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祉希:把命运罗盘握在手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阿敏 游翀
巾帼风采 2014-04-04 14:15:00

我要做自己的主人

陈祉希说,自己的成功缘于妈妈的坚持

陈祉希踏着朱彩灵的招牌笑声走了进来,与荧屏上的朱彩灵比起来,显得更加纤细与美丽。但举手投足间,朱彩灵干脆与果断的神韵就出来了。
“当时,孙红雷就觉得我能演朱彩灵,因为她80%的性格就是我自己,我的本性就是朱彩灵。”

做一个主动的人
    在《一代袅雄》中,孙红雷经历了四个性格迥异的女人,朱彩灵大胆泼辣,敢爱敢恨。孙红雷看到剧本时,就说,朱彩灵就陈祉希演了。豪爽、利落、女汉子,像浸润在她血液里的基因,每个跟她搭过戏的人都印象深刻。
    眼睛里随时流露出好奇与喜悦的光芒,兴奋起来有那么一点点冲动在闪耀,这样一个女子注定有些“破坏力”,所经之处决不会“雁过无声”。
本来戏演得好好的,但入行第七年后,热钱一下子涌进演艺圈。“这时,可能导演很喜欢你,投资方却另有他人。”在一次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本来是演女一号的祉希,却被换成了女二号,她一气之下辞演。
    转过身来,没有哭泣,相反,却坚定了一个决心,“原来,要把事情做好做大,必须要做一个控制力更强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控局面。”
    恰在这时,她一位朋友制作一部电影《活该你单身》,问她能不能当制片人?她想都没想就拍着胸脯回答“能”。找了一个制片主任,她甜甜地叫着人家“师傅”,形影不离地跟着人家,不厌其烦地问:“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那样做?”一部戏下来,她把制片人的本事都收入囊中。这部作品转年在上海电影节拿了传媒大奖。
    跟陈祉希聊天,感觉到她对数字很敏感,好像生来就是个当老板的料。她笑笑说:“小时候上奥数班学的还可以。”谈到《泰囧》的投资时,她说:“800万到1000万的小制作,要用它来博大票房。如果你的成本已经做到3000万这么高,还有一两千万的宣传费,那么,5000万的成本至少要卖到接近两亿才能回本。”
    在她看来,做一个主动的人,身体力行去实现梦想,统筹所有的工作、评判项目的能力至关重要。比如有电视剧组来找她,剧本很好,100万的片酬,三个月的时间,这个戏后来的影响力很可能大于100万。又有人找她做制片人,50万的报酬,另给她一定的干股。到底选择哪一个?可不能凭一时的头脑发热就下决定。 她说自己这种能力来自于母亲的衣钵,母亲是一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在边境口岸满洲里拥有一家涉及国际贸易的大型物流企业。
拍《泰囧》时,和投资方谈投资、运算谈不拢,项目两度搁浅。徐铮有点烦了,问还做不做,她说当然做啊!别人不投自己投,又亲自去看景,到光线传媒去融资,敲定了黄渤、王宝强作为主演,里里外外一个人张罗。
    也怪,那个时候,事情开始变得顺利,只有到拍摄最后一个场景时,飞机机舱找不到,剧组才停了两天,烧了40万。最后终于有一个航空培训基地愿意提供他们拍摄。看似是运气好,却实际上是陈祉希的那股执拗劲和聪明劲,让困难在她面前也低下了头。
    《泰囧》成为陈祉希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让她成为了票房最高的制片人。陈祉希就是这样,因为不愿意成为被摆布的棋子,就不停地积攒能量,然后不停地向自己宣战,把命运的罗盘紧紧地攥在自己手里。

艺不压身源自童子功
    陈祉希总说机会重要,能力更重要。
除了当演员,制片人,她还会写歌……是圈里出了名的才女,她说这得感谢妈妈,让她从小学会了“十八般武艺”。“艺多不压身。多会一点点,你在别的地方就可以多释放一点。”
  “小时候,并不懂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只有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之后,才会逐渐懂得自己想要什么。正因为如此,我特别感谢我的妈妈,她协助我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母亲没有给陈祉希“填鸭式”的教育,而是给予了她众多的选项,然后试图从众多的选项中发现她真正的兴趣点在哪里。她从6岁开始学舞蹈,12岁开始学习声乐和钢琴。直到高中,进入黑龙江电影制片厂的龙影艺校学习表演,才突然豁然开朗,终于发现了自己兴趣的落脚点在表演上。2000年,她考入中央戏剧学院。
    有一次拍戏,陈祉希写字,导演赞写得真好,陈祉希说,我学过。《一代枭雄》中,她随口来一段小曲,惊艳四座,她说我学过。这个时候,她的骄傲感由然而生,原来走到今天,正是因为母亲给予了她足够多的积累。
    “我看过郎朗的一段访谈,小时候,郎朗的父亲每天逼着他学琴,砸锅卖铁陪他到北京来。小孩子不懂得坚持,他的坚持其实是源自父母的坚持。”同样,小祉希也特别不喜欢弹钢琴,看到五线谱上的“小蝌蚪”就烦躁,每次钢琴老师快来家里授课前半小时,她就躺在床上装睡。可老师一按门铃,母亲就把她从床上提起来。大学毕业后,母亲特意把陈祉希儿时练的钢琴搬到她的别墅里,放在客厅,每每看到那架钢琴,她就告诉自己,坚持有多重要啊!
    所以,现在的她,才不会那么轻言失败!

赚钱动力是想给家人幸福
    采访过程中,陈祉希一直念叨着,采访完就要包上包子、饺子,蒸好给爸爸送去。“前两天,爸爸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因为他爱吃面食,所以,昨天我就把馅和好了,中午出门前又已经发好面了。”
    此时的陈祉希,不再是那个踌躇满志的女汉子,而只是属于她爸爸的柔情无比的乖乖女。
    “人家说,家里人不生病,孩子不会长大。我很小的时候,爸妈就分开了。那天,我继母打电话给我,说爸爸心脏不舒服。我马上就把爸爸接到了北京。医生问,用进口支架还是国产支架?我说,凡是与钱有关的事情都用最好的,只要能减轻疼痛就行。医生都很惊讶,说养女儿真好。我突然才明白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赚钱,原来是因为在很多关键的时候,可以给你爱的人一个最高的幸福指数。所以,事后,我打电话给妈妈说,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要努力赚钱了。”
    经历了爸爸做心脏支架手术,祉希才明白,童心虽然依然在,但从那一刻起,她要开始承担起责任。“不经历这件事情,我原来看到父母老花眼的时候,不认为他们老了。但是,当爸爸躺在手术室的时候,我就想,这是我承担责任的一个起点。在我父母以后的生命周期中,我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无论是心理上,还是人力上,经济上。”
    单亲家庭并没有给祉希带来伤害。她说他们不再相爱,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是好父母。她跟继父、继母的关系都特别好。继父一喝多了就说,这是我亲女儿。祉希就跟继父说,爸,这话咱们不能解释,越解释越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陈祉希说单亲家庭不仅对自己没有造成伤害,相反却让她成为了一个情商极高的人,懂得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我觉得伴侣一定要有相同的价值观,才能永远同行。”她曾经有一段十一年的恋情,前男友是中戏时的学长。然而,随着岁月的更替,两人的生活线成了平行线,在事业上亦难以成为彼此勉励的伙伴。于是,她选择了分手。
    她对自己将来的设想是:“两年之内结婚生孩子,最好有三个孩子,新女性一定既有事业又有家庭。”

陈祉希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