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解读白皮书|郑长忠: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同频共振的中国妇女事业发展

聚焦 2025-09-29 13:47:47

图片

郑长忠 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妇女研究会常务理事

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系统呈现了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

白皮书不仅梳理了我国妇女事业的历史性突破,更鲜明彰显出其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同频共振的核心特征。从政治参与到经济赋能,从教育公平到健康保障,妇女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权益维护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些实践既是中国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更深刻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文明发展的古老文明体,在数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民为邦本”的深厚文化基因 。在从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为理论根基,由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决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内核 。

经过数十年探索与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的版图。它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不仅追求经济增长,还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的有机统一。同时,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此外,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超越以实力抗衡为基础的丛林法则,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为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奠定了根本前提。

推进中国妇女事业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既体现为推动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的“量的覆盖”,更深化为保障不同群体全面发展的“质的提升”,而妇女事业的蓬勃发展,正是这一理念最深刻的实践注脚。 

在漫长的传统社会中,“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妇女发展,使其长期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妇女解放与反封建革命紧密结合——民主革命时期,便将开展妇女运动作为打破封建枷锁的重要内容,从思想和行动上为妇女挣脱压迫、追求平等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提出了“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党和政府更是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妇女地位实现历史性跃升:从法律层面确立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平等权利,到实践中为妇女教育、就业、参政搭建广阔平台。

如今,中国妇女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崭露头角,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覆盖面等指标显著提升。这一系列成就充分证明,推进妇女全面发展,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深化——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并非抽象概念,而是涵盖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群体,既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也重视不同群体的平等发展,让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在“质”与“量”的统一中得到切实落地。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全面开拓中国妇女事业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决定了其是“发展依靠人民”与“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统一进程。妇女作为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事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深度交融——在参与中释放力量,在共享中实现提升。正是在此互动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妇女,走出了一条实现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正确道路。

走好这条道路,既离不开长期坚守的关键遵循,更依托于将妇女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治理的系统行动——中国始终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作为国家行动,以全方位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推进,为“三个平等”筑牢根基。

在根本方向上,始终坚持五大关键遵循: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妇女事业纳入国家战略全局,以顶层设计定方向、法治保障强根基;二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破除性别歧视,在就业、教育、健康等领域筑牢公平底线;三是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扶持支持妇女参与新兴产业与社会建设;四是发挥妇女主体作用,弘扬“妇女能顶半边天”精神,激发妇女从“被动受益”转向“主动作为”;五是携手全球妇女共促发展,分享中国经验、参与全球治理,拓展妇女发展国际空间。

在实践推进中,以四大国家行动落实落地:一是完善妇女事业发展工作格局。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妇联协调、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体系,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合力,确保妇女发展政策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无缝衔接。二是统筹规划妇女发展目标任务。将妇女发展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明确各阶段妇女在健康、教育、就业、参政等领域的发展目标,实现妇女事业与国家发展同规划、同推进。三是加强妇女权益法治保障。不断完善以宪法为基础、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的法律体系,针对就业歧视、家庭暴力等问题强化法律约束与救济机制,以法治力量为妇女权益保驾护航。四是营造平等和谐社会环境。通过媒体宣传、校园教育、社区倡导等多种方式,普及男女平等理念,破除“男尊女卑”传统观念,培育尊重妇女、支持妇女发展的社会风尚。

从关键遵循到国家行动,二者协同发力,既明确了妇女事业发展的方向与原则,又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让“三个平等”从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践,推动妇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既是积极参与者、重要贡献者,更是平等受益者,让中国妇女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实现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与共享现代化成果的有机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既是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征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妇女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半边天”,既以“走在时代前列”的担当为发展注入动能,又以“共享成果”的获得感彰显发展温度,二者在互动中形成有机统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本的生动注脚。

一方面,妇女以主动作为的姿态走在时代前列,在现代化建设各领域担当作为、绽放光彩。正如白皮书所指,妇女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女性科技工作者占比达45.8%,从航天领域“铿锵玫瑰”到数字经济创业先锋,从乡村振兴“巾帼新农人”到实体经济管理者,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平等参与,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占比稳定,基层妇女议事会让妇女诉求充分表达;在文化繁荣发展中展现风采,女性文化工作者守护非遗、创作精品,传递新时代女性精神;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主动作为,“巾帼志愿服务队”“妇女调解员”化解矛盾、服务社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干奉献,以绿色实践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这种“走在前列”源于制度保障下的主体觉醒,平等的发展机会与广阔的建功平台,让妇女突破传统束缚,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书写时代答卷。

另一方面,现代化发展的成果以普惠共享的方式滋养妇女全面发展,为“走在前列”筑牢坚实根基。白皮书明确,妇女共享成果体现在多个维度:绝对贫困全面消除,“巾帼脱贫行动”让数千万农村妇女实现增收致富;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女性平均预期寿命达80.9岁,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不断完善;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义务教育性别差距基本消除,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占比达50.76%;社会保障不断夯实,女性养老、失业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生育支持政策持续优化;家庭生活更加美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推动男女平等分担家务,托育、养老保障缓解妇女家庭压力。这些成果的共享,既回应了妇女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激发了其持续奋斗的动力,形成“奋斗—共享—再奋斗”的良性循环。

从“走在前列”到“共享成果”,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妇女的主动作为为现代化注入独特动能,而成果共享又为妇女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这种有机统一,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让每一位妇女既能在时代舞台上建功立业,也能平等享有发展带来的物质与精神滋养,真正实现“奋斗有舞台、发展有保障、成果有份额”的美好图景。

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其本质要求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理念也深刻融入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全球视野中,携手全球妇女共建共享美好世界。

中国在自身妇女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妇女发展注入中国力量。一方面,中国积极分享妇女发展的“中国经验”,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践成果、《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实施路径、“巾帼脱贫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成功模式,通过国际交流合作传递给世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进妇女事业提供参考借鉴;另一方面,中国深度参与妇女领域全球治理,积极落实联合国妇女署相关倡议,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妇女交流合作,在教育帮扶、技能培训、健康医疗等领域开展跨国项目,助力沿线国家妇女提升发展能力、实现经济赋权。

从推动国际妇女论坛交流,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妇女发展援助;从倡导消除性别暴力、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共识,到支持女性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始终是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坚定推动者。这种既立足本国实践、又胸怀人类福祉的担当,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证明了妇女事业发展可以有多元路径,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深刻内涵,为推动全球妇女共同发展、构建更加公平平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独特而重要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