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扩容见行动 青海省妇联多措并举推动小家政惠及大民生
家政服务业事关千家万户福祉,是一项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就业紧密相连的民生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政服务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政业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要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好,办成爱心工程。” 青海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家政服务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省妇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基层、服务妇女,坚持将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作为促进妇女创业、带动妇女就业的特色产业予以扶持,全省巾帼家政服务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规范管理,建设一批阵地 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立足服务家庭,于2011年成立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发展壮大家政企业132家,企业员工达7000余人。省妇联按照职责指导协会开展工作,在省妇联的具体指导下,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始终坚持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认真履行“指导、推动、协调、服务”的工作职能。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妇联加大对省家庭服务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注重调查研究、促进会员学习交流,注重拓宽发展思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注重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工作品牌,沟通联络工作不断加强、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改进,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社会凝聚力不断提高。2022年,争取省级群团协同化项目支持,依托省家庭服务业协会研究制定青海省家庭服务业行业标准,为推进我省家政服务行业向规范化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提升技能,培养一支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妇联积极整合社会有效资源,大力开展以家政保洁员、母婴护理员、养老护理员为主要内容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联合省人社厅,连续6年实施巾帼家政服务专项培训工程,培训妇女4万余人;争取省财政扶贫资金,开展家庭服务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妇女2000余人;争取实施国际农发妇女非农生计培训项目,培训家政从业人员300余人;争取群团协同化家政服务品牌建设项目,开展母婴护理(月嫂)、家政职业经理人专项培训200人,家政服务培训已由“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社会的认同感显著增强。通过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帮助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提升业务技能,推动一大批贫困妇女和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有效发挥了家政服务业在助推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中的作用。扩大对外学习与交流,先后组织家政服务企业负责人参加全国妇联举办的巾帼家政经理人培训班、全国巾帼家政职业经理人标准化培训班、女性创新人才能力提升研修班等,通过学习交流和借鉴经验做法,对推动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突出特色,打造一批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持认定4个全国巾帼家政示范基地、扶持资金20万元,70个省级巾帼家政示范基地、扶持资金55万元,有效调动了家政服务公司创品牌、求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了基地在全省家政服务企业的示范引领和“领头雁”作用。以大赛促提高,联合省人社厅等部门连续举办了五届全省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创新举办两届青海省金牌月嫂选拔赛,33名家政服务业、育婴员、养老护理员获得高级职业等级资格证书,授予63名家政服务员、育婴员“青海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培育金牌月嫂20名,通过大赛发现了一批家庭服务业骨干,促进了家庭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积极推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依托省级群团协同化项目,认定巾帼家政领跑企业9个、扶持资金45万元,认定巾帼家政示范企业3个、扶持资金12万元,认定巾帼家政创新工作室2个、扶持资金10万元,为引领妇女创业就业,推进巾帼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提供了坚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