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滩头老年画 非遗新设计

巾帼风采 2019-11-25 10:11:00 912

色彩艳丽喜庆,造型古拙夸张,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集热烈、奔放、神秘等文化特征于一身的滩头木板年画,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2002年,滩头年画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第一批项目。2003年,滩头年画获中国传统工艺品金奖。滩头木版年画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立秋刚过,新年尚远,90后的滩头年画传承人钟星琳却闲不下来。这不,刚刚跟全国各地的设计师、插画师一起参加完清华美院非遗传承人研修班的假期年画创作营,她又匆匆赶赴日本的工艺品市场和美术馆去观摩学习了。

 

53587226513562494

钟星琳,滩头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 

拜父为师扛起传承担子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古巷里的高腊梅年画作坊,大门上贴着两张传统年画——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两扇大门旁悬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题写的“高腊梅作坊”和“隆回文艺浓如酒  滩头年画艳如花”的门联。

二楼是钟星琳的工作室,雕刻木板、刷颜料、平铺手工抄纸,每一道年画工序她都游刃有余。印制年画看起来不复杂,却很有门道。“颜料不用很多,但是整个木板的纹路都要刷均匀。用于刻板的梨木本身就是吸墨的,力度掌握很重要。力度不够,画没有印全,力度太大了,颜料会漫漶渗透纸背。”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地道的滩头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做出来的年画无虫蛀,遇水不褪色。

出生在滩头年画世家的钟星琳,自小就沉浸在年画的世界里。从曾祖父开始,钟家就世世代代做年画,爷爷钟海仙、奶奶高腊梅、父亲钟建桐都是滩头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但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对农耕文明的强烈冲击,滩头木版年画市场急剧萎缩,传统艺人们纷纷改行,原有技艺概已荒废,老一辈的刻版高手相继逝去,滩头年画的品种减少,传承更是举步维艰。

看着年画传承走入困境,钟星琳的思绪慢慢回到小时候帮爷爷奶奶晒纸、调颜料的场景,“曾祖父和爷爷奶奶做年画不只是为了生计,更多的是执着的热爱。”2016年钟星琳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悲痛之余,她更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和责任。“过年贴年画是我们儿时的美好记忆,这种风俗现在正在慢慢淡化。我的爷爷奶奶用毕生心力去保护这项技艺,我不能让它在我这一辈消失,一定要守住年画,留住年味!”多重冲击下,2017年钟星琳毅然决然辞去媒体工作,在各界人士的见证下向父亲钟建桐行了正式拜师之礼,成为了滩头年画第四代传承人。“拜师仪式是滩头年画技艺传授的重要环节,我要通过这一正式仪式向外界表明我们年轻人传承滩头年画技艺的决心。”此后,她年轻的肩膀便扛起了传承发展滩头年画的重担。

 

321589151528948270

 

研学传播让年画走进生活

接过滩头年画的传承重任,钟星琳把重点放在了传播和开展研学工作上。拜师不过半年,她就带着滩头木版年画走进了央视益智游戏类综艺节目《开门大吉》,让滩头年画在大众面前露了脸。录制现场,钟星琳特意悬挂了“吉娃送福”“表姐赠珠”“三羊开泰”等十多幅滩头年画作品,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这幅门神是我爷爷奶奶的遗作,保存有40多年了,它比我的年纪还大呢!这是鸡年年画‘吉娃送福’,大公鸡上面坐着一个胖娃娃,寓意富贵吉祥……”。看到精美的年画和钟建桐演示年画的制作工序,主持人小尼忍不住上前体验了一把。在钟星琳的指导下,小尼学着用棕刷在刻板上拓印,一幅“老鼠娶亲”年画的半成品就印制了出来。钟星琳最终赢得一万元的家庭梦想基金。她把这一万元作为奖金,寻找新年生肖年画的创作者。

除了宣传滩头年画,钟星琳还举办研学,让孩子们成为未来的滩头年画新生代传承人。“我一个人的传播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一传十,十传百,才能让滩头年画走进千家万户,孩子就是最好的传播力量。”

今年春节前,位于湖南雨花非遗馆的滩头年画高腊梅传习所内,钟星琳带着来自砂子塘泰禹小学的二十几名学生制作滩头年画。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在雕板上刷上颜料,平铺手工抄纸,再用棕刷来回刷平,揭起抄纸,一张年画的一道工序就完成了。

滩头年画属于木版年画,先用梨木手工雕刻木板。“套版”的顺序是先印色板,套色按由浅入深的色系依次手工印刷,最后印制线板,设计的图案有几种颜色,便要多少块色板依次套印。制作过程很考验制作者的细心,要注意刷料均匀,不叠染颜色。每张滩头年画皆不相同,因为要加上手绘的地方,人物的五官都用手工描绘,用行话讲叫“开脸”,就是脸部细节的刻画。钟星琳说,“开脸”是整个制作过程中的关键:要给上好色的人物点眼睛、涂腮红、描嘴唇、画胡须,使其更为生动传神。“开脸”后,就可以把年画悬挂在室内风干变成成品了。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开脸”,钟星琳拿出一幅憨态可掬的弥勒佛年画,指着画中弥勒佛脸上的两朵腮红,“这两团腮红,需要一笔勾勒,颜色中间深四周浅。光是这一笔,我练习了不下五千次。”钟星琳说。

不久前,钟星琳带着木版年画传统技艺走进邵东佘田桥镇第二完全小学留守儿童的课堂。第一次参加非遗文化实践活动的孩子们乐坏了,听得津津有味,学得乐此不疲。小朋友们在她的指导下,从上色、刷纸到最后的作品装裱,顺利完成自己的第一张年画研学作品。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爱上了木版年画。

目前,长沙和韶山都开办了滩头年画高腊梅传习所,设立中小学生课外实践课程,并尝试让滩头年画跨界发展,将传统年画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开发创意动漫产品,让年画走出单一的“年画”功用,更广泛地走进百姓生活。仅去年一年,传习所就已接待上万人,文创产品销售额过百万元。

 

94996827359655436

 

创意匠心,让年画技艺“活”起来

“父亲那一辈的手艺人,是用匠心来坚守。而我们新生代的传承人,在学习手艺的同时,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让非遗技艺‘活’起来。”滩头年画“只有真正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才能有生存的土壤。”为了更专业更有效地传承年画,钟星琳苦练年画制作技艺,同时也积极学习营销知识,培养市场眼光。如何吸引年轻人?钟星琳设立了微信公众号,开设淘宝店铺,拍摄抖音小视频等。“我想做文创设计产品,实现非遗与日常生活用品的跨界融合,提高滩头年画的使用价值,这样滩头年画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去年9月13日,“淘宝造物节”在杭州西湖举行,这是造物节首次开辟“非遗”版。滩头高腊梅年画现场搭建了一个年画坊,展出经典年画作品,现场马云也互动体验了水印版画制作过程。让顾客也成为“造物者”,非遗新设计,手造中国美,边淘宝贝,边学手艺。这是一次“非遗”从历史中走出,蜕变为生猛新物种的有趣尝试。

与淘宝的成功合作,也让滩头年画多了展示的舞台。不久前,阿里巴巴与滩头高腊梅年画作坊再次合作,钟星琳带队为杭州公共汽车做外观图案设计,8月1日,滩头高腊梅年画公交车正式上路,流动的年画风景在杭州的大街小巷穿梭,传递着人见人爱的喜庆祥和。

为了让滩头年画更具有活力,实现与日常生活用品的跨界融合,钟星琳还设计了以年画为主题的灯笼、红包、对联、福字等,也让滩头年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文创产品“星火折”便是其中之一。折身雕刻着以财神为主形象的滩头年画,笔触细腻,线条流畅。揭开刻有“滩头高腊梅作坊”的盖子,轻轻一吹,钨丝变红,不但沿袭了古代保存火种一吹就着的古老技艺,还具有防风、可插USB接口充电等创意功能。更特别的是,这还是一款有文玩特性的火折子,点火时让人眼前一亮,空闲时拿在手里把玩,比盘珠更有范。

百姓日用即道。文创产品将年画与日常生活结合,年画主题深度研学游则为更多人掀开了年画的古老面纱……钟星琳让滩头年画真正“活”了起来。突破节庆时间的限制,古老的年画正焕发青春的光彩。

年画 滩头 rdquo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