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菡:幸福的情感专家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王晓艳
巾帼风采
2013-02-06 15:22:00
这年头,在情感界,不耍毒舌,不装导师,还能让女人喜欢,男人欣赏的专家,非黄菡莫属。
她亦正亦邪,出身于正统的党校教授,出名在风口浪尖的征婚节目,在风头强劲的两个光头男的插科打诨中,雅如菡萏,优游涵泳,有学识有见识,还能保持女人的态度。
我们更乐见这样自己婚姻幸福的情感专家,自己教子有方的亲子顾问,自己优雅得体的人际指导。虽不见黄菡话里话外晒幸福,把自己当成幸福典范,但她的状态让人感受的到她生活宁静、情感幸福的圆融气场。

黄菡散发出一种生活宁静、情感幸福的圆融气场
人生:不强求才有余力
我的职业人生其实一点也不花样,非常简单,毫无戏剧性元素。念书时一路念到硕士毕业,进入江苏省委党校工作后一直做教师到现在。念书时没留级没跳级,评职称时没延期没破格;念书时经常当三好学生拿奖学金,但不是最出色的那个学生,工作时经常考核得优秀拿教学奖,但不是最优秀的那个教师。
我基本属于资质正常但一无所长的人,值得庆幸的是,迄今为止,我始终对日常的生活充满好奇和好感。既非典型的现代职场精英女性,也非典范的传统贤妻良母,也许正是因为没有特别强烈而明确的职业或生活目标,所以没有特别的追求和坚持带来的特别劳累和辛苦,才有兴致和余力在各种机会来临时都让自己试一试:去县政府办公室挂职,去电台电视台兼职,在职读博士,去陕北农村做社会调查……不成是随波逐流的失败,成了是随遇而安的收获。因为不执着,所以能平衡。
形象:优雅就是不气急败坏
“优雅”是我比较赞许的一种个体气质特征,对于女人如此,对于男人也一样。但使劲想了想,我觉得自己称得上“优雅”二字的表现至多只有一点:我一般不会有特别气急败坏的时候,当然也会有心烦意乱、焦急愤怒的心绪,但我至少能掌握住这些负面情绪,以尽量无害的方式遣散和消解它们。能做到这一点的内在人格基础一是自信——相信自己终将能够对付或控制住目前这种不如意的局面,所以不会惊慌失措;二是宽容——对于他人表现出的与我不同的观念和行动能够理解和尊重,所以不会产生强烈的排斥乃至极端愤怒。
有些观众比较认可我呈现在节目中的造型,那是因为我们的节目安排了国内顶尖水平的专业团队负责嘉宾形象塑造,包括妆容、发型,也包括服装。如果大家觉得我的造型不错,那大半归功于造型团队;如果有时不尽如人意,那基本可以归咎于我的样貌底子有限。在生活里,稍微苛刻一点儿的话,我几乎属于不修边幅的那类,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优点或缺点,只是我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习惯。
我曾被问到在节目里怎么总穿同一双鞋,事实上我前后共穿过三双鞋。生活里,我当季所有的鞋加起来不会超过三双。翻过一本教女人如何获得幸福生活的书,说一个优雅的女人至少要有12条不同的丝巾。12条丝巾或许可以让这女人看起来显得优雅,但跟幸福,如果不是负相关,真的没关系。
情感: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性
为什么幸福不能晒?我想之所以“想”而且“敢”拿出来“晒”——展示,多少是有点志得意满、自以为是吧,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通往幸福生活、美满婚姻的康庄大道?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守卫爱情、创造快乐的秘诀和宝典?而我显然是生活中的“消极派”和“保守派”。对我而言,生活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生活的不确定性,生活从来没有静止停滞的瞬间,也没有以不变应万变、一劳永逸的技巧。
以为有了经验便可以吃老本,生活中的问题很快就会出现。工作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生活也是一样。“神在灵魂里存放了爱情,发出第一声心满意足的叹息时便会离去的爱情,也存放了甜蜜,吐出第一句傲慢不逊的话时便会逃之夭夭的甜蜜”。
节目中来过一个台湾男嘉宾,性格温和,说自己从不发脾气,跟女友吵架时说过的最厉害的话是“你想怎样啊!?”我问他:你真的没有说过比这个更激烈一点儿的话?他很肯定。我很感叹,我说我年轻的时候跟丈夫吵架,虽然不会出言不逊,但常常是拐着弯地恶毒到恨不得对方听了之后立刻就去跳楼。
我的一个女友跟她丈夫也不时会有争执,诸如看电视时是看足球比赛还是唱歌选秀。有一回两人较起劲儿来,死不相让,丈夫拍了桌子,她泼了一杯茶,丈夫说:你再敢动一下,我就把电视砸了!讲到这儿她打住了问我:你猜我怎么样?我问:怎么样?她说,我就没动了。
这样的故事很多人经历过,我也是。虽然我们这些人总在和大家谈情说爱,但情感并不是我们的谈资,它是实用派的。自己在自己的情感里学习进退、妥协,比发生问题马上拔高到爱与不爱,继而剖析男与女的爱情观什么的要实用得多。

《非诚勿扰》嘉宾主持、南京大学社会系社会心理学博士 黄菡
女儿:我们母女一起出发
在亲子关系中,我一贯主张父母对孩子的“放养”,甚至都不大乐意使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这样的表达。比如我是从女儿生下来那刻起才开始学着做母亲,之前虽然也有过许多准备,自己看书或听人传授,但“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看来,在母女关系中我相较于她并没有什么先进或优越之处,因此我们更多的是“同学习,共进步,母女相长”。
我一直有意识地避免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影响她对生活的崭新感受,反过来,倒是希望她的人生体验能让我对曾经的年岁有重新的发现。我一直很少在生活细节上主动照顾呵护她,比如吃饭穿衣睡觉等,那种不在意在某些父母看来可能近乎冷漠。但我一直非常热衷于跟她交流,电话、短信、微博、面对面各种形式,读书、课堂学习、音乐、流行话题、旅游、校园生活、人生理想各种内容,我是由衷地有兴趣。
我理解的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两点其实都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一个是维护健康亲密的夫妻关系,一个是让自己努力成为你希望孩子成为的那种人,而不是让孩子努力。我想,这两点我都做到了。
对我而言,生活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生活的不确定性,生活从来没有静止停滞的瞬间,也没有以不变应万变、一劳永逸的技巧。
与黄菡谈情说爱
《中国妇女》:您在《非诚勿扰》中见到了无数正处于择偶期的青年男女,您觉得今天的择偶观和爱情态度有哪些沿袭和改变?
黄菡:我最突出的感受是,在女性自身实力和社会地位都得到极大提高之后,仍然有许多人沿袭着“男主女从”、“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的择偶观。要说改变,就是它们被改装得貌似在给女人特权,因而更有欺骗性,更容易被男人和女人共同接受。比如,“男人应该更多地照顾和体贴女人,男人在家庭中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所以,逻辑地,男人得比女人学历高、职位高、收入高、身材高,当然,境界也得高。于是,很担心越来越多并必将相对更多的各种“高”的女性会找不到比她更高或至少同高的男人。
《中国妇女》:现在的时代,貌似我们的情感更自由,有了更多可能性,但为什么有很多人并不能自由地享受情感,反而更纠葛?
黄菡:在自己的生活里,也许大多数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愿望,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能力。有些人是不知道而且很难知道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关系、情感伴侣,甚至搞不清自己是否爱对方、是爱还是喜欢,所以无法选择。还有些人,他们在择偶上的需要很难在同一个人身上得到全部满足,于是他们纠结于张三高、李四富、王五帅,到底该选哪一个?在什么标准上必须坚持,在什么标准上可以相对妥协,缺乏生活阅历和思考、缺乏自我认知和反省的人面对这种纠结自然束手无措。
《中国妇女》:不管是选择伴侣还是经营婚姻,我们遇到更多问题,需要情感专家来指导,为什么今天的爱情好像更加如履薄冰,需要帮助?
黄菡:我看到了两个原因:一个初听起来似乎是正面的,我们的爱情在今天变得更纯粹了,我们在爱情中更可以专注于自我了。但换个角度看,因为纯粹和自我中心,附着在爱情关系中的责任变少了,维系情感的纽带变单薄了,说白了就是,跟着感觉走,感觉变了就放手。感觉,那是多么转瞬即变的呀。哲学家所以说“现代的自我中心主义拆迁一切家园。”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与科学主义的泛滥有关,就是“科学”侵入了更多的领域,包括“情感”这样的个人生活领域,所以我们的生活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专家,教我们喝水、吃饭、睡觉和谈恋爱。

情感问题没有以不变应万变,一劳永逸的技巧
《中国妇女》:虽说个人的情感各异,但您觉得现在女人遇到的情感问题主要集中在哪里,婚前什么问题主打,婚后什么问题当道?
黄菡首先,当然是因人而异的。然后,如果非得说一个,而且只能说一个的话,我认为是婚姻的稳定性问题。离婚、婚外情、婚外性、婚外恋、劈腿、外遇、出轨、小三、被三、暧昧、红(蓝)颜知己……花样百出的情感变故使得婚前婚后的不少女人如同惊弓之鸟,草木皆兵。她们婚前犹豫着什么样的男人可靠,婚后纠结着婚姻怎么能更可靠。我至少听两个名女人说过,反正将来都要外遇,找个丑的不如找个帅的。
《中国妇女》:关于“女人回家”的问题,我们杂志很多年来都在关注,为理想而奋斗,还是为家庭而回归,也许并不矛盾,但需要怎样的智慧去解决?
黄菡:我见过很多成功的职业女性,回望她们走过来的路,是有坎坷不平,但也未见就怎样的惊涛骇浪,逼到你死我活、非得二者择一。可能是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吧?如果站在金字塔顶睥睨芸芸众生才算成功,那恐怕是得特立独行,自然要有承受众叛亲离的决绝气势。听从内心的呼唤吧,做你想做的事会更容易成功,即便不成功也不至于太失落。
《中国妇女》:您说生活为大多数人预设了“深感幸福”的程序,并且乐见其成。那么,我们以怎样的心态才更容易遇到幸福,也就是幸福更容易青睐怎样的女人?
黄菡:应该不难同意,生活中不存在衡量幸福程度的简单共用的客观标准,幸福更多的不过是一种主观感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我们的心里本是预设了“深感幸福”的程序,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激发这种程序启动。简单说有三个节点:找到自我,找到自己的幸福触点,而不是不假思索盲从众人;接受现实,完美的状态只在童话里有,坦然接受有缺憾的不完美的人生;创造价值,看到自己的价值是升级版幸福。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