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婚后,留一份温暖给孩子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闫实
法律帮助 2012-05-18 13:55:00

    陈绮,江苏省苏州市中级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曾获省劳动模范、省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从2007年开始,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尝试将“涉及抚养未成年人的离婚案件”交给少年审判庭审理。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从源头上保护了孩子的利益。

    2011年5月的一天,我接手了一个案子。一对离婚的父母,因为探望孩子的问题闹上法院。母亲叫王兰,父亲叫张健。他们在2010年1月协议离婚。为了尽快办好离婚的手续,两人约定10岁的儿子小明由母亲抚养,夫妻财产以后再分割。

    这样的离婚约定,引来了张健父母的不满,两位老人一手带大孙子,他们无法接受孙子和前儿媳一起生活。张健的父亲是一位律师,他知道想推翻儿子的离婚约定并不容易。于是,他让儿子和王兰打起了分割夫妻财产的官司。在法庭上,张健提出了一些看似合理,却有损王兰利益的要求。尽管王兰极力反驳,却显得力不从心。王兰知道,前夫的很多证据都是其父亲搜集准备的。为了报复前夫和前公婆,她几次搬家,阻止张健一家人看孩子。

    就这样,双方的矛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为想念孩子,张健和父母第二次将王兰告到法院,要求每周按时探望小明。张健的父亲还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探望时间表,约定每周有四天可以探望小明。经过法官调解,王兰最终同意了,张健也在分割财产方面做出让步。但很快,王兰担心前公婆频繁地探望,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于是,她上诉到苏州市中级法院,要求减少张健一家人每周探望小明的次数。

    接手这个案子后,我先去了王兰的家里,想问一问小明的想法,却看到孩子正在家中哭闹,说不想上学了。原来,张健的父母常去学校探望小明。渐渐地,小明的同学都知道了他的妈妈和爷爷奶奶在打官司,同学们因此对他议论纷纷。好心探望不但变成了小明的负担,还让他觉得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很丢脸。第二天,我又从小明的学校了解到,他最近一年变化很大,常常不完成作业,成绩也一直在下滑。

    因为常接触类似的案子,我感到如果不彻底化解王兰和前夫一家人的矛盾,小明的生活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为了了解王兰和张健一家人内心的想法,我分别找他们谈话。张健告诉我,其实他并不想继续和前妻打官司,关键是他的父母不答应。于是,我又找到张健的父母,我先肯定了两位老人对孩子的疼爱,并让他们讲出小明的优点。接着我将小明最近一年的成绩告诉了他们。听到小明的成绩下滑,两位老人沉默了。看到他们开始担心孩子,我顺势劝说:与很多孩子相比小明是幸福的,从小生活无忧,又有爷爷奶奶的疼爱。可是亲人们一直在打官司,孩子的生活状态就不正常了,难怪孩子的成绩会下滑。

    几次劝说后,张健父母的态度有所缓和。但王兰仍不愿让小明与爷爷奶奶见面,我便给她讲了一个我审理的真实案例。曾经也有一对夫妻离婚,双方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互不相让,即使法院判了孩子归母亲,但父亲仍然抢走了孩子,不让孩子和母亲见面。终于有一天,孩子从父亲那里跑了,但却没回到母亲的身边,而是选择在社会上流浪,最后还犯了罪。作为孩子的主审法官,我看到孩子的父母在法庭上痛哭流涕,他们决定不再争吵,用心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可是这份关爱来得太迟了。我告诉王兰,如今她的做法和案例中的父亲很相似,这样做不是保护孩子而是霸占孩子,这种霸占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经过半年的反复劝说,王兰和张健一家人终于放下成见,双方为了孩子握手言和。王兰不但不阻挠孩子去爷爷奶奶家居住,还经常提醒孩子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而张健的父母也很体谅小明,探望前总是先打个电话询问,尊重孩子的意愿。2012年元旦过后,我到小明的学校进行回访,发现小明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作为一名少年审判庭的法官,每当遇到这类案件,我都会耐心地进行调解。离婚,让一个家庭解散了,但父母子女的亲情却不能因此中断。在离婚案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父母离婚,如果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很有可能让孩子的心灵蒙尘,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所以,我想提醒父母们,既然养育了孩子,就应该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当夫妻缘尽时,彼此要多一份宽容和谅解、少一份怨恨和计较,尽量将离婚带给孩子的伤害降至最低。

    2011年5月的一天,我接手了一个案子。一对离婚的父母,因为探望孩子的问题闹上法院。母亲叫王兰,父亲叫张健。他们在2010年1月协议离婚。为了尽快办好离婚的手续,两人约定10岁的儿子小明由母亲抚养,夫妻财产以后再分割。

    这样的离婚约定,引来了张健父母的不满,两位老人一手带大孙子,他们无法接受孙子和前儿媳一起生活。张健的父亲是一位律师,他知道想推翻儿子的离婚约定并不容易。于是,他让儿子和王兰打起了分割夫妻财产的官司。在法庭上,张健提出了一些看似合理,却有损王兰利益的要求。尽管王兰极力反驳,却显得力不从心。王兰知道,前夫的很多证据都是其父亲搜集准备的。为了报复前夫和前公婆,她几次搬家,阻止张健一家人看孩子。

    就这样,双方的矛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为想念孩子,张健和父母第二次将王兰告到法院,要求每周按时探望小明。张健的父亲还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探望时间表,约定每周有四天可以探望小明。经过法官调解,王兰最终同意了,张健也在分割财产方面做出让步。但很快,王兰担心前公婆频繁地探望,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于是,她上诉到苏州市中级法院,要求减少张健一家人每周探望小明的次数。

    接手这个案子后,我先去了王兰的家里,想问一问小明的想法,却看到孩子正在家中哭闹,说不想上学了。原来,张健的父母常去学校探望小明。渐渐地,小明的同学都知道了他的妈妈和爷爷奶奶在打官司,同学们因此对他议论纷纷。好心探望不但变成了小明的负担,还让他觉得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很丢脸。第二天,我又从小明的学校了解到,他最近一年变化很大,常常不完成作业,成绩也一直在下滑。

    因为常接触类似的案子,我感到如果不彻底化解王兰和前夫一家人的矛盾,小明的生活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为了了解王兰和张健一家人内心的想法,我分别找他们谈话。张健告诉我,其实他并不想继续和前妻打官司,关键是他的父母不答应。于是,我又找到张健的父母,我先肯定了两位老人对孩子的疼爱,并让他们讲出小明的优点。接着我将小明最近一年的成绩告诉了他们。听到小明的成绩下滑,两位老人沉默了。看到他们开始担心孩子,我顺势劝说:与很多孩子相比小明是幸福的,从小生活无忧,又有爷爷奶奶的疼爱。可是亲人们一直在打官司,孩子的生活状态就不正常了,难怪孩子的成绩会下滑。

    几次劝说后,张健父母的态度有所缓和。但王兰仍不愿让小明与爷爷奶奶见面,我便给她讲了一个我审理的真实案例。曾经也有一对夫妻离婚,双方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互不相让,即使法院判了孩子归母亲,但父亲仍然抢走了孩子,不让孩子和母亲见面。终于有一天,孩子从父亲那里跑了,但却没回到母亲的身边,而是选择在社会上流浪,最后还犯了罪。作为孩子的主审法官,我看到孩子的父母在法庭上痛哭流涕,他们决定不再争吵,用心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可是这份关爱来得太迟了。我告诉王兰,如今她的做法和案例中的父亲很相似,这样做不是保护孩子而是霸占孩子,这种霸占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经过半年的反复劝说,王兰和张健一家人终于放下成见,双方为了孩子握手言和。王兰不但不阻挠孩子去爷爷奶奶家居住,还经常提醒孩子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而张健的父母也很体谅小明,探望前总是先打个电话询问,尊重孩子的意愿。2012年元旦过后,我到小明的学校进行回访,发现小明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作为一名少年审判庭的法官,每当遇到这类案件,我都会耐心地进行调解。离婚,让一个家庭解散了,但父母子女的亲情却不能因此中断。在离婚案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父母离婚,如果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很有可能让孩子的心灵蒙尘,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所以,我想提醒父母们,既然养育了孩子,就应该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当夫妻缘尽时,彼此要多一份宽容和谅解、少一份怨恨和计较,尽量将离婚带给孩子的伤害降至最低。

离婚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