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生活滋养家庭幸福

作者:杨华
婚姻与家庭 2018-08-17 17:40:56

涂涂画画,写写粘粘,八开的《家庭周报》见证一个家庭的温暖岁月。29年,顾伟一家践行家庭美德,传承文明家风,当之无愧成为2018年全国五好家庭。

QQ图片20180817173927

1990年至今,29年来,顾伟一家人不间断地撰写、编辑这份《家庭周报》。全家人既是这份报纸的作者、编辑,也是读者,渐渐地读者圈还扩展到了周围的亲戚朋友。写写画画的一千四百多期报纸,凝结着一家人的爱与梦想,记录着生活的点滴,成为他们家庭文化与家风的载体。

29年《家庭周报》见证“家史”

今年5月,顾伟家庭荣膺“全国五好家庭”。能获此殊荣,是这一家人想象不到的。顾伟退休之前是民主党派民进党丹东市委秘书长。办一份家庭报的想法萌生于29年前的那个夏天。当时,顾伟一家三口租住在丹东市郊一个6.6平米的小房子,儿子顾然6岁了,却没能找到学前班读书。一天,顾伟看到儿子在纸上依葫芦画瓢抄写“丹东日报”四个字,当了13年教师的他灵机一动,便对儿子说:“你都已经6岁了,能不能给咱家办个家庭报呢?”谁知小顾然毫不犹豫地抬头就说:“我能!”妈妈高丽华在一旁笑道:“你懂啥叫办报?字还不会写呢就要办报。”第二天,顾伟给儿子买了六色画笔,将彩纸裁成八开大小,由儿子涂涂画画,写写粘粘后,1990年6月10日,顾家的第一期“家庭报”便出炉了。

最初他们决定把“家庭报”办成旬报,十天一期。后来又商量改成月报,但顾伟见儿子出完第三期“家庭报”后,隔了三天又出了一期,便问他:“你能不能办成一周一期的周报?”儿子答:“我能!”于是,顾家的“家庭报”便从第四期开始正式定为了《家庭周报》,用来刊登顾家一周的重要事件,设有:“家庭新闻”“亲友消息”“绘画园地”“算数天地”“外语角”等栏目。

在顾伟眼中,儿子一直是个努力认真的孩子。顾然十岁那年,一次放学回家后问爸爸:“我今天能不能不写作业?”顾伟纳闷儿地看着儿子反问道:“你说行不行?”顾然便灰头土脸地回房间边抹眼泪边将作业写完。第二天,顾伟去叫儿子起床,看见儿子右手腕肿了两寸高,急忙和妻子一起带他去医院就诊,拍片结果是儿子的胳膊摔骨折了,要打石膏。两天后,顾伟和妻子外出感叹道:“又该办报了”,妻子听后急忙说:“你别提这茬了,孩子胳膊都断了。”谁知两人回到家一看,儿子已经用左手将新一期《家庭周报》办好了。顾伟了然,《家庭周报》已经成了儿子生活中的“习惯”。

顾然小学期间,老师要求写日记,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明天就是《家庭周报》的第一百期了……”老师看到后,便在班里问同学们信不信,大家纷纷表示不信。回家后儿子告诉了顾伟,他便将一百期的《家庭周报》装订成册签上名字,并写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评语,让儿子拿到学校请老师和同学们作点评。大家看到后,纷纷给顾然送上了彩笔、手工贺卡等小礼物,还为他准备了“顾然《家庭周报》一百期庆祝会”的惊喜,让顾伟一家很是感动,顾然更是大受鼓舞。八年后,顾然完成400期《家庭周报》后,为了不影响他中考,全家人商量决定停刊一段时间,“只停了两周,感觉我家历史都要中断了。”顾伟说。后来又由他接力编辑《家庭周报》。就这样漫长的29年里,《家庭周报》已经成为顾伟一家日常生活的一件要事,成为一种精神财富,这份《家庭周报》也为社会留下了一份普通家庭在改革开放中的生动历史见证和文化标本。

QQ图片20180817174002

才艺之家为国家效力

由著名歌唱家谭晶演唱的“中国统战之歌”——《在一起》的曲作者是顾伟。“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荣幸会落到我的头上。”顾伟说同事告诉他统战部举办“同心颂·象山信合杯”全国诗歌散文征文大赛向全国统战系统征稿,他当天晚上就精心创作了题为《领头雁》的诗歌,第二天寄给了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社。作品寄出两个月后,顾伟接到了编辑部主任王华的来电,告诉他:“你的诗写的非常精彩,已经将你的诗歌作为首批征文发表在《中国统一战线》上,很快会寄给你。”同时还邀请他为“中国统战之歌”作曲。顾伟受三个爱唱歌的姐姐影响,从小便爱上了音乐。小学一年级时,喜欢吹箫的父亲花一角五分给他买了一支竖吹的竹笛。三年级时刚工作的二姐花三元给他买了一把二胡。顾伟工作后买了一把小提琴练习,直到2008年才实现了拥有钢琴的梦想。虽然声乐器乐他都喜欢,但真正作词谱曲是从1999年开始的。那年由他作词作曲的《红色的边城》获“唱丹东爱家乡原创歌曲大赛”优秀奖。

接受为“中国统战之歌”作曲邀请后,顾伟对高丽华说:“平时我看电视评价一些歌曲不好听时,你总揶揄我‘你谱的曲好听,咋没人请你呢?’怎么样?这回请我了吧。”谁知一向爱笑怼他的妻子却说:“你当然有水平,如果没水平,人家也不能请你呀。”在妻子鼓励下,顾伟认真研究领悟歌词意境,慢慢哼了出曲调,仅用一个半小时便谱完了这首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感的曲子,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后来谭晶在演唱时没有做任何修改,这让他对自己的作曲信心倍增,能用自己的特长为国家统战工作出力,更让他感到无比荣幸。

精神生活是家庭幸福的内核

顾伟家四代教师,百年读书传家。“再困难也要让孩子读书!”这是顾伟母亲常说的话。他和妻子省吃俭用藏书万卷,真正实现了几辈人成为书香之家的梦想。儿子顾然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辽宁省特殊教育高等师范学校当教师,如今也已成了家。顾然决定在儿子4岁的时候,让他有意识地接触《家庭周报》,尽早接力这份家传报纸。

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是顾家的传统。顾伟还有坚持40年写日记的习惯,就连住院做手术期间,日记也不曾间断,“录音机可以记录声音,DV可以记录影像,但日记本更能够深入细微地记录思想和灵魂。”令他欣慰的是,儿子顾然从小学一年级起,也养成了天天写日记的好习惯。儿子大学时学的是英语专业,因此顾伟便建议他用中英双语来写日记,儿子坚持至今。

父子有时会交流,发现他们在日记里,记下了很多共同做的事。比如,一家人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海尔-波普彗星,至今他们都记忆犹新。顾伟小时候在海报上看到了天文望远镜的介绍,便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后来一家人都爱上了天文观测。1992年,他们家买了台150倍的天文望远镜,此后的日全食、月全食、日偏食、月偏食等他和儿子都没错过。1997年,海尔-波普彗星来到离地球最近的位置,辽宁的冬天寒冷刺骨,凌晨12点钟顾伟一家穿着厚重的大衣,搬着天文望远镜到旷野观测彗星,“宽大明亮并带有弧度的白色尘埃彗尾,仿佛一片巨大的翅膀,笔直的幽蓝色离子气体彗尾若隐若现,与尘埃彗尾组成一个大‘V’字,壮观极了。”而还是小学生的顾然,也在日记中兴奋地记下了这件难忘的事。第二天,顾然将观测记录投稿给丹东的报纸,发表后受到很多天文迷欢迎。

顾伟一家还在2012年观测过一场狮子座流星雨。流星雨降临是凌晨1点到4点左右,他家的房子是朝东面对鸭绿江,正好能在家中观测。三点半左右时,他发现有颗流星总是间隔几秒钟就在同一地方出现一次,一共出现了十多次,便记录了下来。后来他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中查到,那颗流星名为“火流星”。

科学爱好渐渐成为他们家庭文化的一部分,而积极上进是家庭正能量。顾伟总是说:“人一定要承认智力差别,同样的智力看毅力。”智力一般的人,只要多努力,保有一颗上进心,同样可以取得智力成果,甚至超过很多聪明的人!受父亲影响,顾然从小就有志向,有追求。今年他准备教师评级,为这个教师世家增添新的光彩。

2016年当选“全国书香之家”, 2017年当选“全国最美家庭”, 2018年当选“全国五好家庭”,顾伟一家持续29年办《家庭周报》,充实的精神生活,有趣的家庭活动,丰富的文娱才艺,温馨有爱的氛围,让这个家在岁月的长河中风雨同舟,日子越过越美好。

最美家庭 全国最美家庭
关键字查询