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行滋养幸福花开

婚姻与家庭 2017-02-04 17:25:37

QQ图片20170120111024

2016年“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获得者陈亮、逄秋香是一对80后的小夫妻,他们在青岛市黄岛区经营着一家免费幼儿园。几年来,先后有两千多名孩子受益。在爱心办学的过程中,一家人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文/本刊记者 王婕

一对普通的小夫妻,一个朴实的农村家庭,一所免费公益幼儿园。投身爱心事业,一家人的善行,温暖了他人也幸福了自己,传递着一个家庭贡献社会的正能量。

未标题-48

免费!让穷孩子能上幼儿园

绿草坪、红跑道、卡通图案的房子、彩色滑梯、各样玩具……位于远离青岛市区的兰西村育新幼儿园,是方圆左近的一抹亮色。外人很难想象,这样一所设施齐全的幼儿园,居然是免费的。

十几年前,陈亮的妈妈高璇一手创办了这座幼儿园,儿媳逄秋香最初是园里的老师。为了能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幼儿教育,高璇一直坚持微利办学,因为收费低条件好,临近村子的村民都争相把孩子送来,幼儿园一直良性经营。

2006年,高璇退居二线,把幼儿园交给了儿子、儿媳打理,从此,夫妻二人几乎把全部心力都倾注到幼儿园和园里的孩子们身上。

在他们生活的山前村以及附近村子,很多人家都不富裕,外来务工家庭比例很大。交不起学费的人家,任由四五岁的孩子无人看管乱跑也不上幼儿园。而一到新学期开学,总有家长找上门,希望学费能宽限些时日。每当看到家长脸上尴尬为难的表情,逄秋香的心里就不是滋味。

逄秋香的记忆中,几乎没有一次学费不是父亲东家借西家筹凑起来的,他那作难的样子至今仍是她内心深处不忍触及的记忆。从小学开始,每到假期她就出去打零工,海边捡蛤蜊、林里拾松果、帮人家拔大葱……赚点小钱买文具。读幼师时,她一直是半工半读,几乎所有学费都是靠自己打工赚来的。

因为相同的经历,逄秋香特别能体谅那些没钱入园的贫困孩子,常常把这些内心感受向丈夫倾诉。心地善良的陈亮听了,总是安慰妻子:等咱有钱了,就把孩子们的学费全给免了!

这句宽心的玩笑话,没想到竟然成真了。2010年,陈亮父母经营的一家海边饭店拆迁,获得了六十多万元的补偿款。老两口把钱交到了儿子、儿媳手上,希望他们再去做点其他生意。

因为父母身体健康,又有退休金养老,平时还经营着一些海鲜养殖副业,家里一时没有急需用钱的地方。逄秋香就和陈亮商量,用这笔钱起步他们一直以来公益办园的梦想。陈亮是伴着妈妈创办的幼儿园一起成长起来的,对其感情很深,他不仅赞成免收学费的想法,还身兼数职,当起了维修员、采购员、校车司机……和妻子一起倾全力办园。

QQ图片20170120111111

一诺千金,不言放弃

小两口刚做出免学费的决定,公公婆婆表示了担忧:你们别是一时冲动,开了这个头,坚持下去那可难了。一些风言风语更是难听,有说他们是为了出名搞噱头;有说年轻人手里有几个钱就烧得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也有家长怀疑:“羊毛出在羊身上”,怎么可能有这种好事?

逄秋香压力最大,出门总能碰到半开玩笑挤兑她的人:你婆婆好好的一个幼儿园,你生生要给搅和黄了,家底迟早都得让你败光!压力反而给了她动力,逄秋香不时自己打气,一定要做好,不能让别人看笑话。

免收学费后,来报名的家长更多了。为了在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惠及村民,逄秋香把入园孩子数量控制在150名以内。现在,园里80%的孩子都是外来务工者子弟,低保、单亲、父母残疾的家庭子女还享受优先入学。每学期,逄秋香还会挑选出几个特困家庭的孩子,资助每人500元生活费。

为了推动公益持续下去,逄秋香和陈亮又陆续建起了两所收费幼儿园。希望通过拓宽幼教范围,增加一些收入,也让爱心更有支点。两所收费幼儿园已经开始盈利,使他们的公益事业更有动力和底气。

回顾办园路,曾经捉襟见肘的窘境历历在目。2013年,他们投入一大笔资金创办新园,并为几个幼儿园配置了新校车,更新了玩具,再加上幼师的工资增加了不少;正好那段时间,逄秋香的父亲患上了食道癌,到处都急等用钱。这些都是他们决定免费时没有想到的。最难的时候,逄秋香也想过收回免费的决定,可是,当初在大家面前承诺过,如果半途而废,不正好应验了别人的冷嘲热讽吗?关键时刻,公婆又一次给了她支持,老两口拿出了自己用于养老的积蓄,支撑他们渡过了难关。

为了能多挣点钱补贴这所公益幼儿园,除了在幼儿园帮忙,陈亮还在外打着多份工。很多人都佩服他,身为家中独子,本来可以享受殷实的生活,为了做公益却历尽辛苦。可陈亮却说,母亲是靠着创办幼儿园起家的,帮助更多的孩子是他感情的反哺也是精神的传承。逄秋香更是对物质淡然,她笑说,夫妻两人没什么太大的追求,不追求住豪宅开好车,几十块钱的衣服也能穿得心里美美的,只求做点有意义的事,幸福感才来得更实在。

六年来,已有两千多名孩子因他们的善举受益。逄秋香明白,想办好幼儿园光有爱心远远不够,免费幼儿园质量不能打折扣。每年她都自费到全国各地优秀幼儿园去观摩取经。招聘具有专业资格的幼儿教师,定期培训,提高师资水平。课程设置也与公立幼儿园同步,还开设了礼仪和艺术等特色课程,努力让孩子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善行,幸福感超越物质

六年来,免收学费再加上不断的投入,逄秋香一家付出了几百万元,为很多贫困家庭和孩子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全国十大教子有方最美家庭、全国乡村好青年……此外,逄秋香还被青岛市政府破格授予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全市最年轻的女劳模。

奉献爱心让逄秋香时刻感觉心里充满阳光,生活很甜蜜。她说从父母那里遗传了善良诚实的秉性,而真正学会为人处世,得益于公婆的指引,她发自内心地尊重和感激他们。这个和睦的六口之家,让全村人羡慕。逄秋香说,真正的幸福是有感染力的,她也乐于向别人传递自家的幸福力心经。

很多人都觉得难处的婆媳关系,在逄秋香眼里一点都不复杂,她把对孩子们的那一套触类旁通地用在了老人身上。老人多爱唠叨,要多赞美她,她确实没道理的时候,也不当面反驳,之后借其他事情委婉告诉她。现在逄秋香夫妇和公婆同住,每天下班她都会买好菜早早赶回家,看到婆婆做饭,她就赶忙去收拾屋子洗衣服。有时候婆婆做菜盐放多了,逄秋香会巧妙地说,妈,您中午做的饭真香啊,我下午喝了好多水。婆婆一听明白了:哦,菜做咸了。

婆婆爱打扮,逄秋香就常常给她拍照片、录视频,并发到朋友圈,还配上调侃的文字——大家看我婆婆,又在这里臭美了!婆婆跳广场舞回来,闲聊中无意说了一句“今天谁谁穿的衣服挺好看。”逄秋香却会上心。然后大街小巷去寻,买回来给婆婆一个大大的惊喜。逄秋香还时常给婆婆买丝巾、胸针搭配,让不出彩的衣服顿时增色不少。很多人都夸她,这样用心的儿媳连很多亲闺女都比不了!

因为婆婆有多年的办园经验,遇到问题逄秋香也喜欢向婆婆请教。平时只要有空,高璇夫妇还常常到幼儿园去帮忙,正因为有了公婆作为坚强后盾,才让逄秋香和陈亮在公益办园的路上走得如此坚定。逄秋香内心深处对公婆更多了一份感激,从他们手中接棒幼儿园,是爱心的接力,也是情感的传承。

他们11岁的儿子从小在自家幼儿园长大。有意思的是,别人都不知道他是园长的儿子。因为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喊“逄老师”。逄秋香总对儿子说,小朋友们来我们这儿上幼儿园,你更要表现好。所以,只要家里有好吃的,儿子就常常拿到幼儿园和小伙伴分享。

采访中,逄秋香爱说爱笑,她的快乐是从心底传递出来的,她说做善行,身体自然充满正能量。幼儿园和孩子带给他们一家的快乐感、成就感和获得感太足了,这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一家人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越走越有希望。

逄秋香、陈亮一家用执着的善举,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在播撒爱心的过程中寻找到了属于全家人的幸福意义。

2016全国寻找“最美家庭” 公益幼儿园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