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父亲节,一朵小红花送给“长大”的爸爸

聚焦 2022-06-22 10:30:28


时代在进步,爸爸在“长大”。爸爸博主做亲子内容风生水起;爸爸创业者围绕父亲教育另辟人生赛道;还有更多爸爸在居家生活中领跳健身操、洗手做羹汤……这个父亲节,很多爸爸应该得到一朵小红花。

最近,《爸爸当家》这个聚焦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综艺节目火了,从《爸爸去哪儿》到《爸爸当家》,十年间,爸爸们 “长大”了。尤其在近一年,《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父母要共同参与家庭教育;“双减”政策把孩子还给家庭陪伴。社会和家庭,政策和现实,都对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是个爸,更要像个爸

文/项爸

项鹍 原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为孩子改变人生赛道,担任亲子育儿节目主持人,如今创业做母婴知识内容服务,在养育两个女儿的道路上,不断找到人生新追求


有养育能力的爸爸万里挑一


我有两个女儿,颜值都在线,经常被路人怀疑是混血。我肤色黑、老婆非常白,她怀孕之初,我一度暗自揣测孩子会不会是“斑马色”。


当然,那时的担忧远不止孩子的肤色。“不知道如何做一个爸爸的忧虑”总让我愣神。我清楚地知道,主动预习且持之以恒学习怎么养孩子,对我来说并不容易,但我对工作却能保持长久的认真和热情。我想了个办法,不如把工作和学习养孩子变成一件事。于是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一名主持人,我向领导提出申请——做亲子育儿栏目主持人。


2014年,我的首档亲子栏目《阳光芳草地》开播,和大女儿米粒成长的时间线重合,从孕早期到晚期、从新生儿到幼儿、从学前到小学,一做就是七年。小米粒的到来,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甚至帮我找到了未来的创业方向。


夫妻是半径,孩子是圆心


我一直觉得男人主内或主外,并不应该是个人喜好和计划,而是家庭需要。


初来北京时,我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没钱没房没车。当很多人都在回避生孩子的时候,我却下定了决心做父亲。小米粒的到来,让一个严阵以待的两口之家迅速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那时,我们没有长辈助攻,也没有闲钱请保姆。但是我尽可能地把所有时间交给孩子和家庭。


“把自己无条件交给孩子,把时间完全按家庭需求分配。”在没经历过的人眼中是虚幻不着边际的,我一开始也不理解,但真正把自己交给家庭,和孩子共同成长,好像又重新活了一次的感受很奇妙。主持人工作时间相对灵活,我开始坚持“八小时工作制”陪娃。早上和爷爷奶奶们一起在公园遛娃,米粒爱跑爱跳,摔了磕了自己爬起来。遇到下雨天,水坑也是随便踩。为了让她多尝试,我扛起了“尝鲜之旅”的大旗,当孩子王,带着她和同龄的孩子们去体验电子音乐、游泳、马术、合气道、击剑……有时灵机一动,带她走上主持台,哪怕不说话,米粒也能体验面对上千人所需要的勇气。


常听人说,女儿的择偶观取决于父亲,我便努力做女儿眼中的“完美男人”。我开始有目的地专访、对谈教育家、音乐人和运动员,他们的解读和专业视角,让我一次次茅塞顿开。


小米粒刚出生的时候,我把专家的说法奉为圭臬,一切育儿的决策都来源于“专家说”。而我老婆却恰恰相反,邻居大妈一句胜过专家千言。一次和教育家尹建莉老师对谈,她的话一下刺激到了我,“如果一个孩子把遥控器扔到鱼缸里,说也不听,你会怎么办?”尹老师说,“那就让她扔个够”,尊重并呵护孩子的天性,就是最好的教育。


2016年,我参与台里优秀节目评选。做亲子育儿节目的三年,也是看着孩子一厘米一厘米长大的三年,提前埋伏在会议室门口的米粒推开门大喊“爸爸”,评委掌声响起,我也得到了十佳栏目创新奖的肯定。


一米宽,一百米深


在小米粒半岁时,有专家说“孩子在半岁左右很喜欢父亲的磁性嗓音”,我一下子就听进去了,别的不行,磁性嗓音我还是有的。从那时起,每天讲故事成为我家雷打不动的日程,四岁半的小米粒,已经把近千册绘本听过3~4遍。


米粒四岁时我发现她平卷舌不分,这对一个主持人爸爸来说打击很大。我开始每天带她出“早功”,从口部操到基础发声、从单双音节到成语、从绕口令到古诗词,每天半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就完全被纠正。现在我们的亲子阅读升级到了读新闻。最近一次,她趴在我身上研究痘痘,“爸爸,你该不会是猴痘病毒吧!”我忍俊不禁又偷偷翻出了她四岁前的录音来听。


如今的小米粒七岁了,正从他律逐步走向自律,不用强迫就懂得分享玩具和照顾妹妹。看着两个长相相似、脾气性格却完全不同的孩子,我经常不敢相信,我都当爸爸了,还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其实父爱是需要觉醒的,和妈妈的养育不同,父亲没有哺乳,没有激素的改变,不像母爱在形成中就仪式感满满。但孩子从来都不是等你准备好了才来到世界上的,不会做爸爸没关系,只要肯学。经济条件没达标没关系,只要有爱,甚至还可能帮你开拓出前所未有的自己。


现在,我把精力放在母婴、亲子育儿知识内容服务上,希望传递更多通俗的科普内容给曾经和我一样迷茫的新手父母。做爸爸前,我曾对生活现状不满,臆想自己如果回到过去重活一遍会有怎样的境遇,但有了孩子之后,我才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笨爸爸工房,给父爱一个切口


口述/张旭健 文/木芽

张旭健(前排中)笨爸爸工房项目创始人。2016年至今,作为两个女儿的父亲,经历了自身的父职成长,也见证了父爱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要回到“我的家”


我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但是我并没有底气说自己是一位多么称职的父亲。曾在广东打拼了二十多年,从金融小白领到企业高管,我渐渐成了很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作为一家金融公司的顾问,我经常奔波于不同的城市,一年到头在家也待不了几天。妻子郭晓利是资深社工,曾获评“全国青少年事务社工榜样”“中国百名社工人物”。我工作太忙,妻子常常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唯恐别人误以为自己是单亲妈妈。


直到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是女儿生日,我给孩子网购了生日礼物,打电话过去想听听女儿收到礼物的惊喜反馈,却听到这样一句话:“爸爸,你什么时候来我们家呀?”——“我们家?”原来在女儿心里,我根本就不是她的家人,我是个外人啊!


这对于一位自诩辛勤付出的父亲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那个时候我已经四十岁了,突然发现自己只是个在外漂泊的人。经过深刻反思,我辞职了,因为女儿一天天长大,她不会等我。2014年,我们全家从广东中山搬迁到了千年古都洛阳,开始试着让生活慢下来,我也终于回到“我的家”。


父爱和木艺的奇妙组合


当我把父亲教育当作一件事来研究时,发现其实像我以前一样的“影子爸爸”特别多,他们“没时间”也“不知道”怎么陪孩子。我就在想有个什么切口,给这些爸爸创造机会让他们和孩子在一起。于是,我和妻子共同发起了笨爸爸工房,希望以亲子木工为媒,打造一个让爸爸和孩子们一起疯玩、一起创造高质量陪伴的地方。


在一次活动中,遇到这样一个小女孩,刚开始自我介绍的时候非常害羞,一直躲在爸爸身后。小姑娘年龄小,锯切打磨时比较吃力,就对爸爸说:“爸爸,这个太难弄了,我们肯定完成不了,我不想做了”,爸爸耐心地回答:“没关系,你先去玩一会儿,爸爸帮你搞定。”到活动结束分享感悟时,小女孩紧紧拉着爸爸的衣角,小声说:“这是爸爸第一次这么长时间陪我做玩具,谢谢爸爸。”爸爸一下子就哽咽了,他说:“我整天忙工作,很少陪孩子,孩子也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样的话。我觉得特别愧疚,以后一定要多花点时间陪伴家人。”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结合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我们打造了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的“父爱木工课”。很多爸爸在活动现场潸然泪下,同时也得到了每一位妈妈的高度认可。


曾有一位妈妈对我说:“我跟孩子他爸关系很差,他每天下班回家很少有笑脸,我其实早就对他不抱希望了。前几天去参加你们的活动,我完全没想到他在分享的时候会感动到说不出话。这几天他居然会主动跟我聊孩子,回家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我们俩终于有了共同话题。‘笨爸爸’让我们有了一次改善关系的机会,我觉得很幸运。”


支持男性成为更好的父亲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加重视父亲的参与。陪孩子不仅是责任,更是权利,研究表明,陪伴孩子能够缓解爸爸的心理压力,提升其心理成熟度。


很多人好奇我们为什么叫“笨爸爸”,其实这源自胡适先生的一句话:“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做爸爸需要下“笨功夫”,做父爱教育更需要有“笨精神”。


六年来,笨爸爸工房已经在全国39个城市落地,累计服务超过8万个家庭,也从公益实践中逐渐找到了社会企业道路,获得了中国好公益平台优质公益产品、最具发展潜力社会企业TOP20、中国金牌社企等数十项荣誉。


我们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尽自己一份力量,支持男性成为更好的父亲和照顾者。无论家庭教育、劳动教育,还是未成年人综合素养的提升,都需要爸爸的参与。父母共担育儿责任,方能够真正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爸爸有力量 家庭有希望


文/卢鹏飞

卢鹏飞  深圳市龙岗区都会中央幼儿园园长,父职教育推广者

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十余年,我亲历了无数场孩子的校内活动,包括家长会、运动会、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典礼、家长助教等,绝大多数都是母亲参加,有些甚至由祖父母代替父母参与。今天父职教育缺失背后不仅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同时也涉及对父职教育理念和方法认知的缺乏。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不断升温,亲职教育,尤其是父职教育也越来越被社会、学校和家庭重视。从今往后,“子不教”和“家不好”都可以是“父之过”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角色并不缺席,甚至非常重要。历史上有很多家训都被看成父性教育的典范,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颜之推家训》《曾国藩家训》《治家格言》等。父亲是一家之主,是孩子的人格成长、道德伦理和知识技能的导师,是权威的象征,在相似的生活模式下,每一代沿袭着上一代的家庭教育模式,使得家庭关系和社会结构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样态。而在今天,社会环境和家庭格局都在变化中求平衡,父亲的角色和意义也在发生变化,我们需要适应时代重塑父亲的形象和价值。


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给予力量


发挥父亲的独特作用


强健孩子体魄。作为父亲,我一直把孩子的运动放在首位,带孩子做的最多的运动就是爬山和骑车。父亲大多喜欢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触觉、肢体运动游戏,给孩子以强烈的、大幅度的身体活动刺激,从而促进孩子身体发育。根据临床医生观察,和父亲接触较多的孩子,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较快,而且患有发育不良和感染传染病等的概率也较低。


促进孩子建立性别观念。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研究证实,父亲作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对儿童性别角色的认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与父亲的互动中,男孩容易建立男性角色认同感,形成正确的男性化倾向,比如男性化的行为和语言表达方式,坚强勇敢、喜欢冒险的性格特点等,长大后才能更加具有成熟的男性魅力。女孩在与父亲的互动和引导中克服对男性的陌生感,在不同阶段学会与男性建立各种关系,能用积极的态度处理与异性交往中的问题,成年后才能更理性地处理恋爱和婚姻关系。


带孩子“冲破天际”。曾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作品的《冲破天际》,讲述了一个自小就有航天梦的女孩,在爸爸的支持和陪伴下,经过种种磨练,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的确,科学的父性教育有利于孩子建立成熟独立、坚强果敢、富有冒险的精神品质。在与父亲的交往中,孩子容易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和操作能力,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一步在孩子心中建立成就感和自信心,朝着目标不断奋斗和进取。同时,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父亲通常会鼓励孩子直面挫折,或者提供给孩子面对挫折的方法,这有利于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母亲在孩子成长早期给予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和情感联结,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而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更多给予力量和理性的爱,只有这两种爱的融合,才能帮助孩子构建完整人格和良好品质。


父职教育需要迭代更新


学习新知跟上孩子成长节奏。当前社会发展非常快,随之带来的孩子学习成长环境也快速迭代更新。家长们经常会说搞不懂现在的孩子想什么,不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不知道怎么更好地跟孩子相处,总觉得自己的童年很简单,现在的孩子很复杂。那是因为我们用上一代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来应对孩子的成长问题,这难道不是“刻舟求剑”吗?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父亲,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理念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报刊书籍、网络资源、专家讲座等方式,了解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与孩子并排成长,表现为陪伴和内在引领。


爸爸也要平衡事业与家庭。在与爸爸们的沟通中,我经常听到他们说,很想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很想陪伴孩子,可是实在太忙了。优秀的职场妈妈常会被问到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其实,爸爸们也要回答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忙”背后折射出个人的价值取向。把绝大部分时间都分配在工作和社交上,只能说明在意识深处觉得工作社交相比陪伴孩子更重要。这就要重新思考,需要在二者之间进行取舍以达到平衡,腾出尽可能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而且是高质量的陪伴。


只要真正认识到家教立德树人的重要,认识到父亲与母亲携手教子全面成长的必要性,相信所有“理由”都不是缺位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