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养老院 当你老了,去哪里安度晚年?

特别提醒 2019-04-22 14:42:00 0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到2030年,平均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位老人。如何赡养家中的老人,怎么度过自己的晚年,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民政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7年9月,我国养老机构总数超过14.46万家,相比2012年底的4.43万家增长达226%。去机构养老,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养老生活的一种选择。

未标题-2

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晚年生活幸福感。

养老机构种类多,选择更多元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分为公办非营利性和民办营利性。

公办养老机构由政府出资,属老年福利事业单位,运营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优先服务于弱势老年群体,主要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老人优先入住,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据了解,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公办养老机构一般要求入住者或其监护人有当地户籍。

部分设施较好的公办养老机构由于环境优美、管理规范、人员专业、医疗条件好且收费不高,床位极为紧张,想入住需要排队等几年,甚至十几年。

民办养老机构面向市场,自负盈亏。为了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其环境、服务也较为多元化。其中一部分中高端养老机构以豪华的设施、优美的环境、高质量的服务、人性化的社交娱乐氛围,对接“高净值”老年群体的入住需求。国家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然而对营利性养老机构,是没有“指导价”的,它们自身有定价权。和高端的设施服务相对应的,往往是较高的收费。

养老机构的名称更是多种多样,公办的名称一般有:养老院、敬老院、老人院、福利院等。民办营利性质的名称则多种多样,有养老社区、老年公寓、长者公寓、颐养院等等。对此我国并无统一规定。

除了传统的民办、公办形式之外,近几年,大型国企、商业保险集团开始试水营利性中高端养老项目,如上海陆家嘴集团在上海五环内开办高端养老社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在北京二环附近开泰康人寿、中国人寿、合众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均已在全国多地布局中高端养老项目。

尽管国家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建设,但由于传统观念、固有印象和个别养老机构曾有“虐老”事件、安全事故等被曝光,公众对机构养老这种方式尚存疑虑。

华南理工大学数据新闻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心理学系2017年联合推出的《养老舆情调研报告》显示,公众对养老机构的顾虑有:饮食卫生差、服务差、环境差、收费高、设施配备单一、“一床难求”、远离家人、虐待、孤独、医疗水平低、安全隐患等。

那么,目前的养老机构环境设施、服务水平是怎样的?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高端养老机构:设施豪华,远未住满

这家由商业保险集团创办的高端养老机构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占地14万平方米,室内外花园、二甲医院、超市、自助餐厅、老年大学、电影院、健身房、恒温泳池等一应俱全,装潢陈设无不典雅精致。

老人的居住环境是一室一厅或一室两厅的单元式住宅,均参照五星级酒店标准精装修,配有“新风”空气循环系统。沙发、电视柜、餐桌、酒柜一应俱全,卧室配欧式软包双人床、提花地毯、床头柜和梳妆台,美观温馨。大一点的户型还有宽敞的书房。落地窗提供了充足的采光。

厨卫设施也是一流的:每户配独立卫生间和厨房,浴池能侧开门,30秒注水完成。整体厨房贯穿了无障碍设计,方便老年人。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均为知名品牌。

公共区域十分人性化。室内泳池设在下沉式花园中,采光良好,池水恒温29℃,水深0.9米~1.2米,配有升降椅,方便坐轮椅的老人下水做康复训练。

不少老年人担心入住养老机构之后孤单寂寞。这家机构设有专门的社交会所,老人可以坐在一起打牌、种植、弹琴唱歌、喝茶聊天。老年大学开设了六十多门课程,除请了部分专业人士任教之外,有相当一部分课程的老师,是这里的“居民”。

住在这里的老人多为高知、高净值人群,有电影导演、知名演员、作家、书法家、大学教授、原国家队教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学家,等等。他们发挥余热,在老年大学开设了书法、绘画、钢琴、舞蹈、科学、名著鉴赏等多门课程。为了鼓励老人参与活动,养老院实行“时间银行”制度,可通过参与学习来换取积分,减免入住该机构的月收费。

探访当日,不少老人正在老年大学准备上课,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这里的“居民”刘阿姨主动和记者攀谈了起来。刘阿姨虽然已年过九旬,但腿脚灵活,思维敏捷,十分健谈。刘阿姨老伴去世,儿子定居国外。她在国外住不惯,又不想打扰儿子的事业和家庭,便回国独居。自己住了一年之后,又觉得孤单寂寞,于是出租了一套房子,用租金缴纳养老机构每月的费用,住了进来。

刘阿姨在这家机构住了三年,最大的感受是不孤独了。她独居的时候,从早到晚只盼着儿子打来电话、发来信息。然而现在,儿子想给她打电话要提前“预约”,因为她的“日程排得很满”,遇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书法、谈往事、喝下午茶,特别充实。她最大的感受是,独居时她只能自己对着空气说话,现在终于有人听她说话了。

“这对我来说是有尊严地老去。”刘阿姨说,“不求人,不给家人添负担、精神家园不孤独。”

据这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介绍,入住时,会有医生对老人身体、精神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别入住该养老机构的五个区域:独立生活区、协助生活区(半失能老人)、专业护理区(完全失能老人)、积极照护区(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及临终关怀区。这也是目前中高端养老机构的通行做法。这里的护工平均年龄20岁左右,均为护理专业毕业。

与高端的环境和服务相对应的,是较高的价格。入住该机构需购买总价约30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的分红型保险,或交纳150万元押金,再根据入住套间的户型大小,月付2万元左右的费用。如果是失能老人,则需交纳20万元押金,每月服务费2万元到2.4万元不等,其中含护理费。

相对于高昂的入住费,这里伙食费适中。一日三餐加茶点,均由某五星级酒店厨师掌厨,月收费1600元。

由于市场定位是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老年群体,这家机构并未住满。两室一厅的户型可容纳1000人,目前只入住了两百多人。

在高端养老机构中,也有收费并不那么高昂的。记者走访了一家由国企开办的,位于北京市西二环金融街的养老机构。该机构紧邻地铁、大型购物中心、知名三甲医院,地处繁华闹市,交通十分便利。同样是康复医院,屋顶花园、水疗馆、棋牌馆、电影院等文娱休闲设施一应俱全,配新风系统,每个房间有独立无障碍卫浴,公共区域装修豪华且人性化,三餐和点心种类丰富,还有针对糖尿病、痛风老人的替代菜品。

但这里居住面积较小,每人一间30平米左右的房间。入住需交纳20万元左右的押金,再根据房间大小,月收费1万~2万元。由于2017年底刚建成,318个房间只住了27位老人。

大部分养老机构是限制老人外出的。这两家高端养老机构的做法是,如果想出门,可经家属同意,老人自己签字后,在约定的时间段外出。机构也会组织有行动能力的老人外出活动。

“候鸟式旅居养老”,也是高端养老机构的一项服务。据了解,多家机构在三亚、青岛、北京、杭州、成都等地都有连锁,老人如果想去游玩,可“旅居”于当地连锁机构。

未标题-1

提升质量,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良莠不齐,规范化尚在推动

除上述两家之外,记者还走访了其他几家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发现服务和环境良莠不齐。同一个公司旗下的不同养老项目,设施服务相去甚远。

极个别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十分明显:首先是通风不佳,采光不好,阴暗且有异味。其次是无独立卫生间和浴室,全层老人共用一个公共卫生间。第三,房间狭小,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摆放两到三张1.3米宽的床位,较为拥挤。第四,楼道狭窄,无轮椅挪动空间。第五,几乎无绿化。

其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对养老机构选址、平面布局、道路交通、供暖、通风、空气、装修、安全疏散与紧急救助、噪声控制与声环境设计都做了非常详实的规定。

如单人间使用面积不得小于10平方米、双人间不小于16平方米,走廊预留净宽不小于1.8米的轮椅错车空间,室内留有轮椅回转空间、具有天然采光和通风条件等等。这些都是出于消防、健康等因素考虑而制定的,但事实上部分养老机构达不到这些标准。

2017年12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管理方面的首个国家标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规定了生活照料、膳食、清洁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心理支持服务等多项服务标准,如进行护理服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护士执业资格;应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和休闲娱乐项目;食品储存生熟分开、餐具须经严格消毒等。但记者走访的个别民办养老机构尚未能达到这些要求。

只要在网上搜索,就能发现不少养老机构是以“高端”为定位的。但是怎样算“高端”,怎样是“低端”,国家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值得期待的是,养老机构全国统一评级正在推动。

据了解,近些年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江苏等多地相继推出各省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标准。广东省2018年评出的首批“五星级”养老院有19家,多为公办社会福利性机构。上海市养老机构评级最高等级为三星,评出的全部为公办。记者咨询了其中多家,床位均已排到十几年之后,而且由于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为目的,原则上不提供单间,基本都是双人间。这些评级是自愿报名的,由于大部分省市的评级规则要求参评机构具备较高入住率,所以很多高端营利性养老机构并未参加评级。

2018年10月,民政部发布《关于国家标准<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的通知》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将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机构评级管理制度。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一方面要靠法律法规的完善、国家标准的制定和落实,一方面也靠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2017年民政部、公安部等六部委联合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对全国4万多家养老机构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整治隐患19.7万个,依法取缔、关停、撤并安全隐患严重、无法有效整治的养老院2000多家。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强化民生兜底保障”一节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并将其纳入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范围。

相信在国家、各级政府、养老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养老机构会日趋规范化、标准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幸福感和安全感。

 

对话专家

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有需求的老人能找到适宜的养老机构?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年轻人是否该为老年生活早做打算?法律会从哪些维度,保护养老机构老人的权益?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以及北京朝阳区法院法官尹航。

1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

《中国妇女》:民政部门不再受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申请。此政策有何意义?

张盈华:这意味着放低准入门槛,拆除阻挡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高墙,是落实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重要举措。

首先,有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目前我国老年人数已达2.5亿,每年还会新增七八百万人,80岁以上高龄人口数将保持50年的增长,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其次,有助于解放劳动力。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开始陆续步入老年家庭,家庭养老负担较重的问题便暴露出来,亟需社会养老服务“替换”家庭养老,为劳动力释压。第三,有助于发展朝阳产业。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养老服务业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降低准入门槛,有助于这一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

需要强调的是,放低门槛并不意味着对养老服务质量放松监管。除了政府监管,还要跟进企业自律和行业监督,否则,易出问题。例如,个别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并收住老人后,却迟迟达不到消防标准,这就是自律不够、监督过松、监管不严造成的。

《中国妇女》:养老机构星级评定会普及吗?国家将会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保证养老服务质量?

张盈华:星级评定和奖励政策有助于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质量竞争,是政府实施养老服务质量监管的一种手段,可以采用,但要适度。因为星级评定属于行业监管行为,应尽可能交给行业自律组织,政府不宜介入过多。还要关注星级评定后出现“价涨质不优”的问题。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保证有赖于:一是评优和奖优等激励措施;二是负面清单和信用惩戒等约束手段;三是如果服务不好,老年人不住或退房等造成的优胜劣汰市场选择。

老年人作为需求方,可以有更多选择的前提,是要增强其购买力。目前各地实行的老年护理津贴、高龄津贴及正在多地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都是有益的尝试。

《中国妇女》:有些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有些则空置率较高。如何让有需求的老年人找到适宜的养老机构?

张盈华:床位空置说明供给与需求错位。第一,床位太远,老年人不愿住;第二,床位太贵,老年人住不起;第三,床位太差,老年人不敢住。

机构养老要有吸引力,需要做到:一是改善服务质量,增进服务透明度,使老年人放心入住;二是改良服务内容,引入医养结合、康复护理,使老年人住有所值,住得其所;三是增强服务购买能力,例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为符合条件的长期失能者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妇女》:现在的年轻人、中年人,需要购买商业保险,为以后的老年生活做打算吗?

张盈华:老龄化将长期存在,在30年时间内,公共养老金就会由2.7个人供养1名退休者,转变为1.2个人供养1名退休者,制度供养负担加重这已是不争的客观现实。如果想只依靠政府提供的公共养老金过上与退休前一样的生活水平,不太可能,除非工作一代的缴费翻番,这显然不公平。因此,现在年轻一代、正在工作一代,应当及早准备,尽早储蓄。因为,储蓄时间越久带来的时间价值就越高,退休时积累的资产就越多。

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不错的选择。2018年5月1日国家在福建(含厦门)、上海和苏州试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一年后,也就是2019年5月1日,税收优惠措施将纳入基金、银行理财等其他金融产品。无论是通过保险还是通过储蓄,人们都应当未雨绸缪,尽早打算,长期储备。

《中国妇女》:目前养老机构的纠纷有哪些?法律法规如何降低人们对机构养老的安全顾虑?

尹航:目前涉养老机构的纠纷当中,比较多见的是老人意外摔伤或被同屋老人打伤。如果是失能老人在养老院摔伤,一般认定养老机构承担责任。如果是半失能或生活完全自理的老人意外摔伤,养老机构又并无过错,那么老人一方自行承担责任。如果和同屋老人发生口角被打伤,由伤人的老人及其家属承担赔偿责任,养老机构如果没尽到及时劝阻等义务,要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如果是护工侵权,故意虐待老人,那么由养老机构承担责任。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禁止侮辱、歧视、虐待老年人。《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对老人有歧视、虐待、遗弃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省市也出台了监管办法。如北京市将构建“养老服务机构诚信信息管理体系”。2018年出台的《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监管办法》明确,养老机构如存在欺老虐老行为、安全责任事故、违法违规开展金融活动、弄虚作假套取骗取财政资金等情形,将被录入诚信黑名单。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指出,到203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25%左右。

人称“叶坚强”!嘴上佛系内心热血的90后女孩叶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决战脱贫前线】大凉山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带着乡亲们“漂漂亮亮”脱贫

一袭白衣,两代传承!援汉北京医疗队年龄最小的她,令人刮目!

【决战脱贫前线】返乡创业新农人!一个高光白领的蜕变……

绽放在炉台边的玫瑰:辽宁鞍钢股份炼铁总厂二高炉作业区茵芭操作工李珊

热门专题

更多

中国妇女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_法律帮助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微信号

zgfn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