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勇气成为意定监护人吗?

特别提醒 2019-03-27 14:04:12 0

手术签字,护工获赠房产

凌广生把房产遗赠给了护工,这件事很快在街坊四邻传开了:老先生并不是没有亲属,为什么把房产留给一个护工?
护工秀英在上海打工二十多年。凌广生的这份遗赠,让她在上海有了安稳住所,但同时也为她招来了非议。

走在街上,邻居不时地对她指指点点,甚至有人说她是骗子。2019年初,秀英来普陀区公证处办理继承房产的相关手续。她告诉公证员,自己感到有些委屈。

秀英照顾凌广生8年,她和老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只是护工和雇主这么简单。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凌广生的意定监护人。

凌广生终生未婚,虽然有几位亲属,但平时很少来往。8年前,凌广生住院,秀英成为他的护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秀英朴实、有耐心也有责任心,将凌广生照顾得很好,也得到老人的信任。住院不久,凌广生需要做大手术,由于没有亲属赶过来签字,他便写了一份委托书,将签字的事交给了秀英。

转眼间到了2015年,凌广生听说那一年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首次提到了意定监护,也就是说老年人可以与近亲属或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个人、组织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这条规定让凌广生看到希望,但当时“意定监护”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凌广生多方打听,得知普陀区公证处能够办理,于是专程上门咨询。公证员李辰阳接待了他。得知他的需求后,李辰阳并没有马上为凌广生和秀英办理意定监护的公证手续,而是先去了秀英居住的社区和工作的医院。

一番调查后,李辰阳了解到,秀英以往照顾老人都是尽心尽力,口碑很好,没有虐待老人的记录,也没有刑事案底,符合做意定监护人的条件。于是,他遵照老人的意愿,起草了一份意定监护文书,并经双方确认后,予以了公证。

2016年3月,护工秀英正式成为凌广生的意定监护人。两人在公证材料上约定,秀英拥有凌广生的医疗决定权。这一权利包括选择和决定救治的医院、治疗方案和药物类型,决定医疗费用的支出,签署医疗风险告知书,办理出入院手续等。

在公证书上签字时,秀英没有丝毫犹豫。她告诉公证员,凌广生平时对她很好,两人就像父女一样。

有了监护人身份“保驾护航”,凌广生的每项医疗决定,秀英都有权签字确认。秀英没多想,她唯一心愿就是让老人在生病时能得到及时医疗救助。

2018年底,88岁的凌广生去世。直到这时,秀英才知道老人还单独订立了一份房产遗赠协议公证书,凌广生要求秀英为他办理身后事,自己的房产则赠给秀英。

可秀英没想到的是,接受这份遗赠后会被别人议论。李辰阳安慰秀英,她圆满地完成了监护人的职责,这是老人自愿给她的回报。至于别人对她议论是因为他们对意定监护还不理解。

家人相聚,共享天伦之乐

家人相聚,共享天伦之乐

管账监护,邻居伸出援手

78岁的钱申昌居住在上海长宁区一家护理院。他多年前离婚,儿子一直跟随前妻生活,从未与他来往。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钱申昌逐渐失去了自理能力,生活艰难。在他最无助的时候,邻居钱凤梅伸出了援手。

钱凤梅和钱申昌是三十多年的老邻居,两家人经常相互照应。几年前,钱凤梅的丈夫病重,钱申昌时常帮忙。这份人情,她一直记在心里。

后来钱申昌身体每况愈下,几次发病都是钱凤梅及时把他送到了医院。可让邻居照顾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钱申昌想把房子卖掉,去养老院度过晚年。但问题又来了:没有监护人签字,养老院不能接受。

在朋友建议下,钱申昌找到了公证员李辰阳,他希望让邻居钱凤梅做他的监护人,可钱凤梅的女儿小乐却不同意。在小乐看来,母亲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哪有精力去照顾邻居呢?万一照顾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有了麻烦怎么办?钱凤梅听了女儿的话,最初拒绝了钱申昌。

小乐代表着大多数人对待意定监护的态度,李辰阳说:“很多人愿意照顾他人,但不愿意做监护人。因此公证员还有个‘多余’的事情,就是要去劝导有意向做监护人的人,鼓励他们放下顾虑,在法律文书上签字。”

2018年4月,钱凤梅终于接受了李辰阳的建议,签字成为钱申昌的意定监护人,钱申昌也因此顺利入住养老院。

作为监护人,钱凤梅的一个重要职责是管账。由于钱申昌难以下床活动,他把银行卡和密码都交给了钱凤梅保管,日常开销由钱凤梅代为支取。有了监护人的法律身份,她去银行取钱也不会受到工作人员质疑。

为了帮邻居管好“钱袋子”,钱凤梅记了厚厚一本账,里面贴满了发票和收据,详细记录了钱申昌的每笔花销,每个月还会做一次总结。钱申昌的日常生活事项都由钱凤梅代劳,但每一项重大决定都会事先征询他本人的意见。

2019年初,钱申昌从养老院转到了护理院,费用支付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于是,钱凤梅来到公证处,在改变支付方式之前,她和公证员一同将此事告诉钱申昌。而公证员也询问了老人的意见:“护理院的收费和养老院是不一样的,现在要变更划款的账号和收款人以及金额。钱凤梅每个月从你账户里面拿现金出来,支付到护理院,你觉得这个方案可以吧?”“可以可以。”钱申昌点头认可,随后又签字确认。

在钱凤梅看来,监护人的“工作”并不轻松,事情又多又杂,压力也很大。去年夏天,她为了照顾老邻居,天天往养老院跑。后来钱申昌身体好转了,钱凤梅却累得病倒了。但让她感到欣慰的是,目前家人对她的监护工作非常支持,经常在她力不从心时过来帮忙。

在李辰阳的建议下,钱凤梅定期写监护报告,记录下监护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钱凤梅的姐姐钱凤娣擅长操作电脑,她帮妹妹把监护报告做成电子版,在微信上发给李辰阳,非常方便。

“监护报告内容主要是两部分。一个是监护人做了什么事情,也就是监护事务。二是监护事务所产生的费用,叫财务收支报告。”李辰阳解释说:“在意定监护人是非近亲属的情况下,交了这个监护报告,将来老人失能失智后,其他法定监护人对意定监护人提出质疑时,意定监护人可以把报告拿出来,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转变观念,破解监护人难找

从2015年开始,李辰阳就一直把意定监护作为自己工作和研究的重点,他在这个领域也越来越有发言权。最近三年,他已经办理了一百八十多起意定监护公证。

李辰阳介绍说,找他咨询意定监护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但很多老人都面临一个问题:监护人难找。

67岁的兰姐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兰姐的身世很坎坷,从小体弱多病,被父母托付给外婆抚养长大,因此她和其他兄弟姐妹感情疏远。丈夫因病去世后,兰姐一人生活。

她有严重的心脏病,医生建议她尽早进行手术,更换心脏瓣膜。但手术的时间却一拖再拖,因为找不到监护人给她签字。

2018年初,兰姐在路边突发心脏病,幸亏抢救及时才挽回了性命。死里逃生后,她迫切想找一个人,替自己在“救命”时签上名字。她联系了几个亲近的朋友,也带他们去过公证处,但没人愿意在监护协议书上签字。

“他们平时都很关照我,但一听要在法律文书上签字就犹豫了。”兰姐很无奈:“找监护人要两厢情愿,不能强人所难。”

李辰阳鼓励兰姐不要放弃,建议兰姐把老同事杨强作为第一“目标”,因为杨强曾陪兰姐来过几次公证处。“他既然愿意到公证处来,说明他有这个意愿。如果根本就不想做意定监护人,来都不会来。”李辰阳分析说。

2018年12月14日,兰姐带着杨强和另一名好友再次来到公证处。李辰阳向他们仔细解释意定监护人的重要性和所受到的法律保护。这次,杨强终于放下顾虑,签字成为了兰姐的监护人。

“我了解到意定监护人的法律地位高于法定监护人,这样我就不怕她的亲属来找麻烦了。这个公证既是保障她,也是保障我,所以顾虑基本上没有了。”杨强说:“这种方式确实好,万一我以后老无所依,希望也有这样一个人来帮助我。”同时,兰姐的另一位朋友自愿担任监督人,如果监护人失职或不作为,监督人有权向公证处报告。

随着意定监护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李辰阳越来越感受到这种监护方式的重要性。其实社会上热心的人很多,很多人都说,“我可以做帮助他人的事情,但是要在法律文书上签字,反而不敢落笔了。”

在李辰阳看来,要破解这种局面,还需要大家观念的转变。而公证员要做的就是,让热心的人放下心理负担,告诉他们意定监护人的权利和限制在哪里?也同时告诉他们,法律对意定监护人有保护的制度。

人称“叶坚强”!嘴上佛系内心热血的90后女孩叶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决战脱贫前线】大凉山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带着乡亲们“漂漂亮亮”脱贫

一袭白衣,两代传承!援汉北京医疗队年龄最小的她,令人刮目!

【决战脱贫前线】返乡创业新农人!一个高光白领的蜕变……

绽放在炉台边的玫瑰:辽宁鞍钢股份炼铁总厂二高炉作业区茵芭操作工李珊

热门专题

更多

中国妇女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_法律帮助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微信号

zgfn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