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丝路,博物馆中看“一带一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就让我们在博物馆中寻访那些璀璨的历史遗珠,领略和展望“一带一路”昨天的灿烂与明日的辉煌。
回眸古丝路起点上的繁华
推荐人/李亚丹
兵马俑巍然屹立在丝绸之路的起点
秦始皇兵马俑巍然屹立,黄帝陵祭祖鼓乐不断,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子闪耀着熠熠佛光,西安城墙诉说着古都昔日的繁盛……这里是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在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上,古都长安耀眼夺目。
我一直都很好奇,当时的长安城,四夷宾服、万邦来朝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为何吸引了各国使节、商团、学者纷至沓来,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遥远而又气象万千的大唐盛世有何魅力?探寻丝绸之路起点的博物馆,或许能告诉我想要的答案。于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成为我西安之行的首选“打卡地”。
走进博物馆,一件件馆藏文物仿佛在低声向我倾诉,展示着记录三秦大地的“成长纪念册”……
镇馆之宝-镶金兽首玛瑙杯
这是一件颇具异域风情的“镇馆之宝”——镶金兽首玛瑙杯。初看此杯,它神秘的兽首装饰、独特的造型都与世俗格格不入,仿佛横空出世一般。原来,这是来自西域的玛瑙原料和当时希腊半岛流行的“来通”角杯造型,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模仿新奇的宴饮方式的见证。思绪穿越千年,我望着镶金兽首玛瑙杯出神,仿佛看到一条玉石之路、贸易之路、文明交流之路绵延在地中海沿岸至长安城的广袤大地上。
镇馆之宝-三彩骆驼载伎乐俑
这样带着西域风格的珍宝还有很多:精美透亮的水晶八曲长杯、价比黄金的凸纹玻璃杯甚至还有许多中亚、西亚国家的金银货币……这些当年经丝绸之路汇向长安的宝物,囊括了西域诸国的风格,渗透在艺术、着装、生活习惯以及手工艺制作等各个方面,真实再现了丝路起点的“外贸圈”。透过这些瑰丽奇特的文物,我们仍能触摸到丝绸之路为唐朝带来的文化交融、活力繁华的脉搏。
西安自古便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集散八方、辐射全国的地缘优势。往事越千年,如果没有丝绸之路的畅通活跃,就不会有这些精美文物的诞生;如果没有唐朝包容多元的社会文化,这些宝物也不会为我们留下独特的历史记忆。
鸳鸯莲瓣纹金碗
千年丝路,又闻声响。这座领衔过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中,一路铿锵前行。往返于中国与中亚、欧洲之间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正在缩短中国许多城市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距离,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在新的贸易之路上来回穿梭。
采撷大漠中的文化交融之花
新疆,神秘、古老、惊艳,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往之地。山川壮丽,瀚海无垠,碧波万顷的草原、光怪陆离的戈壁、千里冰封的昆仑、变幻莫测的大漠;这里既是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瓜果之乡、金玉之邦,又是古迹遍地、民俗奇异的“地下博物馆”,古墓群、千佛洞、楼兰遗址、交合故城,在这片占中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七彩土地上,埋藏着无数誉满天下的奇异故事。
新疆之行的最后一天,我带着儿子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希望能在领略过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后,通过博物馆的历史文化熏陶,在心中烙下更深刻独特的新疆记忆。
色彩绚丽的壁画记录着独特的新疆记忆
地处亚欧腹心,新疆是当之无愧的古丝绸之路要冲和东西方文化的荟萃之所,古代历史文物陈列馆便是最好的佐证。古老的化石、精美的玉器、惟妙惟肖的泥俑、色泽艳丽的织物、举世罕见的简牍、巧夺天工的壁画,以及古代新疆各民族的文字、货币,等等,一千多件展品,将这颗深藏在大漠中的文化历史明珠展现在我们眼前,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彩绘泥塑打马球俑
儿子最喜欢展厅中复刻古丝绸之路的沙盘模型,往来交易的商人形态各异,驮货物的驼队栩栩如生,凑近看,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熙攘的丝绸商路,眼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耳边是清脆的驼铃声与热闹的叫卖,儿子兴奋细致地观察着,足足看了十多分钟,还饶有兴致地问我,“丝绸之路现在还在吗?”我摸了摸他的头说:“在,丝绸之路一直都在。”
古尸展厅,是新疆博物馆的“宝藏”展厅,无数游人慕名而至。干燥、盐碱、无菌,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使新疆成为世界上出土古尸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地区,在展出的21具古尸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历经四千年不腐的“楼兰美女”。面对玻璃柜中的“楼兰美女”,儿子既害怕又好奇,捂着眼睛从指缝中偷偷观摩,面色棕褐,尖高鼻梁,眼窝深凹,下巴尖俏,棕色直发披散于肩,浓密卷翘的睫毛清晰可见,逝而不朽,惊艳天下,不难想象这位不知姓名的异族女子,生前定是位倾国倾城的美人。
儿子转头对我说她像木乃伊,我说不一样,木乃伊经过人工防腐处理,而新疆干尸是自然形成的。21具古尸虽都长埋于此,但几千年前,他们来自于不同的民族、国家,通过丝绸之路迁徙至此,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隔阂,在历史中彼此杂居混融,才创造出异彩缤纷的新疆文化,“楼兰美女”便是一位美丽的“丝绸来客”。
新疆博物馆展厅众多,值得一去再去
楼兰、天山、伊犁、哈密,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曾经的西域,是遥不可及的边陲之地;而今的新疆,是熠熠生辉的漠上明珠。一度繁荣的古丝绸之路,绵延千年,传承不绝,如今发展成为惠及世界的“一带一路”,它独特而包容,悠远而现代,既印证了多元一体、多民族交融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又见证着更开放、更辉煌的新纪元的诞生,永远以最热情、开放、饱满的姿态,迎接八方四海的来客,在这里相逢相知,共享盛世。
倾听百年沉船之浪涛回响
推荐人/李梦娇 图片提供/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参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个偶然。我和朋友都是《盗墓笔记》的书迷,去年到广东玩,做攻略时发现了这个差点被我们遗漏的博物馆,里面展示的是从海底打捞上来的宋代商贸古船,就像书中写的那样,我的兴趣一下被勾了起来。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世界三大著名沉船博物馆之一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坐落在海岸一角,像起伏的海浪,也像振翅的海鸥,在它璀璨的外观下,包裹着一艘满载千年历史的古船。进入场馆,我直奔盛放古船“南海I号”的水晶宫而去,一艘伤痕累累的古船裹挟着淤泥,满载斑驳的文物,被眼前这个巨大的玻璃缸无限放大。现代文明与历史文物就这样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破败的船体,摇摇欲坠的桅杆,在沉入海底的瞬间,是否想过还有重见天日的那天?我不由地想,它是从何处出发又驶向何处,这样一艘货船载着怎样的货物,沉没所造成的损失该怎么赔付?正出神时,朋友突然伸手在我眼前晃了晃,拉我到陈列馆看从海底打捞出来的文物。
随“南海I号”打捞出的浙江龙泉窑菊瓣纹碟
各种金、铜、铁、瓷、玉器类文物有4500多件,宋代铜钱6000多枚。瓷器造型独特,工艺精美,虽然明明是易碎品,却在一场浩劫中完好地保存下来,完成和我们每一个参观者的命定相遇。朋友感慨,这些瓷器太好看了,工艺和现在景德镇生产的瓷器相比也完全不逊色。
回溯历史,好像看到宋代那艘满载货物的商船正向我们驶来
宋朝经济空前繁盛,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靠海的南方城市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再加上政策的支持,海上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宋代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均处于当时国际领先水平,船只体积大,船体也十分牢固,沉寂近千年,依然保存完好。我国瓷器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在没有便捷交通工具的时代,海上丝路是促进世界交流、贸易往来的神来之笔,也奠定了外国人钟爱中国瓷器、茶叶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国东南沿海经济飞速发展,广州仍然是首屈一指的港口城市。如今,成百上千艘巨轮每天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满载着产自中国的各种物品去往世界各地。跨越八百年的历史长河,那艘传奇的海船正穿越猎猎海风,扬帆再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