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乐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韩辉丽
巾帼风采 2019-07-31 16:18:15 836

北方女人的豪爽性格和南国热土上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在尚晓身上激流交汇,七灾八难让她练出三头六臂,也让她更一心一意,为野生动植物撑起一片天,给孩子们创一个自然教育乐园。

IMG_3269 拷贝

尚晓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旅游协会景区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海口市劳动模范

“闯海人”结缘野生动植物

鸟语花香、珍禽异兽,绮丽多姿又惊险有趣,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东山湖畔,坐落着一个天然“大氧吧”——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以下简称“海野”)是集珍稀野生动物科普博览、保护繁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主题的4A级景区,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大棕熊、黑尾蟒、猕猴、斑鸠、鹰……一批又一批险被猎杀的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陆续被解救并转入到园区获得新生。这片2000余亩的土地上,园里每个动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二十多年来,“海野”已救助了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3000余只。

作为中国首家民营野生动植物园掌门人,尚晓说,“救助是为了保护,保护是为了生态,生态需要呵护。”园区中就连生态厕所也是茅草顶、动物元素墙面、木雕、热带植物环绕……与这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生态融为一体。

1989年,海南建省不久,尚晓初来乍到,迎接她的是一场台风过后的满目疮痍。“我从小在青岛长大,习惯了红瓦绿树小洋楼,而眼前的海南和我想象中的椰城天壤之别,到处是发电机的轰鸣声,停水停电是常态,就连针线我都得从山东老家带来。”

带着第一批“闯海人”的热情,原为青岛师范学院钢琴教师的尚晓在被泼了一盆冷水后,马上接受了现实。“路是自己选的,谁叫我那么想离开家乡远走高飞呢?!”学着“海纳百川”,很快,尚晓就在海南电视台找到了一份音乐编导的工作,日子过得自由而轻盈。结缘海野是在1995年。当时海南旅游业投资非常火爆,听闻正在筹建的海南第一家动物园遇到了资金危机,完全“门外汉”的尚晓和几个朋友便“众筹”加入了。“第一只河马从日本运到上海,再从上海转运海口,当时天色已晚,园区没电,所有车辆打开强光灯,才把河马放进了水塘里。”

近200种动物首次登上海南岛,顶着多个“全国第一”的光环,1996年,海野一开业就迎来了开门红,游客蜂拥而至。然而,好景不长,海南突然冒出了很多小小动物园,十几头熊的熊园,几十只鸵鸟的鸵鸟园,十几条鳄鱼的鳄鱼园……这些动物园投资小回报快,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最终把这个行业拖垮。

IMG_3268 拷贝

 

坚守中闯过一个个关口

1999年,海野在热闹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园区不挣钱,投资商拖欠农民赔偿金、土地款、员工工资等矛盾也纷纷浮出水面,几乎所有人都给项目判了死刑,很快两个大股东撤资,一个烂摊子留给了尚晓,走还是留?“走了,员工怎么办?动物怎么办?留下,园区不盈利,那么大的资金缺口又要怎么办?这是个死结。”

最终,怀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感,2001年,时任园区副董事长的尚晓硬着头皮,顶着巨大压力,选择接手,担任董事长。她上任后第一件事是卖了自己的房子给员工发工资,然后天天带着刚一岁的儿子上班,一步步解决所有问题,并开始树立品牌意识。同时,海野成为越来越多像儿子一样的小朋友们的童年乐园。

如今,海野的每个微信工作群里,都有尚晓的儿子,他已经是海野的一分子了。“尽管从高中起,儿子就在美国读书,但他从来没忘记海野。前年他去卢旺达支教,活动组织者把他们安排到一个国家公园,就住在帐篷里,他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回来后还给我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

海野最困难时,“非典”“禽流感”相继来袭,那也是岛上各个“野人谷”最红火时。有人偷偷找尚晓,准备在她这个偏僻处搞“野人谷”项目,连名字都想好了,叫“美女与野兽”。尚晓一夜无眠。“一面是丰厚回报,一面是品牌坚守。”第二天,双眼通红的她拒绝了这份诱惑,因为说服不了自己。

“很庆幸,2006年,政府修通了园区连接东线高速的12公里路,游客源源不断,海野再次迎来市场高潮。”但这一次的幸福也很短暂,新修的路由于超载坏了,大型旅游团更青睐三亚,海南热带海洋世界也低调关门,并成为国内首个被摘牌的4A级景区,海南旅游遭遇“南热北冷”的尴尬大气候。

“有人劝我,干脆转型做房地产。可我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是几千只动物张着嘴望着我呢,我放不下,就算赚到快钱,我一生可能都会背着这个包袱。毕竟,坚持了这么多年,我的梦想就是做一流的野生动植物园。”在海野的创业路上,尚晓几乎每隔几年就要面临一回深度的灵魂拷问。

然而,历经一次次刷新,走过越多的十字路口,她也越坚定了,如同升级打怪,“只要你选择撑下去,那些七灾八难,总能激发出你的三头六臂。”这些年,尚晓的手机从不关机,哪怕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然相对成熟,但她心里丝毫不敢放松。她最怕半夜“机”叫。“那个点,从景区打过来的,那一定是大事。但在台风等天灾面前,只要人没事,动物没事,其他的我都能淡然处之。”

IMG_3261 拷贝

 

保生态重科普,倡导绿色旅游

“海野”一次次活下来,但怎么才能活得更好,尚晓一直在疯狂学习,从研究书本到外出考察。“你读过历史,你就会知道,在任何城市,动植物园都是生命力最强的项目,无论何时,只要有人,就有客源。”

尚晓经常去新加坡,因为无论从地缘还是文化,两地都很接近,每次都收获颇丰,随着层层深入,尚晓形成了最重要的理念——发展绿色旅游。

在海南,尚晓是绿色旅游的首倡者,她提出要让游客“在绿色中行走,在绿色中呼吸”。海南不止需要海,也需要动物和植物,需要整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海野就是一个高负氧离子、高清新空气、高森林覆盖率的谷湖生态环境,因此,尚晓还有个执念——坚决不做动物表演,虽然全球各地动物园都有各种类型的动物表演,但海野对此说不。“好的动植物园,是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大家园,有真有善,才最美。”

与此同时,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第二课堂,尚晓非常重视科普教育,她在园内增设了橡胶实践园、南药植物园,并聘请了专业科技人员给学生讲解科普知识,与海南农垦总医院、海口市防疫中心、海南省林业局、海口市地震局等单位一起成立了科普观察站,还开展了一系列的自然教育进课堂活动。

他们会给三百个孩子进行生动的熊猫主题科普讲座,为现场听众准备熊猫贡贡和舜舜的同款窝头,让大家亲自品尝熊猫窝头——这种窝头帮助熊猫俩兄弟顺利度过由川入琼的适应期,用大米粉、黄豆粉、玉米粉等谷物,混着食盐、植物油以及含钙的饲料制成,这种窝头能补充熊猫所需的营养物质,是除了竹子、竹笋、胡萝卜、苹果以外,贡贡和舜舜最爱的食物。

通过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体验式自然教育,海野把环保理念逐渐植根于孩子心中。

“每年我们还与妇联、残联、特教学校和媒体等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免费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留守儿童、特殊儿童、自闭症儿童和贫困家庭孩子游园。”

有一次,海野举办《绿色的呼唤》雨林诗会,天空繁星点点,虫蛙随声附和,夏莲朵朵芬芳,加上钢琴独奏、诗歌朗诵……那一刻,曾是钢琴教师的尚晓觉得自己“从未抛弃音乐,从没离开教育”,诗与远方近在咫尺。

动植物 尚晓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