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重金找工作,当心得不偿失
不惜重金找关系
王芸是江苏南京的一名自由职业者,丈夫陈凯是公司员工,独生女儿 叫陈菁。和所有父母一样,夫妇俩望女成凤,在女儿身上花了大笔钱财, 只希望女儿能考上一所重点大学。 2009年陈菁参加高考,但成绩不理想,如果想上南京的高校读本科有一定难度。一家人反复斟酌,最终选择了苏北一家理工类的本科院校。 女儿考上大学,按理说王芸夫妇应当松一口气了,可一想到女儿的就 业,就开始犯愁:女儿没有考上一流 大学,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十分困难。 经过反复考虑,两人达成共识:无论付有能力有信心,才能在职场如鱼得水出多大代价,都要为女儿找一份待遇比较好的国企或银行的工作,而且最好能够争取到编制。但仅凭夫妇俩的力量,这一愿望很难实现。于是,王芸想到了朋友中有个能人叫张鹏。他路子多,能力强,为不少朋友的孩子介绍过好工作。
2013年春节后,王芸找到张鹏想请他帮忙,让女儿进平安银行工作,最好是有编制的正式员工。张鹏说,这个忙可以帮,但要进平安银行很难,不花钱疏通肯定不行。王芸明白张鹏的意思,当即表示只要能如愿,愿意花重金。
为慎重起见,王芸请朋友张吉代为起草了一份委托协议:“女儿陈菁毕业后欲进平安银行工作,要求是银行在编的正式员工,并在本市四城区网点工作。张鹏协调办理此事,事成后王芸付给张鹏 28万元。如不成,全额退还。”张鹏、王芸和张吉分别在协议书上签了名字。签下协议的当天,王芸就给了张鹏 2万元预付款,张鹏出具了收条。
承诺没有完全兑现
张鹏之所以敢签这份协议,是因为他认识一个叫殷明的人。殷明是一家私营公司的老板,近几年他利用多年积累的人脉,经常替人有偿找工作。张鹏得知王芸夫妇有这方面的需求,就联系了殷明。殷明想到他的一个朋友刘军恰巧在平安银行工作,而且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张鹏才敢在王芸面前夸下海口。
张鹏在拿到 2万元的预付款后,便将其中的大部分给了殷明,很快殷明就找到刘军。刘军听说事成后会有重金,便毫不迟疑地接受了殷明的委托,开始为陈菁落实工作的事情忙碌起来。从陈菁报名到准备考试等各个环节,刘军都在积极张罗,不敢有一丝的疏忽。
2013年 4月,王芸应张鹏的要求,分两次共支付了 13万元,并让张鹏出具了收条。张鹏将大部分钱给殷明去托关系,自己也留了一部分,算是办事提成。
陈菁如愿参加了平安银行南京分行的招聘考试,但成绩没有达到要求。
在张鹏和殷明的施压下,刘军使尽浑身解数又为陈菁争取到补考机会。
为此,张鹏还请专人为陈菁辅导,如此一来陈菁总算过了关。7月,陈菁又经过体检、面试、政审等录用程序,终于进入平安银行的保险部门工作。遗憾的是,她不属于编制内的员工,并且上班地点也不是当初协议上约定的南京四城区的相关网点。
花了不少钱,但女儿的工作却不在编制内,这让王芸夫妇有些失望。王芸找张鹏交涉,张鹏与殷明、刘军沟通后,对王芸说:“你先别急,让陈菁好好干,我争取在三个月至半年内让她成为编制内员工。”张鹏的表态仍让王芸不放心。随后,王芸夫妇又拿着一份拟好的“协议”去找张鹏。协议约定:“陈菁若在三至六个月内不能转为平安银行的在编员工,张鹏就要退还全部款项并赔偿损失 4万元。”对于这份带保证性质的协议,张鹏虽然心生不快,可还是签了名字。
张鹏、殷明和刘军其实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平安银行招收编制内员工的程序及要求极为苛刻,刘军实在无能为力。事隔半年后,陈菁仍没有转为编制内员工,王芸夫妇由此对张鹏失去信任,并向张鹏提出依照协议退款并赔偿损失。此时的张鹏也翻脸了,说自己已经尽力,当初委托殷明帮忙是得到两人认可的,15万元的大部分已经给了殷明,但殷明如今失联,所以自己不可能承担退款责任,更不可能赔偿。
王芸夫妇一次次找张鹏谈判,每次都不欢而散。2014年 5月,王芸夫妇将张鹏告上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要求张鹏按协议退还 2万元预付款及后续的13万元办事费,并依约赔偿损失 4万元。
只能挽回部分损失
在法庭上,张鹏觉得很冤枉。他说,陈菁已经进入平安银行保险部门工作,虽然没能按协议为她争取到编制,但已在能力范围内办成了大部分约定的事项。此外,他把大部分的钱款都给了具体办事人殷明,且有收条为证,所以不同意返还钱款和赔偿。
那么,这笔办事费还能要回来吗?法院审理后认为,王芸夫妇明码开价,请张鹏托人情、找关系为女儿落实带编制的工作,这种行为不仅是一种不正之风,而且扰乱了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有损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双方的委托协议,以及后续的保证协议都是无效的。
合同既然是无效的,那么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就应当返还。有过错的一方还应当赔偿对方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损失。张鹏在收取王芸夫妇给付的款项后最终未能完成委托的事,对此张鹏存在过错,而王芸夫妇明知委托的事情不合法,仍委托张鹏办理,对损失也应当承担部分责任。
2015年 1月 4日,法院判决张鹏承担 70%的责任,即 10.5万元,驳回王芸的其他请求。
这个案子的主审法官胡斌提醒说,如今非名校非优势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是事实,作为父母,王芸夫妇不惜代价托人为女儿找工作,其心情可以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合法的合同才受法律保护。此外,一些单位招聘人才,尤其是招带编制的岗位,不仅要求高,而且遵循公开透明的公平竞争原则,期待暗箱操作几乎没有可能,所以父母不要轻信“能人”,以免吃亏上当。
家长们也要意识到,孩子的人生还是要靠自己去经营,不要因为孩子暂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而焦虑。其实,很多中小型企业也是施展才华的场所。大学毕业生可以先在中小企业里锻炼,提高职业技能,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再寻求更好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