》唱出了孩子们的梦想,也让这个美好的节日温暖了他们干涸的心。那一瞬间,张俭和王婉婷觉得与学生们亲如一家,笃定用他们的努力,给缺少家庭关爱的留守孩子一个欢乐的家。

共同的志向让两人情感迅速升温,火速恋爱了。在那里,他们和全校师生一起经历过水灾、泥石流甚至流行病毒爆发的挑战。现在回想那些“危急时刻”,两人笑言,当时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应对危机上,反而忽略了体验两个人的“患难见真情”。

不过,艰苦的环境不知不觉孕育成熟了这份“共苦”的爱情。有一天两人一起散步,突发奇想,要不咱们结婚吧?就这样一拍即合,各自从家里偷出户口簿,瞒着父母闪婚了。

让做公益成为一种家风

支教结束后,张俭和王婉婷去深圳打拼,也希望那里浓厚的公益氛围和领先的公益理念,能助力他们实现公益梦想。他们一边工作,一边组织公益宣讲活动。其间,他们与一家航空公司联合,举办了“鹏城学子助飞活动”,筹集到七万多元,资助了16名贫困大学生。

之后,他们怀抱“让奉献爱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才是公益的本质”的理念,义务加入公益组织,参加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的助学活动。帮贫困地区学校盖起了新校舍,建起了篮球场,学生们用上了电脑,还洗上了热水澡……

因为家人需要照顾,后来王婉婷跟随张俭回到了昆山老家。张俭工作之余,承担公益组织复审工作,负责面试全国甚至国外招募来的志愿者。申请人经过资质审核和培训后被输送到各个支教点开展工作。

助人的过程也在不断滋养内心,涵养夫妻情感。他们一起策划公益活动,也深度探讨公益职业化、专业化等问题。对于这个公益之家来说,这份事业深深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子女教育观念。他们有一个公益日记本,记录了这些年来公益路上的重要事件,以及一些有价值的感悟和思考。

张俭和王婉婷坦言,自己坚持的这种公益模式带来一定社会价值,但也在实践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乡村图书馆计划”中,如何有效征集和配送图书。很多贫困学校地处偏远山区,物流无法到达,而且大量图书涌入,对于教师本就不足的小学来说,大大增加了分拣、归类的人力成本。这些问题不能顺畅解决,“乡村图书馆计划”的初衷就难以实现。

他们一直希望在乡村实现的“家庭阅读教育”,在城市中极易推广,却因穷乡僻壤很多父母识字有限而难以落地。越是深入公益,他们越是深有感触:好的公益理念只有找到适合的土壤和方式,才会更好地生根生长。

张俭和王婉婷更希望,这些年来他们所坚持的“随手公益”理念被更多人认同。如果每个人都能奉献举手之劳的点滴之爱,将细节文明发挥到极致,就会在无形之中构建起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变得更美好。如果像他们一样把默默做公益养成一种家风,就会涌现出更多“最美家庭”。

人称“叶坚强”!嘴上佛系内心热血的90后女孩叶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决战脱贫前线】大凉山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带着乡亲们“漂漂亮亮”脱贫

一袭白衣,两代传承!援汉北京医疗队年龄最小的她,令人刮目!

【决战脱贫前线】返乡创业新农人!一个高光白领的蜕变……

绽放在炉台边的玫瑰:辽宁鞍钢股份炼铁总厂二高炉作业区茵芭操作工李珊

热门专题

更多

中国妇女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_法律帮助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微信号

zgfn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