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和最爱,邂逅在深海
从北极到南极,张文和孙纳几乎潜遍了世界上所有著名潜水点。为了热爱的海洋,夫妻俩带着女儿一起走上了海洋环保之路。2014年他们出资设立了大连“零鱼翅基金”,成为人们眼中的最美环保公益一家人。
夫妻是最完美的潜伴
最美的景色在海底,最深的情感在心底。对于张文、孙纳夫妇来说,潜水,让他们共享美景、共担风险,更在生死与共中,心魂相契。
看起来神秘浪漫的潜水,其实辛苦又危险。为了防止悲剧的发生,潜水界有个硬性规定,潜水者一定要两人结伴,以便相互救援。五年来,去世界各地潜水,夫妻二人永远是一起潜入水下,再一起升上来。在水底,两人全靠手势交流——停下,加快,放慢,上升,向左看,向右走,抱一下肩膀表示自己很冷……一个人的手势决定着两个人的走向,多年相伴,两人之间早已形成高度的默契,这默契让他们共渡难关。
在太平洋岛国帕劳一个叫“大白墙”的潜点,他们经历了二人潜水史上最惊险的一幕。一扎入水中,满眼软软的珊瑚峭壁就让他们一阵惊喜,他们贴着珊瑚峭壁像两条大鱼一样惬意地一前一后潜游。突然一股强大的水流推过来,看着潜水表上的数字一上一下不停地跳动,瞬间两人就明白是碰上了海中乱流。
为了稳住自己,他们用力向峭壁游去,眼看前面的张文已经抓住石壁,而跟在后面的孙纳还差着十几厘米的距离。就这十几厘米,因为强大水流的阻碍仿佛隔了千里万里,任孙纳怎么努力都不能前行半步。危急时刻,张文回头一把抓住了在水流中挣扎的妻子。孙纳顿时一阵安心,稍做喘息之后,夫妻俩拉着手,拼命打着蛙鞋,向水面游去。上到安全地区才发现,氧气瓶中的氧气已经快用完了!
一次次共渡危险,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尤其是,当一个人的氧气瓶空了的时候,另一个人会把自己的备用气源给对方,让对方呼吸自己主氧气瓶里的氧气。孙纳说,那一刻,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息息相关”,什么叫“生死与共”。
孙纳说,休闲潜水最大的特点不是危险,而是辛苦。因为潜水点通常都远离城市,需要转飞机,坐大船,换小船,带着十几公斤的摄影器材,非常辛苦。但因为是两个人,互相关照,互相帮忙,让漫长的旅程变得温暖。
一家人爱上海底世界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大连小伙张文和妻子孙纳成立了自己的服饰公司,一个任董事长,一个当总经理。两人一边做生意,一边驾驶吉普车走遍了包括西藏、海南在内的国内陆上景点。
潜水的念头起于2008年。当时孙纳被一本杂志上的一句话吸引住了:潜水一次,一生潜水!潜水究竟有什么魅力,竟会让人潜一次就终生为伴?她真想去尝试一下。尽管平日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丈夫主导,但这次,丈夫却对妻子的愿望给予了高度的配合,而14岁的女儿,对爸爸妈妈的决定也兴奋不已,跃跃欲试。
他们当晚就上网搜索,知道潜水和开车一样,是要考证的,而当时要考国际上通用的潜水证,就近的地点在东南亚。他们选择了马来西亚的仙本娜,那里有著名的潜水圣地西巴丹,被潜水爱好者称为潜水者的麦加。
2008年2月,一家三口去了那个海滨小城。穿上潜水服,背上氧气瓶,他们在教练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潜水。五天后,三人都拿到了临时潜水证。
虽然初学潜水,教练只让他们潜到十几米深,但看到数不清的海葵和小丑鱼,足以让他们兴奋不已。
回到大连之后,一家人怎么也忘不掉令人震撼的海底世界。一百多天后,他们再次出发,去了印尼的达拉湾……又是一百多天,他们去了印尼的美娜多、斐济……此时,他们终于体会到“潜水一次,一生潜水”的说法是千真万确的。
一次次的潜水经历让他们体悟,夫妻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潜伴,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们都可以牺牲自己而保全对方,那是一种生命相托的信任,一种心灵的默契!也因为这样的心灵相通,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少有矛盾,想问题和做事情往往不谋而合。
2009年春天,两人从帕劳潜水回来转道香港,走进一家照相器材店,事前没有任何商量,两人不约而同决定买一部高档相机和潜水拍照配套器材。五万多元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他们都觉得值。
孙纳说,虽然都喜欢潜水,但两人的喜好并不一样。张文喜欢拍照,孙纳喜欢美丽的海底生物。她研究它们的种类、名称、习性,下次潜水遇见了,她会指点张文拍下来,回来后细细整理。而张文看到奇幻的热带鱼、珊瑚丛,也会特意指给妻子看。游弋在海底的两个人,我等你拍照,你等我看景,有时夫妻俩又会静静地在失重状态下悬停在海中,享受眼前的一切,感受亘古以来自然天成的美景,那种幸福无以言表,如同漫步天堂的神仙眷侣。
全家做环保志同道合
自2008年起,张文和孙纳每年都要跑到世界各地潜水四五次,到2014年8月,世界上最著名的潜点他们已潜了一多半。多年来,在世界各地潜水,总能碰上一件让他们难堪的事:每到一个潜点,就会收到一件当地环保组织给的环保T恤,上面用中文和其他文字写有“保护鲨鱼,拒吃鱼翅”等字样。这样的T恤收的多了,他们才知道,世界各地的环保组织多将这样的T恤分发给中国人。
后来查资料知道,世界各国每年杀害鲨鱼的数量高达七千三百多万头,其中90%的鱼翅销往亚洲,而中国,吃鱼翅的人最多。因为这样大量的捕杀,50年来,全世界海洋中的鲨鱼80%被捕杀。张文和孙纳在印尼的达拉湾潜水时就亲眼看见过一只死去的鲨鱼。那是一只锤头鲨,鳍被割掉了,尸体泡在海水中,任小鱼啃噬。两人非常难过,又一次不约而同,决定加入到保护鲨鱼的队伍中。
2014年6月27日,刚刚从印尼科莫多群岛船潜归来的夫妻俩,从这些年在海底拍摄的上万幅照片中精选出100幅,在大连市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名为“蓝色诱惑”的水下摄影作品展,与此同时,他们还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蓝色星球之水下世界》的主题演讲,宣传爱护海洋,保护鲨鱼,拒吃鱼翅。也是在这次活动上,夫妻俩出资10万元设立了“大连零鱼翅基金”。该基金得到了大连七家大型餐饮企业的响应。大连也因此成为继深圳、青岛、福州、海口之后的又一个零鱼翅城市。
环保,也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回收废旧电池,定期去大连的海边捡拾垃圾……夫妻俩渐渐地也在带动着周围的员工、朋友参与进来。女儿在跟着父母潜水和做环保公益中,爱上了美丽的海洋,懂得了责任担当。2014年暑假,张文和孙纳连续几天作主题演讲,在加拿大读大三的女儿正巧在家,就主动接过给大中小学生讲演的任务,替妈妈讲了四场。
环保,让他们的潜摄变得更有意义,也让每个家庭成员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不出门的时候,夫妻俩喜欢翻看那些海底照片,共同回忆潜过的地方,再一起计划下一次的行程。孙纳说,婚姻就是两个人自然而然的默契,女儿毕竟长大了,有自己的朋友,以后的岁月,他们与潜水相伴。一起出发,共同爱好与追求的贯穿,是多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