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看湖南株洲巾帼新农人勇挑重担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生产是国之大事、民生根本。自古便有“九州粮仓”美誉的湖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任。 守护“大国粮仓”,确保中国人碗里有更多“湖南粮”,看湖南株洲巾帼新农人如何勇挑重担,为守护“大国粮仓”贡献巾帼力量。 生态大米坚守者阿甘:让更多人吃上无农药无化肥无除草剂的生态米饭 小满刚过,雨水还浠沥沥的下不停。“我们一定要在5月底,把基地500多亩的稻田全部手工插秧完毕,无论刮风下雨,都要赶这个时节”。在远处就能听到阿甘对30多位插秧农民做出工作的安排。“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我们基地最忙的时间,我们生态稻田采取的是一年一稻,除了无农药、无化肥、无除草剂的种植方式,在春耕时节,都是人工插田,一般来说,每天30个工人,将近需要奋战半个月”,阿甘一边解说一边也在田间忙碌着。 确实,湖南每年的这个季节,雨水不断,这样为春插的工作带来很多难度。因为一直走的是生态的种植方式,对人工的依赖很大,所以一亩田的成本来说,比普通的稻田种植翻了好几倍。对于为什么走这条又苦、又累的生态之路,阿甘有着自己的想法! 初时的记忆是在2015年一天早晨,当时已经从深圳回乡做了好几年幼儿教师的阿甘,正在接送小朋友去上学,初晨的阳光洒落,青青的禾苗已经抽惠。眼里映入的是美好的乡村画面,但是闻到却是浓浓的农药气味。“好臭呀”,坐在校车的小朋友们都捂住鼻子,作为老师的阿甘,只能告诉孩子们农伯伯喷施农药是为了让庄稼不被害虫吃掉以及稻谷变成大米的生产生长过程等相关知识。 于是,一粒“种子”扎根在阿甘心里—让更多人吃上一碗无农药无化无除草剂的生态米饭!在2016年7月阿甘成立攸县湘下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开始的五谷不分到学习《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的传统农耕文化,再到日本《一根稻草的革命》的自然农法;并在双凡村开辟7亩地实验田,利用“放养鸡的粪便发酵农家肥”、“稻田养鱼”、“以虫制虫”、“人工插田、除草”等生态种植方式让稻田远离了农药化肥除草剂,选用的谷种也是可以自留种的优质稻“玉针香”。经过三年的实验,在汗水与泪水、体力与脑力交织下,阿甘的生态大米终于试种成功,并申请了自主品牌“凡稻凡米”,并逐步成长为株洲市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019年,湘下郎天然富硒生态田规模扩充到了500多亩,并得到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张帆为公司省级科技特派员,对基地的土壤、肥力、种植等方面做技术指导。公司种植的天然富硒稻鸭米、细粥米、紫糙米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通过自建的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带动了村里几百名闲赋劳动力,为村民每年创收几千到几万元不等,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做为扎根在农村的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不余遗力的进行产业扶贫,从2017年到2020年,联动全县扶贫达315户,每年为贫困户脱贫增收3500---15000元。在2019年,阿甘主导发起成立了“留守儿童共创园”。几年里,在湘下郎公司基地通过“共建、共创、共享”的方式为双凡村及周边乡村9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无偿公益活动20多次,共收到30多个爱心组织、爱心人士的爱心捐赠。为留守儿童提供“生理、心理、安全、陪伴、兴趣”等帮助,让孩子们多了一个打开世界的窗口。 一粒种子,是要慢慢成熟,谁也不能决定它成长的速度。从播种、生根、发芽、成长、成熟,阿甘认为,我们只有遵循最自然的成长方式,才能结出最美好的果实。 种粮大户吴爱珍:立志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 吴爱珍,今年52岁的她是天元区三门镇南江村的种粮大户。初中毕业后,她跟随时代浪潮常年在外打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对家乡的眷恋,于2018年回乡创立株洲爱依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她率领社员团结协作奋力拼搏,荣获株洲市种植大户奖、平安合作社奖和百万农机奖等荣誉。 吴爱珍从起初回村流转的第一片水田250亩做起,遵循着稳字当先、从小做大的经营模式,慢慢积累科学种植经验,逐步扩大规模,2019年流转土地700多亩,2020年流转1000多亩,直到现在种植面积达到2300亩,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新农村建设能手。事业随着时间成熟,经验也随着时间丰富,加上现代化机械作业和科学管理经验等配套,亩产从一开始的几百斤慢慢稳步上升,2021年双季稻平均亩产950斤且一季稻亩产1200斤,2022年试种了300亩优质高产的低镉品种——早稻潭两优215,为天元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有效保障,也名正言顺成为当地种植大户。 “这些年确实很累,前两年在摸索中常有亏多赚少,加上这些年投资到农机设备上越来越多,现在光机械设备就花了一百多万元。”回首这5年来,吴爱珍坦言,有哭过,有笑过。2019年,700多亩稻谷全部晒在村里的公路上,足足有4公里远。一场大雨,导致谷子发芽、发霉、腐烂等损失很严重,让吴爱珍急得跳起来。为避免重蹈覆辙,2020年,吴爱珍咬紧牙关,贷了款,花费30多万元购置了稻谷烘干机,建了仓库,解决了晒谷之忧。可是,年底一结算,欠了80多万的账。万念俱灰的吴爱珍哭了几天,她甚至把遗书都写好了。政府得知吴爱珍的事后,鼓励她不要放弃,并为她争取到了补贴。吴爱珍擦干泪水,又重新站了起来,次年,她把欠下的账全部还清。 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和拼搏,吴爱珍总结了一些经验: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谁的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农业,那真是深一脚浅一脚,一步一个坑走出来的,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我今天女农人的称号,在未来的日子里为自己规划了一个目标蓝图,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 全国三八红旗手黄建明:当地精准脱贫领头羊 在平凡的田间,她辛苦劳作,用汗水创造着希望的田野;在万家灯火时,她披星戴月,不辞辛劳;在公益事业上,她默默奉献,不甘人后……她就是黄建明,女,1973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醴陵市浦口镇三铺村一个普通的村民。源于一份对土地的珍爱,她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成长为拥有近40台现代农机、流转土地3000多亩的醴陵市浦缘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国家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的负责人。她更是当地精准脱贫的领头羊,是带动一方乡邻致富奔小康的农业科技带头人。 黄建明所在的乡镇工业经济发达,很多农民都洗脚上岸务工。她看着曾经稻浪飘香的沃野大面积出现季节性抛荒,心痛不已,从2007年起走上她的农业“拓荒之旅”,成立农机合作社,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建成浦缘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其中大米种植1500亩。 作为新时代的职业农民,不仅要懂技术、会经营、爱农业,而且要必须懂政策、爱国爱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关键时刻顶得上、有作为。黄建明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出于担忧,一些市民到超市抢购大米等生活物资。黄建明一边做周边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防疫措施和国家政策,一边将合作社仓库打开,加工5吨多大米,按照平价供应市场,向敬老院、武汉回村隔离人员和当地贫困群众捐赠1000余公斤大米,为当地政府稳定物价和人心助力。“蔬菜和米都未收一分钱,她真是菩萨心肠!”武汉回乡的黄建国说,全家6人隔离的那段时间,全家的米和蔬菜都是黄建明戴着口罩免费送上门的,黄建明菜地里的菜,当地村民们都可免费采摘。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壮大,合作社已成为本地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浦绿”品牌成为醴陵为数不多的农业品牌,38台农机奔驰在醴陵的广阔原野;每年80万的土地流转金成为众多农户的固定红利;近500万元的产值是昔日抛荒地结出的丰硕成果;打工、合作,解决了130多个农民的就业,同时带领了1000多户农户开辟其他致富之道,间接产生社会效益3000多万元以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长期的积累,必会硕果累累。2013-2016年黄建明的合作社获评“醴陵市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醴陵市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五星级企业”、“株洲市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株洲市民生100蔬菜提质增效建设项目”、“株洲市农产品质量管理示范基地”、“湖南省为民办实事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蔬菜)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荣誉。2011—2019年,黄建明个人被授予“浦口镇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醴陵市扶贫帮困先锋”、“全省先进种粮大户”、“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九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粮为国之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离不开妇女和家庭的广泛参与。株洲市妇联向全市广大妇女和家庭发出倡议。 株洲市妇联巾帼兴粮节粮倡议书 全市广大妇女姐妹和家庭: 粮为国之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妇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离不开妇女和家庭的广泛参与。株洲市妇联向全市广大妇女同胞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知粮懂粮,充分认识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湖广熟,天下足。湖南自古以来被誉为鱼米之乡,但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和资源环境硬约束并存,新冠肺炎疫情、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频发的极端天气也改变着国际粮食供给格局。广大妇女姐妹和家庭要深刻认识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爱粮兴粮节粮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放在心上、落在行动上,自觉担负起兴粮节粮的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参与到“巾帼兴粮节粮”活动中来。 二要种粮兴粮,努力提升丰产增收的新本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粮食生产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广大妇女和家庭要积极开展耕种,主动学习粮食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女性领办创办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实行科学化管理,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辐射带动更多小农户分享种粮增值收益;广大女科技工作者要勇于创新,加快推进耕地保护、良种研发、绿色发展等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要爱粮节粮,大力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广大妇女姐妹和家庭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粮节粮的理念,将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理念融入生活,积极响应“光盘”行动,从节约一粒米、一把面、一滴油做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广大妇女和家庭要主动宣传爱粮节粮相关知识,增强节约意识,注重家庭教育,把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到家风、家教、家训中,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自觉加入到爱粮节粮的行动中来,共同营造爱粮节粮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兴粮成为建功的发展平台,让节粮成为社会的文明风尚,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人的饭碗贡献力量。 株洲市妇联 2022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