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门罗讲女人的故事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赵彦
家叙家议 2014-01-02 14:18:00

 
爱丽丝· 门罗,加拿大著名女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1年出生于安大略省,以短篇小说闻名全球。因为她长期居住于荒僻宁静之地,逐渐形成以城郊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的写作风格。作为代表作,影响巨大的《逃离》2004年出版后立刻引起如潮好评,迅速夺得当年加拿大吉勒文学奖,并入选《纽约时报》年度图书。
 
首遇门罗是她的作品《邂逅》。这似乎颇具象征意义。这个短篇是一位好友从《外国文学》杂志上复印了寄给我的,当时我与那位好友之间常用这种古老而费劲的方式向对方推荐好作家与好作品。
小说故事很简单,讲的是一个沉闷的村子里有一天来了一位用一架退役的飞机做飞行表演的男子,这名能够上天入地、四海浪荡的男子就像一道光线,射穿了这个按日历来生活的村子里的一位少女的情怀。女子爱上了他。但这名男子已有家室,他也行踪不定,这段感情最后像所有邂逅的故事一样不知所踪。若干年后,女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后代,有一天,她想起这个男人,不知不觉地有点感激他。因为正是他教会了她什么是爱和如何去爱。让她知道背叛和忠诚也有着多重面孔。
这部作品致使我毅然离开了当时所拥有的一切。因为当年的生活中所呈现的所有负面的事物都与那名一辈子守在一个小村庄里的女子很相似:压抑而寂寞的生活就像一种假死,令人厌烦和绝望。当那名四处流芳的前飞行员轻轻撩拨了那名女子的初恋时,同时也向她打开了一扇能够瞧见人生全部风景的大门。在这扇门内,人性斑驳难辨,并非善恶泾渭了然。
后来,我又零零落落地与门罗在文学杂志上相遇过几次,直到看到以书的形式出现的《逃离》,这本门罗在2004年写就、2009年被译介过来的短篇小说无疑是她的代表作。
这名叫卡拉的年轻女子在小说里总共有过两次逃离,第一次她为了与丈夫克拉克结婚,逃离了她父母令人扫兴的家庭生活。第二次她没成功。与克拉克结婚之后,有一次她在做帮工的邻居家与女邻居聊起自己的生活时,她发现自己早已酝酿了一个逃离丈夫的念头,她无法忍受丈夫的粗暴和自己对他感情的作假。于是在女邻居的帮助下,她当天就坐上了去多伦多的中巴车。
但是,故事到了这里来了一个急转弯,门罗接下来写道——这个女孩子并没有为她的新生活做好准备,离开了克拉克之后,她还没想好用什么来代替他的空缺。于是,途中卡拉下了车,并给丈夫打了电话让他开车来接她。或许这次未遂的逃离让卡拉有了一次显现真正感情的机会,同时也让丈夫对她的爱得以显现。
加拿大某个乡村姑娘的哀愁又何曾不是每个女人的哀愁呢?卡拉的逃离又何曾不是你我面对生活的一次次逃离呢,这种逃离,或者成功,或者失败,没有定数,因为真实生活永远是个谜。
 
抢鲜读
● 可是没过多久,所有这样的漫游都被看成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的了。她现在哭泣起来了,还不等她意识到,泪水便已经涌满她的眼睛。她让自己集中心思去想多伦多的事情,第一步先得怎么干。打出租车,去那所她从未见过的房子,独自一人去睡那张陌生的床。明天,还得在电话簿上查找一个个马术学校的地址,然后还得上它们所在的地方,问人家要不要雇工。
一种生活,一个地方,选择它仅仅为了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那里将不会包括克拉克。在她正在逃离的时候,——也就是此刻——克拉克仍然在她的生活里占据一个位置。可是等逃离一结束,她自顾自往前走自己的路时,她又用什么来取代他的位置呢?
她好不容易才止住了哭泣,可是又开始浑身颤抖起来了。她现在的状态特别糟糕,她得抑制住、控制住自己。大巴在另一个镇子上停了下来。从她登上车子起,这已经是第三站了,这就说明车子经过第二站时她甚至都没觉察到。大巴一定是停下来过的,司机也一定是报过站名的,可是她让惊慌弄得糊里糊涂的,竟是什么都没有听见什么都没有看见。很快大巴就要拐上高速路,直奔多伦多了。
在这生命中的紧要关头,卡拉挣扎着让她那巨大的身躯和灌了铅似的腿脚站立起来,朝前踉跄走去,并且喊道:“让我下车。”
● 晚上,在克拉克将她拥入怀里的时候——尽管很忙,他现在却再也不觉得太累和没有情绪了——她觉得跟他配合也并不怎么困难。
她像是肺里什么地方扎进去了一根致命的针,浅一些呼吸时可以不感到疼。可是每当她需要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她便能觉出那根针依然存在。
● 随着干燥的金秋时节的来临——这是个鼓舞人的、能收获的季节——卡拉发现,对于埋在心里的那个刺痛她已经能够习惯了。现在再也不是剧痛了——事实上,再也不让她感到惊讶了。她现在心里埋藏着一个几乎总是对她有吸引力的潜意识,一个永远深藏着的诱惑。
——《逃离》
 
诺贝尔文学奖的半边天
在已经颁发的110届诺贝尔文学奖中,有十三位女作家获奖:
塞尔玛·拉格洛夫  瑞典作家。1909年,  获奖作品《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至今诺贝尔文学奖只有这一部童话作品获奖。获奖理由: “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格拉齐亚·黛莱达  意大利作家。1926年,获奖作品《邪恶之路》。获奖理由: “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
西格里德·温塞特 挪威作家。1928年,获奖作品《新娘——主人—— 十字架》。获奖理由: “主要是由于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
赛珍珠(珀尔·布克)   美国作家。1938年,  获奖作品《大地》。获奖理由:“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
列拉·米斯特拉尔  智利诗人。1945年, 获奖作品《柔情》。获奖理由:“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奈莉·萨克斯  瑞典诗人。1966年,  获奖作品《伊莱》等。获奖理由:“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以色列的命运。”
内丁·戈迪默  南非作家。1991年,获奖作品 《七月的人民》。获奖理由:“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托尼·莫里森  美国作家。1993年,获奖作品长篇小说《苏拉》。获奖理由:“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希姆博尔斯卡  波兰诗人。1996年,  获奖作品《结束与开始》。获奖理由:“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奥地利作家。2004年, 获奖作品 《钢琴教师》。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多丽丝·莱辛  英国作家。2007年,  获奖作品《金色笔记》。获奖理由:“她以怀疑主义、激情和想像力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登上了这方面女性体验的史诗巅峰。”
赫塔·缪勒  德国作家。2009年,获奖作品《呼吸钟摆》。获奖理由:“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
    爱丽丝·门罗  加拿大作家。2013年,获奖作品《逃离》。获奖理由 “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门罗 女人 故事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